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祕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編者按】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公眾號和網站正式推出由北大哲學系劉華傑教授擔任學術主持的“看花是種世界觀——博物學考察記線上展覽”,邀請大家一同趕赴一場與花草的約會。本期展覽中,北大“博物君”劉華傑教授將與我們一起領略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認識那些我們熟悉卻又不熟知的植物。希望此次“足不出戶”的自然之旅,能夠讓我們通過觀察日常的生活世界,感受自然之美,對草木懷抱驚奇,對生命保持敬畏!

一起跟隨劉華傑老師的鏡頭,去認識勐海的植物吧

雲南是全世界範圍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一個省就有18000種植物(北京只有2000種左右)。勐海縣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自治州的西部,植物約5000種。許多人可能沒聽說過勐海這個地名,甚至把勐字讀錯,正確讀音是第三聲(類似“蒙”)。那裡是普洱茶最大產區,孔雀公主的故事、“馬兒你慢些走”的歌聲、上海和北京知青下鄉的沉重往事,能令人回想起這個神奇的地方。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雖到過雲南其他地方多次,但西雙版納只在2003年來過一次,只是幾天時間的旅遊觀光,談不上對植物有何觀察、理解。也就是說對那裡的植物根本不熟悉。2018年秋突然接到一項邀請:為勐海縣撰寫一部介紹當地植物的圖書,縣委將提供具體幫助。全國有那麼多做植物學工作的,為何找到了我?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許《檀島花事》《崇禮野花》《青山草木》有了一點信用積累?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勐海風光

對於喜歡植物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誘人的項目。與多數植物愛好者一樣,太想借機會考察那裡的豐富的植物了,雲南的植物可比夏威夷豐富而複雜多了!聽到這個消息,也難免激動。不過,我沒敢馬上答應,而是想了一整夜。最終還是接手了這個項目,立即收羅除苔蘚外的全部各捲雲南植物誌,此前自己只購買過3卷。這是一筆不少的錢,而且花高價也難找,以前出版的一些卷冊總印數也就1000左右。實在找不到就從圖書館借出全文複印了。雖然有一些更新的資料可以參考,但沒什麼能取代《雲南植物誌》。收羅資料的同時,立即飛到勐海試著進行一次田野調查。結果令人滿意,心裡才有點譜。一年後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漂亮的《勐海植物記》,不久就登上了幾個好書榜。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劉華傑《勐海植物記》 北京大學出版社

《勐海植物記》不是坐在家裡搜索、下載、閱讀文獻就能搞定的事情,必須一次又一次在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現場採集數據(觀察、拍攝),於是往來於勐海和北京成了一年當中的常事。早期階段還得經昆明中轉,到了後來有北京直飛西雙版納的航班,前後浪費的時間少了一些。一年當中,在北京一上完課就飛到勐海,足跡遍佈勐海縣所有6個鎮(勐海鎮、打洛鎮、勐遮鎮、勐混鎮、勐滿鎮、勐阿鎮)和5個鄉(勐宋鄉、勐往鄉、格朗和哈尼族鄉、布朗山布朗族鄉、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境內最高點在東北部的滑竹樑子,要親自攀登,做到對各種地貌類型下的勐海植物、人與植物的互動有具體瞭解。以至於到了後來,滿腦子都是地名和植物名,兩者牢固鎖定,比如蘇湖/湄公錐、曼搞/韶子、曼阿/勐海天麻、賀松/滇五味子、南糯山/高盆櫻桃、勐往/榆綠木、勐阿/鐵刀木、格朗和/密毛山梗菜、滑竹樑子/大序醉魚草、曼瓦/大果山香圓、勐宋/溝槽山礬。有的植物看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甚至看過五次!當然,具體位置不能記差了,每次來要拍攝新植物,也要迅速訪問“老朋友”。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野外工作辛苦,卻一定是快樂的。而回到北京後的鑑定、分類常常是痛苦的,分到科屬相對容易,屬下分種有時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方面我畢竟不是專業植物學工作者,三是學術界對於一些種的劃分也存在爭議,不同文獻有不同的處理。快的時候,一分鐘搞定,慢的時候幾天甚至一週一個月也搞不定。現場解剖鮮花或者事後標本乾花的結構,推翻自己好不容易得出的判斷,都是經常的事。這是哲學家該做的事情嗎?但誰又能說這只是專業分類工作者才需要關心的事情?認不清野地實際生長的物種,怎麼知道生態;不瞭解生態現狀,怎麼作出更宏觀的政策判斷?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以下內容摘自《勐海植物記》:

2018年8月28日

宿勐海蘇湖山頂,聽了一夜雞鳴,“半夜雞叫”一點不虛。天剛亮就迫不急待地看小路旁薔薇科喬木多依和殼鬥科湄公錐大樹上的兩種附生蕨類植物。第一種葉兩型(生殖葉一回羽裂),以前在湖南崀山見過槲蕨屬的槲蕨,這個與它有點像,同屬不同種。另一種葉多回羽裂,遠遠望去至少大於三回,骨碎補科的,哪個屬不清楚。補:回到北京後查得前者是石蓮姜槲蕨,後者是骨碎補科細裂小膜蓋蕨。僅後者就用了4個小時。

2019年8月29日

“1969年3月8日,17歲的上海青年(準確講還不能算青年)朱曉鍾從黃浦區東昌中學初中畢業,響應國家的號召,奔赴4000千米外的邊陲插隊。從上海乘火車5天到了昆明,再乘卡車走5天,坐1天的馬車和1天的木輪牛車,便來到了雲南省勐海縣的這個曼松村。如今,原來12天的路程可以壓縮到1天完成。17歲是什麼概念?現在17歲孩子能夠離家到數千千米外的邊疆獨立生活?實際上,當時許多知青只有16歲,比如北京女孩劉潔。她從北京市經過9天的顛簸最終來到勐海縣的勐遮壩,住進了全寨最破舊的竹樓,如果沒有傣族咪濤(傣語媽媽的意思)的日常陪伴和照料,接受改造的她可能根本活不下來。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玄參科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勐海當地人用它來染米飯,因此也叫染飯花。民族植物學特別關注這樣的植物及其利用方式。早市上也能見到這種植物。早起逛當地早市,是我外出到任何地方的一項奇怪舉動,目的就了瞧瞧當地有什麼植物食材,它們反映了當地人對植物的認知,是博物學、民族植物學的重要部分。比如要立即知道當地人稱呼的苤菜、水香菜、臭菜、染飯花、刺五加、水蕨菜、細苦子等長什麼樣,即哲學上的指稱是什麼,然後要根據植物學文獻,確定它們的植物誌正式名和學名,它們分別是寬葉韭、水香薷、羽葉金合歡、密蒙花、食用雙蓋蕨、白簕、刺天茄。注意,勐海刺五加並不等於華北、東北的刺五加。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蹄蓋蕨科食用雙蓋蕨(Diplazium esculentum),也稱菜蕨、水蕨(菜)、過貓蕨。在夏威夷也經常上山採集它來食用。夏威夷的這種蕨是從中國、東南亞一帶傳過去的。在勐海可食用的蕨類還有一些(如碗蕨科毛軸蕨),但這是口感最好,食用最普遍的一種。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天南星科刺芋(Lasia spinosa),多年生常綠草本,莖圓柱形,多少具皮刺;葉柄有刺,截面蜂窩狀,葉柄長於葉片;葉形多變,幼葉戟形,成年葉鳥足狀、羽狀深裂。以前在植物園倒是見過它,但當時不知道它的嫩葉可以作蔬菜。其實《中國植物誌》上明確寫著:“幼葉可供蔬食”。類似地,發現市場上還出售雨久花科鴨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這個也超出了想像。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水龍骨科石蓮姜槲蕨(Drynaria propinqua)。葉兩型。不育葉闊卵形,羽狀深裂。能育葉半米左右,裂片大小近似相等。據此可排除同屬的小槲蕨,因為它只有能育葉。其次,能育葉裂片數相對少,8-12對。而中華槲蕨、川滇槲蕨、毛槲蕨裂片均大於或等於15對,硬葉槲蕨更達30-40對,顯然這四種都排除在外。第三,孢子囊群靠近裂片中肋著生,每側各排成整齊的1行,在裂片上呈雙行結構。據此可明確排除櫟葉槲蕨、槲蕨、團葉槲蕨,因為這三個種孢子囊群散佈面較大,不呈整齊的雙行結構。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水龍骨科石蓮姜槲蕨。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骨碎補科細裂小膜蓋蕨,學名原作Araiostegia faberiana。若採用PPG應當變為Davallodes faberianum。但是關於屬名的性有一條規則:-odes和-oides結尾的都視作陰性而不是中性(但也有例外),於是正確的學名是Davallodes faberiana。若採用PPG提議的大屬概念,其學名應是Davallia faberiana。此蕨附生於樹幹上,四回羽狀複葉,末回小羽片有羽裂,或者按《中國植物誌》的說法為五回羽狀細裂。其中一回羽片12-15對,第一對通常對生,其餘的互生。具體參見《雲南植物誌》21卷第258頁細節圖。鑑別蕨類植物有一絕招:大類符合後,關鍵看末回羽片的結構及附近孢子囊群著生的相對位置。如果這一項不符,其他項符合也沒用。此種蕨在茶園的老樹上也經常可以見到。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金毛狗科(原蚌殼蕨科)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一種比較高大的蕨類,葉一般斜升。根狀莖臥生,粗大,葉柄棕褐色,基部被一叢墊狀的金黃色茸毛,毛長達12釐米,有光澤;剛發出的嫩葉基部金毛更明顯;葉片較大,長達180釐米。見於林間單側透光、通風處。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金毛狗科金毛狗。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烏毛蕨科蘇鐵蕨(Brainea insignis),葉的下面。二級重點保護植物。一種非常漂亮的大蕨,遠觀如蘇鐵。植株高1米左右,葉長130釐米。葉簇生於主軸頂部,略向外斜。葉一回羽狀,堅硬;羽片30-50對。羽片互生,羽脈中能看到清晰的小三角形;兩側均能見到清晰的小脈。此物種應當好好保護,禁止採挖。勐海鎮的一處分佈距離馬路不遠,地勢平緩,將來可考慮開闢生態旅遊線路或者建立生物多樣性考察線,引導人們直接到野外觀賞。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烏毛蕨科蘇鐵蕨,葉上的上面。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烏毛蕨科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狗脊屬在雲南有三個種:頂芽狗脊、狗脊和滇南狗脊。分辨此屬一要看上二要看下。向上看是其否有珠芽,若有則是頂芽狗脊;向下看其“下部幾對側生羽片的基部下側的一片裂片”的形狀,如果縮小成圓耳狀,圓頭,與其上的裂片不同形,則為狗脊,否則為滇南狗脊。對於蕨類,各個部位都要拍攝,“魔鬼在細節”。至於此植物為何取名“狗脊”?猜測“是因為蕨孢子囊群的排列很像狗的脊背,比較瘦的狗才能看得清。”你看像嗎?狗脊屬還有一個種珠芽狗脊特別好玩,雲南沒有分佈,詳見下圖。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烏毛蕨科珠芽狗脊(Woodwardia prolifera),與上面的狗脊同科同屬不同種。葉上能夠看許多狗脊,更特別是有許多站立的“珠芽”,理論上珠芽落地可以長出新的植株。2019年7月15日拍攝於福建古田大吳地。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烏毛蕨科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葉二型,簇生。株高達2米。根莖粗短,直立,木質。葉一回羽狀,羽片多數,互生,下部的圓耳狀。紅棕色、光亮的幼葉非常有特點,這決定了它是蕨類大家族中比較容易識別的種類。它是酸性土指示植物。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烏毛蕨科烏毛蕨。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鳳尾蕨科雲南鳳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var. yunnanensis),西南鳳尾蕨的變種。叢生,葉柄長可達110釐米,慄紅色;葉革質,三回深羽裂,葉柄頂端分為三大枝,側生兩枝再一次分枝,最外邊的枝二次分枝,最終整個葉子上有7個主要分枝,中間3個稍長;在每一分枝上羽狀複葉的小羽片深裂或全裂;孢子囊群著生於小裂片的兩側邊緣。這種鳳尾蕨最顯著之處可能就在於葉柄的分枝過程。雲南鳳尾蕨區別於原變種之處在於:植株高達2米,葉柄及葉軸密被紫褐色節狀剛毛,小羽軸下面也疏被紫褐色節狀毛。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桫欏科中華桫欏(Alsophila costularis):莖幹下披殘存的舊葉柄。二回半羽狀複葉(二回完整的羽狀複葉,末回羽片羽狀深裂),羽軸及小羽片中肋下面有毛,孢子囊群圓球形,緊靠裂片中肋。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水龍骨科膜葉星蕨(Microsorum membranaceum)附生於大樹樹幹下部。葉近生或簇生。中脈和側面的葉下面凸起,孢子囊群橙黃色,散生於葉下面側脈之間,像夜空中的星斗。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金星蕨科西南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esquirolii),葉遠生,葉片長1米以上,二回深羽裂;孢子囊群著生於側脈中部,每裂片9-11對;囊群蓋呈壓扁的字母c形;裂片達40對。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鱗始蕨科烏蕨(Odontosoria chinensis),孢子囊群著生於4回羽裂末端,成長中先變白再變褐色,成熟時囊群像小耙子。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鳳尾蕨科線羽鳳尾蕨(Pteris linearis)標本,採於勐海曼瓦瀑布。二回深羽裂,側生羽片對生或互生。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鳳尾蕨科蜈蚣草 (Pteris vittata),葉近革質,一回羽狀;小葉片近似對生,基部有耳,葉脈平行。葉幼時密被鱗片。蜈蚣草分佈於雲南各地。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裡白科中華里白(Diplopterygium chinense),乾枯葉的下面(局部)。孢子囊群顯著,由此區別於紅毛裡白、裡白、光裡白等。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金星蕨科紅色新月蕨(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葉遠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羽片8-12對;羽片闊披針形,邊緣有淺波浪,寬V形小脈互相連通,覆瓦狀。見於衛東百丈崖瀑布。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海金沙科柳葉海金沙(Lygodium salicifolium),攀緣蕨類植物。小羽片互生,條形,基部心形;“關節”位於小羽柄的頂端,即心的凹陷處;側脈二歧分叉,直達小羽片的邊緣;孢子囊穗位於小羽片的邊緣。請注意“關節”的位置。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金星蕨科華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株高70釐米;葉近生,二回羽裂;葉片長圓狀披針形;羽片12-16對,近似對生,無柄;羽片上裂片深裂,20-25對,基部一對向葉軸伸展,超過葉軸;孢子囊群圓形,生側脈中部。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苦苣苔科斑葉唇柱苣苔(Henckelia pumila),一年生草本,莖短伏地。葉綠色,有紫色斑,邊緣具淺鋸齒,葉面疏被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萼漏斗狀鐘形;花冠淡紫色,筒部黃白色,外面略被微柔毛,冠筒狹漏斗狀,冠簷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蒴果線形,長達12釐米。斑葉唇柱苣苔花期較長,10月1日重訪,依然旺盛地開著花。此植物可考慮作為園藝品種開發。苦苣苔科花卉展中,中國人培育的品種並不多。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山茶科葉萼核果茶(Pyrenaria diospyricarpa,據FOC),葉紙質(並非植物誌上說的薄革質),果皮薄而脆,未木質化,果實多汁,以此可區別於勐臘核果茶。種子很有特點:片狀,長圓形,種皮堅硬骨質,與山欖科的種子有幾分相似。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山茶科葉萼核果茶,切開的果實。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五味子科滇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subsp. yunnanensis),翼梗五味子的一個亞種,《雲南植物誌》稱雲南鐵箍散,模式標本採自思茅,即現在的普洱。品嚐了一下,不很酸,沒有東北的五味子(S. chinensis)味重。滇五味子的雌花梗長達8釐米,是五味子的2倍。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錦葵科基蘋婆(Sterculia principis),灌木,高一米左右。葉橢圓形或條狀橢圓形。總狀花序或少分枝的圓錐花序。花期3月,果期6月。見於蚌崗林中。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錦葵科西蜀蘋婆(Sterculia lanceaefolia),灌木或喬木。葉柄長2-4釐米,兩端均膨大;葉頂端鈍狀漸尖,基部圓形;葉長22釐米,寬6-9釐米;側脈每側7-10條;總狀花序腋生,花紅色;萼鐘形,5深裂,呈燈籠骨狀,無花瓣。見於曼瓦瀑布。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豆科巴豆藤(Craspedolobium unijugum),巴豆藤屬僅此一種,在勐海常見。葉3出,莢果內有種子3-7粒。多種植物誌上均說此藤長3米,不準確,實際上可達25米,甚至更長!在民間,巴豆藤也稱血藤。而“血藤”對應的植物非常多。要鑑定此植物,必需爬到藤子頂部採到花或果。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爬到頂部摘下來的豆科巴豆藤花序,等到它開花就是件困難的事情,摘下來同樣困難。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在野外用迷你軍刀快速解剖豆科巴豆藤的花。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返回北京後用溫水泡開豆科巴豆藤的乾花解剖,繪出圖。龍骨瓣(K)與翼瓣(W)近等長。龍骨瓣單側有耳(a);翼瓣(W)一側有耳(b)一側有缺刻(c)。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山柑科小綠刺(Capparis urophylla)只見小苗,高約1米。小枝有小刺,葉基部圓形或急尖,頂端漸狹延成長尾。側脈5對,在抵達葉邊緣三分之二處互相聯絡。就葉脈而論,整體上有點像縮小的菩提樹的葉。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殼鬥科湄公錐(Castanopsis mekongensis),傣語稱麻個龍。葉脈11-20對。不要小瞧了葉緣的性質,相當多殼鬥科植物的葉緣都有鋸齒,而湄公錐沒有!僅憑這一點,就能排除一部分種。湄公錐是勐海林區最重要的喬木之一。總苞內只有一枚堅果,這也是一個重要鑑定特徵。其堅果可生食,味道甜美,在野外可充飢。集市上有成麻袋裝的炒熟的堅果,本地老百姓稱之曼登果、野板粟。堅果從8月底就可以食用,雖然此時並未完全成熟,到了9月中旬就成熟了,一直可以吃到第二年的2月份。林區的湄公錐總會掉落大量果實,不過都包裹在帶刺的總苞中。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殼鬥科湄公錐。總苞像刺蝟一樣,很難對付,它是植物進化出來用於保護堅果不被隨便糟蹋的部件。在野外如果沒帶專業工具,可以用鞋底在石頭上揉搓包著堅果的總苞,不要在正中央用力,而是朝側向發力,沿縫合線先把總苞撕開一個口子,堅果露出來一點,接著再踩掉散開的總苞,快速取到堅果。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夾竹桃科思茅藤(Epigynum auritum),攀援灌木,幼枝、葉兩面均被黃色長柔毛,幼枝斷口有乳汁。葉對生,紙質,橢圓形,先端短尖至尾尖,基部淺心形;側脈10-13對,中脈在葉上面凹陷,在葉下面凸起。外表有點像忍冬科鏽毛忍冬,但只要用手掐一下,就可排除它。思茅藤屬全球約14種,我國僅產此一種。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姜科草果(Amomum tsaoko)的果實(8粒,紅色)、買麻藤科垂子買麻藤(Gnetum pendulum)的葉和種子、殼鬥科大果青岡(Quercus rex)的殼鬥(只有1個,反扣著)、杜英科大果杜英(Elaeocarpus sikkimensis)的果實、薯蕷科五葉薯蕷(Dioscorea pentaphylla)的珠芽(11粒),2018年8月30日拍攝。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無患子科韶子(Nephelium chryseum),跟熱帶水果紅毛丹都是韶子屬的,但不是一個種。韶子屬在我國有三個種:紅毛丹、韶子和海南韶子,其中紅毛丹是外來種。韶子在在勐海長成大喬木,樹幹筆直,胸徑40釐米,高約20米。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常4對;葉薄革質,長圓形,全緣;側脈每側大於9條。這種植物我跟蹤了整一年,如願以償,看到了花也吃到了大量的果。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無患子科韶子的果實,剝開外皮。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檀香科寄生藤(Dendrotrophe varians,據FOC),木質藤本,莖以左手性為主,也有右手性的且同株,即與蓼科何首烏、菊科微甘菊的手性相似。葉基出脈3條;果實橢圓形,實測長9-12毫米,直徑7-8毫米。這是展示的是其果實和種子。為什麼要仔細看花和種子?因為繁殖器官相對穩定,對於分類很重要。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薔薇科堅核桂櫻(Lauro-cerasus jenkinsii)。第一次見時,別說“種”了,連“科”都判定不了。詢問當地傣族波濤,說了一串聽不大清的俗名,似乎是ma-man-tun,按此音到《植物傣名及其釋義》中查找,沒有收錄。又聽說果實可以吃,便到樹底下仔細尋找,終於找到上一季的一粒果核(見下圖)。有這一果核可做出初步判定,但不無法確認就出自此樹!幾個月後,再次來觀察,花期以過,結出了果實,之後又觀察了幾次,最終還品嚐了,味道尚可。有希望培育出一種水果。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在樹下搜索到的一粒薔薇科堅核桂櫻果核(同一粒多個側面)。這個果實對於猜測植物的種類起了很大提示作用。桂櫻屬中只有堅核桂櫻這一種果核較大,與拾到的那枚大小相符。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茜草科大葉鉤藤(Uncaria macrophylla)莖上的鉤子,可以互相鉤住而防風。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五列木科(原山茶科)茶梨(Anneslea fragrans)的球形果實。果皮較厚,革質,近於下位,外表有麻點。宿存萼片5,質厚,比較大,長達15毫米。這種果實能吃嗎?品嚐過,覺得沒有可食用的價值。茶梨另有兩個俗名:安納士樹和豬頭果,一洋一土,很有意思。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薔薇科棕紅懸鉤子(Rubus rufus),懸鉤子屬懸中國就有208種,其中139種為特有種。雲南有105種、33變種。可怕不?僅這個屬就可以寫一部書了。如果分不清,可以統一叫“如佈施”(Rubus),認準了這個屬,即使不認識具體種也沒關係,依然可以從黑龍江到海南,由北吃到南(果實可食)。2019年1月4日清晨攝於南糯山氣象塔附近,前一晚我就住在這座廢棄的塔上。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葫蘆科糙點栝樓(Trichosanthes dunniana),勐海栝樓屬十分豐富。與紅花栝樓相比,糙點栝樓果實頂端有更明顯的柱基,種子略寬,種子中間有三分之一條形凸起。紅花栝樓、糙點栝樓、馬乾鈴栝樓三者都是紅果,但種子依次增大。有人將糙點栝樓併入紅花栝樓。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葫蘆科馬乾鈴栝樓(Trichosanthes lepiniana)。果為倒圓錐形,末端是尖的,具喙,不同於幾天前在勐翁見到的球形紅花栝樓。葉子輪廓近圓形,槭葉狀,五角,並非深裂。當場解剖了一隻果實,瓜瓤仍然是黑綠色,一種非常難看的顏色。種子較大,腳板狀,左右不對稱,種臍端相對窄,新鮮時為亮黑色,幹後成為暗褐色。種子長13-17毫米,寬10毫米,厚3毫米,要比紅花栝樓的種子大許多,顏色也不同。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蘭科筒瓣蘭(Anthogonium gracile),此屬僅此一種。葉紙質,狹披針形,長10-30釐米,寬1-3釐米,先端漸尖,基部狹窄收為短柄;花葶纖細,直立,高於葉;總狀花序,疏生花數朵。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桑科雞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葉的下面。初來勐海時沒有找到榕果,不敢輕易定種。半年後終於在勐往鄉意外找到其榕果,水落石出。這種榕樹在賀松、布朗山也常見。為何稱“雞嗉子”?請看葉基部的形狀!如果再問:雞嗉子長什麼樣?只好說:下次見到吃飽的雞,好好瞧瞧就知道了。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桑科雞嗉子榕的榕果,等了多半年才找到它的果實。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無患子科乾果木(Xerospermum bonii),我國僅一種。高達6米。偶數羽狀複葉,果卵圓形,黃色。像同科的龍眼,個頭小些,也不夠圓。非常甜,有希望培育成一種水果。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漆樹科藤漆(Pegia nitida),攀援木質藤本。小枝密被黃色絨毛。複葉具9-15小葉。果實未充分成熟不能食用。熟透時可以吃。那麼現在這樣圖上的果實熟了嗎?還遠著呢,此時吃下去嘴裡火辣辣的,反覆漱口,幾個小時後才正常。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山欖科大肉實樹(Sarcosperma arboreum)。喬木,葉對生或近對生,有時互生,長圓形或稀橢圓形,全緣。核果長圓形,種子1枚。據說果實可食。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楝科皮孔樫木(Dysoxylum lenticellatum)。落葉喬木,高10-30米;小枝有小皮孔,葉痕明顯。葉互生,小葉9-11枚,對生。花期2-4月。只在布朗山一條河邊見到一株。落地的果實大多被動物啃食了。為了觀察到成熟的果實,開始了精準投擲活動!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胡桃科的雲南黃杞(Engelhardia spicata)。偶數羽狀複葉,薄革質,小葉4-7對,側脈12-15對。果序比較長,達40釐米,下垂;每序上果實達百枚,果球形。果實下部與宿存苞片貼生,苞片基部密被白色剛毛,裂片三指狀,中間裂片較大。果實上有膜質宿存苞片,它相當於果實的翅,果實掉落時會因它而旋轉。

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揭秘雲南勐海的多彩風貌 | 薦展No.78

胡桃科的雲南黃杞。擺在紙板上的果實。

《勐海植物記》的最後,提出如下建議:

1. 不貪戀別人家的“好植物”,優先辨識、使用、展示、宣傳本土物種,慎重引進、使用外來物種。

2. 嚴格禁止在行道樹用苗中使用非本土種,因為那樣做是不自信的表現,相當於用自己的廣告牌給別人免費做廣告。

3. 立即建立本土種苗圃,向社會各界提供各種本土種苗。

4. 規劃勐海本土植物園,研究、開發並展示本地特色植物。

5. 改變單一種植局面,茶園中應當保留足夠多的本土樹木。

6. 全縣普洱茶宜減量增質,嚴格控制開闢新茶園。

7. 加強野生蘭科植物保護,杜絕非法買賣,所有社會主體不得私自採收野生蘭科植物。

8. 馴化、開發本土野菜、野果,形成產業。

9. 將保護生物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與生態旅遊宣傳、研學基地建設密切結合。

10. 編寫適合中小學使用的地方性知識教材,為人們瞭解家鄉、熱愛家鄉打下堅實基地。

延伸閱讀:

雲遊夏威夷,跟著劉華傑老師開啟博物人生之旅 | 薦展No.77

人間四月,以草木之名喚醒你的春天 | 知書 No.55

(本文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公眾號授權發佈,編 / 劉珊珊,審 / 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