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機器之心報道

參與:澤南、張倩、蛋醬

人工智能頂會 IJCAI 2020 論文接收結果出爐了,但大部分小夥伴卻高興不起來。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北京時間 4 月 20 日晚,IJCAI 2020 接收結果出爐了:在 4717 份有效投稿中,最終僅有 592 篇被接收,接收率為 12.6%,這也是 IJCAI 史上最低的接收率

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人們的關注:討論論文審稿的較多,宣傳「論文被接收了」的目前還比較少。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在 IJCAI 2020 結果放出後,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副教授劉知遠發出感嘆。

其實早在今年 2 月,IJCAI 2020 的審稿就引發了一波聲討:會方史無前例地實現了 42% 的拒稿率,5147 篇投稿直接砍掉了 2191 篇。而且這些人是在評審第一階段——summary reject 階段就被拒稿了,論文甚至沒能進入正式的審稿過程。

很快,在社交網絡上就有人整理出了 IJCAI 歷年的論文接收率: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圖源:https://github.com/lixin4ever/Conference-Acceptance-Rate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3 年的接收論文數都達到了 413 篇,而如今投稿數量增長了兩倍還要多,論文接收數卻只增加了 43%,競爭著實殘酷。

這樣的接收率是個什麼水平?在 AI 領域裡,今年的 IJCAI 已算數字最小的一檔了——可以與之相比的大概是去年的 KDD 2019,接收率 14%,以及 AAAI 2019,論文接收率 16.2%。

不過吐槽歸吐槽,雖然剛剛碰到 summary reject 的時候罵聲一片,但人們最終對於這次 IJCAI 的審稿質量提升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大會的審稿水平和其他幾個 AI 頂會相匹配,甚至還將引領今年的頂會論文審核機制的改革。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首個國際學術性會議,IJCAI 在國內外一直被人們所重視。但去年 9 月,清華大學提出的「計算機科學推薦學術會議和期刊列表」對計算機領域的論文投稿目標有了新的評級。其中 ICLR 被評為 A 類,IJCAI 被評為 B 類,一時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這次嚴格審稿,或許是組織者們重返最重要會議的舉措?

早在 IJCAI 2020 開放投稿的時候,研究者們就感受到了這一屆 IJCAI 的嚴格。

首先,在 IJCAI 2020 的「Call for Papers」規定中就明確表示,被 AAAI 2020、ECAI 2020、AAMAS 2020、ICCV 2020 或 ICAPS 2020 拒絕的論文在經過實質性改進之後可以重新提交給 IJCAI-PRICAI 2020,但作者必須(must)聲明這是拒稿重投,而且要附上說明信。說明信要解釋被拒的主要原因以及作者針對評審意見所做的改進。這份說明信要連同之前的評審意見和被拒的稿件一起提交。

如果作者不事先聲明這是拒稿重投,論文可能面臨直接被拒的風險。這項規定的出臺相當於 IJCAI 在明確表示:「別灌水,小心點。」

而在 rebuttal 階段,IJCAI 2020 的新審稿機制禁止作者回答問題、做出附加解釋,也不能追加實驗結果。這意味著審稿人會將所有論文的初次提交版本當做最終版本看待,從而讓人們對於論文優劣的判斷聚焦於創新點之上。

此外,IJCAI 2020 也更新了關於單人投稿數量的上限,每位作者的投稿數不能超過 6 篇,而去年的規定是不超過 10 篇。

雖然審稿堪稱史上最嚴,但還是有大牛表示中了不止一篇,比如下面這幾位華人大佬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莫納什大學助理教授 Shirui Pan 表示自己所在的團隊中了三篇,主題分別是神經架構搜索、知識圖提取和推理。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IBM 研究者 Lingfei Wu 也表示自己所在的組中了三篇。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斷崖式下跌,但還是有華人大佬中了三篇

阿德萊德大學助理教授吳琦表示自己所在的組投了兩篇都中了。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酸?不夠根據審稿人的意見好好修改,說不定還來得及投其他會議。畢竟,NeurIPS 剛剛宣佈投稿延期三週,deadline 推到了 6 月 3 日,時間還算充裕。

受到疫情的影響,原定於 7 月在日本橫濱舉行的 IJCAI 2020 大會或許也無法按照原計劃舉行了。此前,IJCAI 官方曾表示「我們將盡可能提高線下辦會的可能性,希望到了五月下旬,情況會大不相同。但看起來更可能的是,到了 7 月,人們仍需避免此類的大型團體會議和旅行,因此我們正在為延遲會議和線上會議制定備份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