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編者按:習主席曾多次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參與脫貧攻堅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重要任務,亦是我軍性質宗旨的具體體現。桑植縣地處武陵山區腹地,作為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但如今,你會看到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聽到一句句感恩的話語,感受到脫貧致富的滿滿信心,這正是武警張家界支隊一茬茬官兵在奇峰峻嶺間牢記宗旨,於綠水青山中無私奉獻的心之所牽、動力所在、使命所繫。他們精準幫扶、締造美好,處處留下愛民助民的佳話、扶貧攻堅的身影,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奏響了一曲新時代的奉獻之歌。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記憶是最珍貴的禮物,

在永葆本色的路上探源活水。

你會發現一種怎樣的情感積澱?

一條紅領巾的約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在武警張家界支隊桑植中隊榮譽室掛著一張特殊的地圖,上面不僅標註著“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賀龍紀念館”等紅色地理座標,還密密麻麻的註釋著“空殼樹鄉蓮花臺村科教服務點”“汨湖鄉國營農墾小學”等扶貧支援點,地圖旁邊一本名為《星願》的愛民故事集裡,佳話仍在續寫……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時間拉回到2012年5月31日,在桑植縣汨湖鄉國營農墾小學不足100平方米的操場上,一場特殊的少先隊入隊儀式正在進行。三名身著禮服的武警官兵擎著少先隊隊旗精神抖擻,29名小學生舉起右手行了他們人生第一個少先隊隊禮,胸前嶄新的紅領巾映照著面前的橄欖綠。

半個月前,中隊官兵從新聞報道中獲悉,這裡的學生多是留守兒童,每天需要走十幾裡山路,攀爬近20米簡易“天梯”上學。官兵們聯繫上學校任教老師陳銀玉,希望能給孩子們做點什麼。

陳老師回答:“學校條件有限,但孩子們都很刻苦,如果可以,我想請你們能給每個即將加入少先隊的孩子帶一條紅領巾,並參加他們的入隊儀式。”

這一條條紅領巾,從此成了孩子們與官兵之間最真誠的紐帶。隨著助學幫建的深入,2014年3月,中隊黨支部決定建立完善“助學工程”機制,除一對一幫扶外,還設立“軍營獎學金”,當年就有33名學生受益。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一茬茬官兵在漊澧大地上播種希望,又俯身為泥土,孕育希望之花悄然綻放。直至2016年9月,在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幫助下,學生們搬進了新學校——汨湖鄉中心小學。昔日的國營農墾小學早已不在,只有那時援建的圖書室、娛樂室、電話吧等門牌實物被永久珍藏在中隊榮譽室,成為新兵入營的“第一課”。

陪伴是長情的告白,

在扶貧攻堅的路上播種歡笑。

你會看到一種怎樣的不解之緣?

青山綠水帶笑顏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子弟兵來了,就再也沒有走!”

如今已更名為桑植縣空殼樹鄉蓮花臺村的六方埡,曾是紅二方面軍長征時經過的一個貧困山村。自2015年武警張家界支隊與張家界市委政法委聯合扶貧駐村工作組進駐後,村裡的面貌煥然一新。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很多桑植中隊的官兵還記得,2017年11月初,中隊按照慣例來到為蓮花臺村援建的《多彩課堂》科教服務點,為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個叫彭卉的小女孩突然流起了眼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父母在家的孩子,看著很有靈氣,不在家的,看著目光呆滯,上課時還會經常發呆。”村黨支部副書記雷雨道出了留守兒童的辛酸。村裡大多數孩子因父母長期在外務工,與父母朝夕相處成為一種奢望。這也讓官兵們深深感到,光是物資上的資助還遠遠不夠。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幫助對接扶貧項目,鼓勵青壯年返鄉創業,才能解決本源問題。”經武警張家界支隊黨委研究決定,又投入30餘萬元用於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開闢紅色線路旅遊等十項具體舉措。

當年,村裡成立了桑植縣巧手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將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搬上全國各大展會平臺。同時,在一批優秀村幹部帶動下,網絡直播帶貨也開始走俏鄉村。

村組道路連通了,飲水管網連到家家戶戶,通信、用電、集體經濟發展等制約當地脫貧致富的關鍵問題被一一解決。到2018年底,村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4500餘元,成功實現脫貧。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現在村裡以‘金土地’公司為龍頭企業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養殖等產業日漸興旺,為青壯年返鄉提供了就業崗位,孩子們有了父母陪伴,歡聲笑語越來越多……”村黨支部書記彭曲波告訴記者,這是新時代人民子弟兵與老百姓攜手攻堅脫貧奮鬥努力的最好見證!

初心是永恆的守候,

在共同成長的路上實現夢想。

你會體味一種怎樣的力量賡續?

這是我最難忘的事”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愛心幫助了孩子,也引導了官兵。

“中隊偏遠閉塞,每天不是站崗執勤,就是反覆訓練,理想與現實相差甚遠。”這是大學生士兵龍民剛到桑植中隊時的想法。有些失落的他工作態度消極,狀況頻出。

“我在這裡30多年,教了500多名學生。幫助他們成人成才,幫他們走出大山,這是我在教師崗位上所體現的價值……”2013年,陳銀玉老師榮獲“全國最美十大鄉村教師”稱號,中隊邀請她為大家講述任教經歷。平凡的話語觸動了龍民,讓他對“崗位”有了全新的理解。

璞玉當需細刻,頑石終究開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龍民不僅訓練場上舍得出力流汗,更發揮高學歷優勢,積極為中隊建設出謀劃策,第二年他就當上副班長,第三年考上軍校,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

如今,龍民已是支隊機動中隊一名優秀的特戰排長。他認為在桑植中隊艱苦環境下的鍛鍊,讓軍人的好樣子在他身上紮根。談及在桑植中隊最難忘的事情時,龍民拿出珍藏的一幅卡通畫說:“這是我和孩子們一起畫的……”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對貧困孩子的關愛,已成為官兵心靈深處的情結。儘管這些年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這份真情代代傳遞!

“前不久,小朱給我打來電話,她今年即將要參加高考……”桑植中隊政治指導員劉建口中的小朱是他2017年7月從退伍老兵秦旭東那裡接手的資助幫扶對象。從小父母雙亡的小朱因奶奶去世導致出現心理問題和學習成績下降。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建經過一週的資料整理,利用微信視頻對小朱進行心理疏導,並將她與三名考學的戰士合編為“雲三互小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朱不但解開心結、學習成績迅速恢復,“雲三互小組”的其他成員也感覺收穫頗多。

時光荏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初心始終如一, “駐守一地、幸福一方”的情懷使命在武警張家界支隊代代傳承、歷久彌新,而那一個個扶貧支援點,一頁頁助學計劃、愛民故事正在這片紅色沃土中接續下去,孕育開花結出碩果……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撰稿攝影:胡津銘/張家界支隊

監製:溫常青

主編:李 斌

責編:楊 韜

編輯:熊 曦

校對:熊 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山高雲深處,愛民歌悠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