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想上好一堂語文課,究竟該做哪些準備工作呢?我想了想,有這些基本工作一定要做好。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

作為老師,如果你自己都沒把課文搞明白的話,還怎麼講給學生呢?弄明白文章當中的詞的讀音和意思是最基本的。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把文章的背景作者弄清楚搞明白,收集他們相關的資料,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講,有些文章有些作者,離他們太過遙遠,所以老師是有責任和義務補充給他們的,幫助他們去理解,其實語文課不僅僅是針對文本,而是通過文本這個橋樑,去接觸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知識,為學生們涉獵更多的內容。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分析學情

這個分析學情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這裡重點看你學生的特點,有些班級男生比較多,那麼對於詩歌,對於散文確實很難提起興趣,課堂就會沉悶,對這個情況必須提前想好:在哪裡為他們插入一個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在哪裡鼓勵他們去想一想。有時候課文的歷史性太重,孩子們不喜歡,那麼我們就要變換不同的形式,比如說演一演歷史劇,看看相關的視頻。其實分析學情的目的,就是做出一個相應的方案來,讓課堂活起來而不是填鴨式的,老師說孩子們記,老師出示孩子們抄,這樣的課堂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做好預設

老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想好我提出的問題,學生們會不會回答,學生們會回答成什麼樣子。孩子們的答案能不能和我後面想要說的東西接續起來,如果不能接起來,我就要想個辦法,讓他能接起來。語文是理解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我們直接給了他們的話,到下次孩子們再去做相應的題的時候,拿到新的文章的時候他們依然不理解,所以做預設很重要。我們要假設孩子們會有怎樣的想法,我們通過孩子們的想法,再進行我們下一步的規劃,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順起來。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計算時間

作為老師來講,我認為上課的時候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拖沓,好不容易熬了四十分鐘,當聽到下課鈴響的時候,他們是怎樣心情,我想我們肯定可以理解。這個時候你一句“我沒講完,我們再等一等。”孩子們心中的失落和怒火可想而知,所以拖堂的時間就是沒有效率的,因為孩子們根本就不想聽。他們的心裡可能都開始罵你了,所以我們必須計算時間,讓我們最精華的內容出現在最該出現的時間點,那就是開課之後十五分鐘左右,因為前十分鐘孩子們在進入狀態,後五分鐘孩子們心都飄走了。所以在開課十五分鐘之後,我認為是最黃金的時候。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穿插知識點

語文有知識點嗎?語文知識點多如牛毛: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結構和內容作用、標題的作用等等。我們不可能在小學進行一節專門的知識點課,那樣的課太枯燥了,孩子們也聽不進去。所以我們要把的知識點穿插到課文的講解當中,在分析可聞到額時候順勢引入知識點,讓孩子們知道原來就是這麼回事,讓孩子們能夠在學習課文當中順便的理解知識點。這樣老師理學生都不累,效率也會高很多。現在的教育理念也在向這方面靠攏,把知識點稱為語用主題,要求在講課的時候必須穿插語用主題。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除了我們該做什麼,我認為還有一些事情是我們儘量不要做的:

不要掉書袋

這是我剛上班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旁徵博引感覺自己很厲害,但是實際上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講一點用也沒有,只是在浪費時間,你講的故事、舉的例子、拿出的人物、弄出的典故對於文章的理解真的有幫助嗎?如果有可以用。如果沒有請你不要把它說出來。把不屬於孩子們年齡段的知識灌輸給孩子,這其實就是備課的失誤。所以我們在講語文課的時候,不要陷入掉書袋當中,這樣做課堂會變得很沉悶,因為只有你一個人講。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請一定記住這是一堂語文課而不是一堂歷史課

我記得我去聽課的時候有一個年輕老師,他的歷史真的很好。講盧溝橋烽火的時候,他從孫中山先生建立同盟會開始為我們補充了宏觀的歷史事件,等他補充完了,這個課已經過去了一半了。這些知識都是可以讓孩子們課後去解決的。我們是一堂語文課而不是一堂歷史課。永遠不要忘記這個課他本來該有的樣子。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針對高年級提大問題不提小問題

高年級的學生對於小問題不屑一顧,“找找這個段落當中有幾個句子?找找這個段落中有哪些寫景的句子?”孩子懶得找,因為他覺得很簡單。所以我們應該提:“對於文章你的感受是什麼?文章的主旨是什麼?這個文章你從哪一句話感受到作者是怎樣的感情?”這樣的大問題,讓孩子們覺得有腦子可以動。還有就是不要提連環問題。“文章主旨是什麼?你從哪裡看出來的?你能不能起來說一說?有哪些關鍵詞?”你提連環問題就把孩子們的思路框住了。所以我們把大問題拋給他們,讓孩子們自己去找尋答案。

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

彆著急

有時候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孩子們一時答不上來,老師直接就急了,馬上出手幫他們。給孩子點時間吧。理解速度有快有慢,理解能力有強有弱,但是我們要相信孩子們的能力。所以我們上課的時候一定不要著急,再給孩子們幾分鐘讓他們想一想,再啟發一下他們,不要替他們把事情都做了,語文還有那句話:重過程重感受。

結束語:想上一堂語文課,這些都只是基本的要素。如果大家還有一些別的想法,歡迎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