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都說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有一些車型雖然在中國見不到,在網上的呼聲卻很高,總有人喊著引進就買、國產就買。如熱門選手有本田Pilot、日產Pathfinder、豐田Sienna和Harrier,此外還有一堆兩廂車、旅行車及各款性能車等等。

好消息是,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和競爭加劇,消費觀念的改變和升級,車企開始引進這些心口上的硃砂痣,其中就有豐田Sienna和Harrier,雖然是家用車,但總比沒有的好。

Sienna即常說的MPV"塞納",由於聰明的空間利用率、V6和四驅、豐田的可靠性活躍於平行進口車市場,如今千等萬等終於等來國產,圓了不少人的心頭夢。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Harrier這幾年喊著國產的聲音少了很多,2013年問世之初曾在網上火過一段時間,那時候國內的中型SUV不多,有些人覺得CR-V、RAV4、途觀這幾款長得太普通,希望豐田引進"看起來高級"的Harrier。

這事聽起來很離譜,豐田也一直沒幹,不過Harrier的外觀內飾在當年確實是一副高級車的模樣,堪比雷克薩斯,Harrier也確實和雷克薩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這就不得不從頭講起了。

豐田Harrier=雷克薩斯RX

1993年年底那會,豐田美國和日方高層一起在名古屋吃飯,美國人說了,SUV是下一波增長點,豐田需要推出一款和Jeep 切諾基、福特探險者競爭的城市化豪華SUV。

彼時的豐田正忙著第一代RAV4的最終測試,這基本是現代化承載式車身SUV的雛形,相比Jeep、福特這些帶大梁的SUV更家用,1994年一經問世,從此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吃到SUV紅利的豐田立刻同意了美國人的計劃,項目提交到總部,日本正式投入開發。新車基於凱美瑞平臺,將離地間隙抬高到185毫米,1995年確定最終稿,1997年12月第一代Harrier誕生。

Harrier的意思是,這是一種常見於北海道札幌和本州的鳥類,到了第三代,豐田專門設計了Harrier的專用標誌。

這是戰後日本車企效仿英國人的做法,給入門或高級車型配備專用的車系標誌,國內最常見的就是皇冠的標誌了。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話說回來,為了強調"豪華",豐田甚至發明了"SLV"這個單詞,即"Sport Luxury Vehicle"運動豪華車,雖然這車和運動沒什麼關係。

由於Harrier的主要市場在美國,作為一款城市化豪華SUV,於是1998年3月,Harrier掛著雷克薩斯RX的標籤出口到美國。

是的,前兩代豐田Harrier都是雷克薩斯RX的本土版,所以你在路上看到一些貼著"Harrier"的比亞迪S6,不是車主亂貼,他們才是懂點汽車的。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等到雷克薩斯在2005年進入日本,2009年同步引入第三代RX,當時的豐田卻沒有同步更新Harrier,理由有幾點:

首先這兩款車是完全重疊的,價格相對親民的Harrier不利於RX的銷售,再有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日本的中產階級實在是拿不出錢買豪車了。

豐田只有同堂銷售第二代Harrier和第三代RX,Harrier取消3.5L V6發動機,和RX拉開價格和定位的差距。

剛好這時候碰上第三代RAV4的黯淡,豐田決定在日本停產RAV4,也沒有引入第四代的計劃,在日本乾脆由Harrier接替RAV4的位置。

多說一句,JDM不止是單純地指這些日系性能車,只要是日本特供,不管麵包車、小皮卡都可以稱為JDM。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豐田Harrier=雷克薩斯NX

第三代RAV4在日本賣不動的原因是太糙了,內飾充滿濃濃的美系風,看到的摸到的都是硬塑料,日本卻是對內飾用料有著極高要求的市場。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針對這一點,Harrier走向精緻小巧的道路,成為日本專屬的高級車型,反觀RX變得更加美國範,越大越豪華,尺寸、動力和Harrier有明顯的劃分。

上文我們說到2013年問世的第三代車型,也是分家後的第一款Harrier,定位降低,使用RAV4的平臺,但豐田一直用豪華車的高標準研發和製造Harrier,率先投放了很多新技術。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比如豐田第一款新時代渦輪機:8AR-FTS

。我們見到第一款搭載的車型是雷克薩斯NX,實際這是給Harrier開發的,只是在日本的排放測試中,燃效高於大額減稅的範圍,拿不到什麼補貼,最終給了更高售價的NX。

還有輕了40%的樹脂水管、無線充電、冷得凍頭的新型空調等部件和技術,無不是Harrier先用,之後再拿給NX。

換句話說,Harrier相當於雷克薩斯NX的大表哥,別看掛著牛頭標,實際比NX高級。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可以說,第三代Harrier很好地詮釋了"日本人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在本土"這句話,全車使用Connolly的皮質,這是一家英國皮革廠,供貨給馬丁/拉宮達、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瑪莎拉蒂一大堆奢華品牌。

連Harrier的外觀,都是RX的廢案改過來的,總結一句話,Harrier的用料比RX好,空間比NX小,就是這麼一款奇葩的精裝RAV4。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既然有這麼好,日本人為什麼藏著掖著,不願意拿給大家見識見識呢?

這不是日本人搞特殊和歧視別的市場, 說到底是利益驅使,因為JDM在本土的最終淨利潤很高,給最好的配置不奇怪。

再有,這麼一款高售價、小空間的精緻型SUV,徹底按照日本人"小卻美"的理念打造,這在崇尚大車的中國和美國行不通,歐洲有自己的精品小車,放哪都吃不開。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但比起中國,日本終究是500萬級的"小市場"。Harrier一年到頭賣3.6萬輛,榮放在中國兩三個月就完成了,即使豐田再有錢,也頂不住這麼誘惑。

現在的大環境本來就差,單純為日本研發一款銷量平平的精品車划不來,所以新一代Harrier不再是JDM,直接引入中國,由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共同國產(對於這點車轍君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過,考慮到Harrier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依然是個新面孔,引入投產略微帶有試水性質,因此Harrier也有可能不會同時出現在國內兩家豐田合資廠中。有可能的做法是其中一家先引入,看看市場反應,再決定另一個合資廠是否也引入這款車),一下子分攤了成本。

幸虧Harrier是款SUV,換成銳志這類後驅轎車,估計早就停產了。這篇文章也不是介紹Harrier,更應該是"傷感地惋惜一番",痛斥這麼好的車車沒人要。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外觀配置全面升級的Harrier

說這麼多,新車什麼時候才亮相呢。據透露,由一汽豐田先在2021年11月排產,和榮放共線生產,年產量6萬輛左右。

很顯然,Harrier用的和RAV4一樣的TNGA-K平臺,連軸距和寬度都是一樣的,主要是高度低了20毫米,長度多了140毫米,所以整輛車的姿態看起來更加優雅和高級。

雖然Harrier的意思是"鷂",上一代卻長得像小胖墩,稍稍點綴一下,降低高度後儼然是一輛大號兩廂車。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新車基本延續上一代的設計,最大的改變在於-車燈和保險槓加入更多曲線,終於有了"鷂"的英氣和利落,順便提高了高級感,這紡錘式大嘴掛著雷克薩斯的標誌,絕對比威蘭達換標更協調。

為了不那麼油膩,流線的側窗有幾分跑車化SUV的味道,腰線更加複雜和分明,有利於降低整車的"體脂率",後方一如既往的敦厚,和貫穿式尾燈一同增加層次感。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難怪榮放這麼硬派和奔放,原來豐田留了一手--讓榮放走城市硬派路線,Harrier就是城市高級路線。如果你覺得榮放、威蘭達醜的話,就可以考慮Harrier了。

內飾接著走精裝修路線,榮放的硬塑料不見了,改為大面積的Nappa真皮包裹,同時堆了N多隔音和減震材料,進一步升級靜謐性和行駛質感。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同樣的,Harrier有很多以往豐田見不到的配置,比如第一次使用的流媒體後視鏡,9揚聲器和JDL音響,雙層玻璃和調光天窗。

最後這項必須單獨說說,這技術本來是三菱財團旗下的供應商AGC為奔馳開發的新技術,後來搭載於S Coupe和S級,像波音787飛機的舷窗一樣,可在零下20°到80°之間使用。

簡單來說,在大太陽的夏天降低天窗的透光率,有利於抑制車內溫度的上升,方便製冷和降低空調壓力,一方面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另一方面顯得高級和炫酷,這才是最重要的。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什麼是越級配置,Harrier都從中型SUV跨到D級車了。

這麼看來,有顏值和配置的Harrier一引進,豈不是分分鐘碾壓別人的節奏?

非也!

Harrier的短板

說到短板也是比較誅心。Harrier的動力系統沒有對應地升級,一律是2.0L自吸和2.5L混動,問題是Harrier多了一堆配置和重量,2.0L自吸拉著跑應該特別肉。

這將是Harrier未來在中國的一塊短板。

介於榮放/威蘭達和漢蘭達中間的Harrier,說白了是大五座SUV(據說有7座,但這尺寸的第三排基本是廢的),直接面對的就是本田冠道/U-RV。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冠道是照著國人的口味做的,先別說比例奇怪,反正在多數人眼中就是板正大氣,後排更是寬敞無比,放張麻將桌都覺得沒問題。

僅僅排量是小了點,1.5T的實際表現卻超乎預料,所以銷量不至於太差,稱得上同級別的一款現象級車型。

有位福特高管說過,當年為底特律的老闆在中國準備了一些熱銷車型,其中就有冠道,老闆當場表示把冠道發快遞到底特律,他們要好好研究這車和國人的口味。

Harrier的尺寸比冠道小了一整圈,動力不佔優勢,上文說的那些牛氣哄哄的配置,更多是出現於高配、頂配車型,價格探到豪華品牌的領域,走量型號是見不到的。

唯獨有一項明顯的優勢,就是長得俊俏。可惜俊俏對平民品牌、平民車來說當不了飯吃,Harrier也不是那種顯大的俊俏,要麼豐田把價格定得低一點,不和冠道硬剛,才有分到蛋糕的機會。

豐田Harrier,為何而來?

不過Harrier的到來,說明豐田對待不同市場的觀念正在轉變,他們意識到中國的特供車不一定適合日本,但日本的特供SUV在龐大的中國市場,月銷量3000+輛就超過本土了。

可以說,豐田在中國的戰略是越來越"大眾"了。

同一款車可以衍生出三款覆蓋不同消費者的車型:大眾一款Jetta就有家用的朗逸、運動的寶來和高級的速騰,豐田的RAV4也有硬派的榮放、收斂的威蘭達和高級的Harrier。

只是大眾更懂得把速騰拉長,用設計和長度提高半級,不和朗逸、寶來直接競爭,重點拉長前後懸的Harrier不見得顯大,覆蓋消費者的效果或許也沒有大眾這麼好。

無論怎麼說,市場有更多選擇和競爭,不被某一家壟斷,對消費者終究是好事一樁。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