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癌症,又稱惡性腫瘤,是當今世界上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為“三大死神”之一。現今食品安全、環境汙染、生活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常常成為癌症發生的誘因,那麼究竟什麼是癌症,它究竟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怎麼才能及時的發現和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


惡性腫瘤與良性腫瘤有本質的區別,人體內的腫瘤80%~90%是良性的,惡性的佔少數。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分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腫瘤並不一定都是惡性。臨床上轉移性是判斷腫瘤良、惡性最本質的標準,也就是說,有轉移性的腫瘤屬惡性腫瘤,無轉移性的腫瘤屬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中轉移率低的,其生物行為接近良性腫瘤;良性腫瘤有惡變傾向的,生物行為接近惡性腫瘤。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癌症的高危人群


你如果是45歲以上的中年人,而且具備了誘發癌症的三大因素——職業因素、家族遺傳或相關病史,那就應該高度警惕了,要定期做好預防性檢查。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只要具備三大誘因中的其中一項,就屬於癌症的高危人群。

01

癌症家族遺傳因素

如母親或姐妹得過乳腺癌的人,患乳腺癌的危險比沒有家族史的人要高。

02

病史因素

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長期患胃病的人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

03

職業因素

如果工作中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有毒物質,或者工作環境汙染嚴重,更容易患癌症。此外,有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的人,如吸菸等,也屬於癌症的高危人群。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預防癌症的體檢包括哪些內容呢?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不同。如果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胸片或胸部CT等,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胃鏡檢查。有條件的話,45歲以上人群的體檢最好做得全面一些,包括B超、胸片、胃鏡、肛腸指診、宮頸刮片、乳腺紅外線檢查等。


早期癌症的表現與信號


人體癌症在其早期階段都具有不同的症狀,或某種特殊的表現,人們可以通過早期徵象或藉助於特殊檢查而及早發現,可以在癌腫很小時檢查出來,這正是早期手術切除的好時機。

  • 出血

出血是某些癌症的警號之一,如鼻衄、咯血、血尿、便血和非經期陰道出血等。癌症出血一般時間較長,出血量逐漸增多。

  • 腫塊

身體某些部位出現腫塊,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號,應高度警惕,如頸部、乳房、腹部、睪丸等處。

  • 疼痛

當身體某部位出現疼痛時,應引起警惕,如經常頭痛、原因不明的骨痛、持續肝區疼痛等。

  • 全身症狀

原因不明的發燒、疲倦、乏力、進行性消瘦等。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對我們早期發現癌症有重要參考價值。

  • 可觸及的硬結或硬變,如在乳房、腹部等處。
  • 疣或黑痣發生明顯的變化。
  • 持續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
  • 持續性嘶啞、乾咳。
  • 月經不正常,大出血或經期外的出血。
  • 鼻、耳、膀胱或腸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 經久不愈的傷口(潰瘍),不消的腫脹。
  •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根據我國腫瘤發病特點,全國腫瘤防治辦公室提出了我國常見腫瘤的10大警告信號,以提醒人們高度警惕。

  • 身體任何部位如乳房、頸部或腹部的腫塊,尤其是逐漸增大者。
  • 身體任何部位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如舌頭、頰黏膜、皮膚等處。
  • 中年以上的婦女出現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分泌物(白帶)增多。
  • 進食時胸骨後悶脹不適、灼痛、異物感、哽噎感或進行性的吞嚥困難。
  • 久治不愈的乾咳,或痰中帶血。
  • 持續性消化不良。
  • 大便習慣改變或有便血。
  • 鼻塞、鼻出血,重則頭痛或出現複視。
  • 黑痣突然增大或破潰、出血、原有毛髮脫落。
  • 無痛性血尿。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癌症早期“8大警號”,越早發現越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