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萬卷檔案 有了“新家”--文化歷史--貴州--地方--首頁

去年年底,貴陽市檔案館從雲巖區半邊街搬遷至觀山湖區林城西路的新址,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受疫情影響,市檔案館新館今年於1月29日暫時閉館,為市民提供線上查檔服務。近日,貴陽市檔案館重新恢復對外開放,記者第一時間前往探訪。

11層的紅色大樓,設30間庫房,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在這座現代化的檔案館中,服務大廳、音視頻檔案查閱室、數字化掃描室等一應俱全。擁有100餘萬卷(件)檔案、圖書資料的市檔案館,是貴陽城市發展的“記憶中樞”,也是集檔案收藏、展覽教育、社會課堂、諮詢利用、學術交流、文化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窗口和人文文化服務場所。

經過體溫監測、信息登記等程序,記者進入位於市檔案館一樓的查詢服務大廳。“市檔案館舊館庫房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眼下的新館庫房面積達7000平方米,逾百萬卷檔案有了寬敞、現代化的‘新家’。”工作人員臧潔君說,涉及工作、知青、房改、存量、社保等的民生檔案,是黨和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留下的真實記錄,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維護人民群眾各項權益的原始憑證。

近年來,民生檔案利用需求大幅度上升。在市檔案館,市民只需攜帶身份證或單位介紹信等相關證件,就可在接待人員的幫助下,通過檔案館檔案管理系統查詢開放檔案資料。“如今,市檔案館步入數字檔案時代,全市民生檔案已實現跨館查詢。”臧潔君說,市檔案館與省檔案館、各州檔案館及區級檔案館館際聯網,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已完成數字化的檔案,市民點擊即可閱覽;需要副本的應提交複印申請,審核通過後即可打印帶走。”

“從舊館到新館,‘搬家’歷程橫跨去年一整年。”市檔案館保管整理處處長蔣新說,從去年年初開始,工作人員核實、清點、登記100萬餘卷檔案、圖書資料,包括修補紙張變質、破損的歷史檔案。轉運過程中,專門成立聯合公安、交通、保密等多部門的指揮部,打包、裝箱、出庫、裝車、押車運輸環環相扣。到了新館,又加班加點完成檔案系統的清點、歸類、入庫,檔案進駐新館的任務就此圓滿完成。

眼下,市檔案館館藏的古舊圖書與地方誌、民國時期資料、民國報刊縮微膠捲、繪畫作品目錄等10個數據集,已被列入市政府數據開放目錄,向社會免費開放。市檔案館力爭在今年創建省級示範數字檔案館,軟件設計達到全庫檢索秒級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貴陽市檔案館與貴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建了新的貴陽市檔案館(市地方誌辦)。其中,作為貴陽市十大數據民生工程之一的貴陽方誌雲平臺,納入了數字檔案館,全面實現地方文史書籍的“掌上閱讀”和地方文史信息的精度查詢。

在新館二樓,留有一個空曠的大廳。“這個區域預留建設方誌館。”市檔案館副館長段洪說,作為即將建設的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預計5月底前完成方誌館送審和定稿,年內啟動布展工作,“方誌館擬於2021年7月1日開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和貴陽市建市80週年獻禮。”(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輝)

■相關鏈接

1959年,貴陽市檔案局成立。1960年,貴陽市檔案館成立。

1978年,市檔案館館藏1萬餘卷(冊),館庫面積僅174平方米。

1992年,位於半邊街的貴陽市檔案館投入使用。

2011年,市檔案館啟動總投資250萬元的數字檔案館建設項目。

如今,該館已完成23.96萬卷、1638.54萬頁檔案全文數字化,館藏檔案數字化率達86.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