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iPadOS:它真的夠生產力嗎?

iPadOS已經快滿週歲了,它真的生產力了嗎?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全文要點:

1、iPadOS仍不是處理多任務的好選擇,iPadOS仍未足以令人放棄PC。

2、 對於特定人群,iPad是一個不錯的工具,能勝任例如繪圖、記錄等少量特定工作,“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也依然是很多iPad用戶的現狀,iPad想要成為更多人的“下一臺電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不過,蘋果正通過跨平臺策略,以及其他一些系統機制的更改,令iPadOS變得更像是一個桌面級別的系統。

系統機制不夠生產力

儘管iPadOS改名了,但其系統機制仍和iOS一脈相承,難以勝任很多生產力場合。

例如APP太過容易被系統強行中斷,工作用的APP放到後臺,開瀏覽器查資料,多開幾個網頁,回來發現APP居然被系統強行殺掉了,工作進度根本無法正常續存,這在正兒八經的PC中基本不會發生(將內存用到OOM的極限情況另說)。

儘管增加了分屏、側滑小窗等機制,但iPadOS仍不是處理多任務的好選擇。

與此同時,iPadOS的多窗口機制也不甚完善,只能同屏顯示兩個APP。很多工作需要多種軟件來同時完成,例如筆者的日常工作,就需要同時保持文本編輯軟件、通訊軟件、資料閱覽軟件多個窗口同屏,iPadOS根本無法做到。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軟件應用缺乏生產力

儘管某些生產力軟件例如PS,已經發布了iPad版本,但時至今日你仍然很難使用iPadOS上的應用,進行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工程設計等工作。而新來乍到的生產力軟件,和桌面版相比,也存在功能上的缺失,例如iPad上的PS甚至會缺乏大量濾鏡、自定義筆刷、圖層樣式之類的關鍵特性。

PS等專業軟件在iPadOS上鳳毛麟角,且缺乏關鍵功能,和PC版存在差距

幸運的是,這個短板有慢慢變長的跡象。PS的更新補足了部分功能(但仍遠遠不夠),而iPadOS也出現了LumaFusion這樣好用的剪視頻APP,相比iPhone的確更具生產力。但在可見的未來,iPadOS上的軟件應用仍不可能在生產力領域和PC有一戰之力。

生態適配不夠生產力

為了iPad更具生產力,蘋果專門打造了新鍵盤,並設計了一套和macOS一脈相承的鼠標觸控板手勢。然而,這是否就能讓iPad化身為筆記本形態、生產力暴增?並不能。

裝上鍵盤就真的像PC一樣用?PC可不會讓你扭頭90度耍雜技。

在iPadOS上想要模擬筆記本的使用形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APP的適配問題。連接鍵盤、放倒iPad後橫屏使用,開啟某個APP,這個APP卻必須豎屏使用,你不得不把屏幕又倒回來——這樣的體驗,是iPad用戶的日常。連APP都無法適配橫屏,光是有個鍵盤,談何比肩筆記本電腦呢?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外設兼容不夠生產力

其實相比之前,iPad已經在這方面進步良多。

在硬件方面,iPad Pro換用了更通用的USB Tpye-C接口。

在軟件方面,iPadOS的藍牙匹配更加開放,可以用藍牙連接更多的無線設備了……得益於此,鼠標、遊戲手柄等設備在iPad中已經得到了更好的兼容,然而這一切仍遠遠不夠。

一個具有生產力的操作系統,必須考慮各類設備的兼容。以Windows為例,為了兼容各類GPU,構建起了WDDM圖形驅動模型;為了兼容各類音頻設備,則構建了UAA音頻架構……而iPadOS顯然還沒有做到這種程度。

iPadOS在生產力方面需要補的課,並不止上文所說的那些,還有文件管理系統、任務管理等等諸多方面,這裡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了。

iPadOS未來將脫胎換骨?

當然,iPadOS在生產力方面並非一無是處,對於特定的工作,它的確是非常出色的工具。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圖形繪製

iPadOS有著非常出色的色彩管理系統,配合Apple Penci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專業的數位板,iPad繪圖真的很不錯

閱讀書寫

iPadOS上有很多出色的閱讀器和筆記APP,用作文件閱讀、批閱還是很不錯的,有了iPad,很多情況下用不著紙本子了。

思維整理

iPadOS很適合用來做筆記,也很適合用來畫思維導圖、整理思路。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簡單的音視頻剪輯

iPad可以勝任一些輕度的視頻剪輯任務。iPadOS內置了比較高效的解碼器,也能夠正確轉換音頻的採樣率等參數,配合相應的APP,可以勝任一些輕度的音頻、視頻剪輯工作。

和以往相比,iPadOS更加強調結合鍵盤使用,與此同時蘋果也做出了一系列改變,iPadOS在未來有望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全新的開發生態

這是普通用戶很少去注意的一個點。2019的WWDC大會上,蘋果推出了SwiftUI和Mac Catalyst,這讓iPadOS、macOS的軟件應用共通成為了可能。

如果你有蘋果N套件,那麼應該會知道長時間以來,它們的軟件應用是分開的。iPhone和iPad雖然都是iOS,但APP分為iPhone版和iPad版(iPad版一般帶有HD標識),而macOS的軟件購買渠道更是和iOS不同。而隨著SwiftUI和Mac Catalyst的出現,它們之間的壁壘正被打破

SwiftUI的作用在於,開發者能用較為簡單的代碼,一次開發出適配多個平臺的軟件UI。這打通了iPhone和iPad之間的UI隔閡,如果你留心觀察,可以發現某些APP已經不再區分iPhone和iPad版了(例如QQ),這正是SwiftUI在發揮作用。

SwiftUI可以讓同一個應用的UI同時適配多個蘋果平臺,能打通更多蘋果平臺的UI,例如tvOS、macOS。只不過SwiftUI作為新生事物,影響力還沒到這地步,但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再來說說Mac Catalyst

通過Mac Catalyst,開發者在構建一個iPad APP的同時,這個APP也能成為macOS的原生應用。從某個角度來說,Mac Catalyst將會是iPadOS和macOS新的開發基準,iPadOS將會和macOS的應用生態深度融合。

Mac Catalyst可以讓一個軟件應用同時兼容iPadOS和macOS。當前,iPad所使用的A系列處理器,規模上已經足以和MacBook使用的低壓x86處理器一較長短,而蘋果打算將macOS遷移到ARM上,也已經不算是什麼秘密。Mac Catalyst會成為macOS遷移到ARM的引橋,在將來,iPadOS和macOS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共享生態,iPad將會成為另一個形態的MacBook,這才是iPadOS未來所能到達的上限。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更通用的購買渠道

蘋果不僅在技術上佈局多平臺開發,在運營上也作出了努力。在上個月,蘋果宣佈推出Universal Purchase,用戶只需要一次購買,就可以購買到同一個APP在iOS、iPadOS、macOS、tvOS上的不同版本。

顯然,SwiftUI和Mac Catalyst為跨平臺開發打下了基礎,而Universal Purchase則在運營上作了強有力的補充。

不過目前Universal Purchase尚未被廣泛使用,開發者如果想要自己的作品支持Universal Purchase,需要在Xcode開發工具中使用專屬的ID,而新的Xcode 11.4剛推出不久。而根據最新消息,蘋果正努力將Xcode帶到iPadOS平臺,用iPad也可以敲代碼了!這無疑再度印證了蘋果跨平臺的決心。

蘋果正在通過跨平臺這一策略,令它慢慢開始和macOS共享生態。在未來,iPadOS的上限可期,甚至可以發展成為Mac的另一形態,而即使發展不如人願,它也能承載Mac的部分功能,無論如何都要比現在更有生產力。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後話

iPadOS是否足夠生產力?目前而言,它仍只能勝任例如繪圖、記錄等少量特定工作,“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也依然是很多iPad用戶的現狀。不過,蘋果正通過跨平臺策略,以及其他一些系統機制的更改,令iPadOS變得更像是一個桌面級別的系統

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這條路並不好走。微軟Windows和Surface軟硬件雙管齊下玩跨平臺,時至今日Windows的交互仍難盡人意,UWP生態半死不活,Surface的形態也仍未穩定。注重極致交互體驗的蘋果,已經在iPad上帶來了非常不錯的觸控、鼠標操作兼容,未來蘋果是否會在跨平臺的路上走得比微軟更好?這是需要觀望的。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iPadOS真夠生產力嗎

儘管蘋果對自家生態的話語權很大,但目前來看,蘋果的一些舉措並沒有得到推廣。例如SwiftUI,時至今日仍有大量的iPad APP未曾採用SwiftUI開發,這就導致了前文所提到的“儘管iPad有了好鍵盤,但仍有大量APP無法適配橫屏”這一現象。iPad一向不如iPhone那樣為開發者們所關注,要如何才能帶動開發者為iPadOS添磚加瓦?這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