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升級環境下 未來產業的出路在這裡

首先,思考三個問題:

  • 未來十年,產業會有哪些變化?
  • 變化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 傳統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升級?

問題1:傳統企業想利用互聯網升級,需要在哪些方面變?

互聯網升級環境下 未來產業的出路在這裡

很多人說自己過去算傳統企業,今天想做互聯網,或者利用互聯網特性升級,怎麼做?

首先要做規模化,互聯網沒有創造什麼,只是把過去的手段指數級放大,把可規模化的業務最大程度地規模化。比如喜馬拉雅,對標的就是廣播電臺,中國歷史上的廣播電臺都是有地域限制的,出了深圳,有一些廣播電臺就聽不到了,而喜馬拉雅可以做到覆蓋全國,甚至全世界,這就是規模化。規模化的背後有條件,最基礎的條件是產品要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做不了規模化。

第二,數據化。比如說做C2B、C2F的模式,怎麼以銷定產,這背後最重要的是數據化。

第三,智能化。智能化正在滲透很多行業和領域,今年年初在一個稱之為資本寒冬的時候,一批企業獲得了高額的融資和高估值,就是機器流程自動化。不僅是工業自動化,廣告投放、人事管理等等自動化、智能化也非常普遍。

第四,多元化。歷史上互聯網模式曾經靠多元化在很多領域戰勝了傳統行業,多元化指的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這本質上是成本結構的重構,你的收入和你的成本如何掛鉤?你的收入來源裡邊成本的劃分究竟是如何?

比如微信剛開始做的時候,它的競爭對手是短信,短信收費,微信則從第一天開始就免費,最後靠遊戲盈利,把多元化做到了極致。作為一家產業互聯網公司,“羊毛出在豬身上”是跟傳統企業競爭最有利的手段。

問題2:未來十年,產業會有哪些變化?變化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第一,人的變化。建國70年以來,從第一代人算50後、60後算一波人,這波人是在報紙上長大的;70後、80後、90後是在電視里長大的;而00後,是在手機上長大的。他們有什麼區別?

50後-90後是輸入型人格,我們接受了大量的廣播輸入,不管什麼形式的廣播,報紙、電臺、電視...00後這一代人是雙向人格,他們在輸入的同時剋制不住自己的輸出慾望,表達輸出是00後這一代人最最重要的人生態度。

互聯網升級環境下 未來產業的出路在這裡

未來十年,00後會成為消費的主流,會影響整個商業、產業環境。

第二,算力的變化。今天的指紋識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自動導航等,不是因為人工智能成熟了,是因為算力能力成熟了。電商的千人千面背後,不是運營人員,也不是服務人員,是巨大的運算能力;今日頭條、抖音的個性化推薦也都是靠算力。

第三,錢的變化。錢的拐點到了,有人統計了一批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蔚來、優信、小米、映客等公司現在的股價對比發行時跌幅在40%以上,數據不一定準確,但大體能反映出一些趨勢。現在企業再想求高估值,拿大融資,客觀上有難度,資本更加謹慎,企業將面臨缺錢。

但我認為缺錢是天大的好事。比如共享單車ofo表面上看是缺錢,實際上是太多的錢進入,把創業者的節奏破壞了。而共享充電寶因為沒得到什麼關注,默默的起來了,目前看很有可能會成功。成功指的是第一公司活下來了,有盈利能力;第二消費習慣建立了。我相信在座各位至少會有10%到20%的人,每天在借共享充電寶。

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市場缺錢的時候,真正願意努力的人是有機會的,你們不用被迫做你們不想做的事,你們不用被裹脅在裡頭了。

問題3:產業創業者要堅持什麼?

堅持到底堅持什麼?我認為的觀點,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維度上,我們該堅持做的一件事情是生產力的重構。

互聯網升級環境下 未來產業的出路在這裡

從整個人類文明的視角我們去看,農耕社會解決了什麼?解決了採摘的隨機性問題和受季節影響的問題。農耕以後人開始閒了,生活可以溫飽,開始有了哲學和科學。有了哲學、藝術和科學,我們開始創造下一代文明,就是工業文明。

工業革命之後,人的肌肉不重要了,所以我們現在男生們越來越苗條,女生也以苗條為美,不再存儲脂肪,這是前幾個文明給我們帶來的。

今天在越來越依賴機器給我們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更多的時間的時候,我們再次面臨生產力的重構。

當算力發展速度越快,帶來的必然是失業。失業後就面臨重新就業,中國過去三年,哪個行業的就業人口數在急劇上升?微商、快遞都是。

生產力被釋放出來了,應該有所去,這是最大的趨勢。如果誰能發現這些生產力會被引導到哪裡去,那個產業一定會飛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