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篇《崔鶯鶯》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崔鶯鶯

人物簡介

崔鶯鶯,同一個人,卻有兩個身份,三種性情,因為崔鶯鶯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裡的現實人物和文學形象,她在文學裡活了五百年。於是,有現實裡的身份和文學裡的身份 。現實裡的崔鶯鶯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西廂邂逅戀人。

崔鶯鶯,《西廂記》主人公。崔相國之女,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人),母親鄭氏。才貌出眾,品德雙佳。精絲繡女工,擅琴棋書畫。

但《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已不再是元稹《鶯鶯傳》中那個永遠處於男性社會中的性別奴役和規範之中,任人擺佈、最終被“如亂終棄”的有著悲劇形象的弱女子了,作者賦予了她鮮明的個性和內涵。鶯鶯雖然是一個帶著封建禮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時也是一個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敢於對自己的命運有所把握的女子,儘管她還只能把自己的愛情命運寄託在男人身上,像以後的很多女子如杜十娘、繁漪,都如此儘管鶯鶯的成功帶有理想色彩,但畢竟她有自己明確的追求,她比她的前人有新的覺醒,更突出了性格中的叛逆,也給了後人啟迪和希望。

故事起源

沁園景區的東北角,(沁園:東漢漢明帝劉莊為其五女劉致建造的園林,現在河南省博愛縣太行博竹苑內。)原是沁水公主的煙粉作坊,前邊有一片班竹林,當地人叫做竹馬林。

據說唐朝晚期,大詩人元稹,出生在河內縣清化鎮的趙後村,趙後村的鄰村是崔莊村,崔莊裡有一女崔小迎,兩人從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元稹八歲時父親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當親人看待。小迎十歲那年,父親去煙粉作坊做工,舉家搬遷。於是便跟隨小迎的父親一起前往。兩人經常在斑竹林裡逗耍,過家家,拜天地,稱公道婆,並在沁園內結識了很多文人過客,如著名的文學家令狐楚,韓愈,白居易,李絳等。受其薰陶,學習詩文,15歲就以明兩經擢第。小迎也長得如出水芙蓉,美麗超群,兩人私定終生。

元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從政,後深受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賞識,權勢之下與韋夏卿之女韋叢婚配。從此一生再也未見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後,曾多次回家尋找,卻杳無音訊。

元稹曾作《鶯鶯傳》,其中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而作者卻以借張生之口,反誣鶯鶯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於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美化張生無恥的行徑,故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所說:“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諸如此類言語,甚為後人詬病。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書生張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與紅娘。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裡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后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本是欣賞普救寺美景的張生,無意中見到了容貌俊俏的崔鶯鶯,讚歎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徵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託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徵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普救寺位於山西晉南永濟市(古稱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鎮裡的西廂村,寺廟歷來都是清靜之地,與風月愛情扯不上關係,唯獨普救寺,貼上了愛情的標籤。這裡是《西廂記》崔鶯鶯與張生愛情故事的發生地,記載著崔鶯鶯與張生相識、相戀等等百轉千回的愛情故事…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初遇

唐朝貞元年間,崔相國死後,他的妻子崔氏、女兒鶯鶯扶柩回籍安葬,

羈留河中府普救寺內,書生張君前往長安應舉,路過普救寺,

遇見了鶯鶯和使女紅娘,他見鶯鶯貌美,便對她產生了愛意。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2、借廂

自見過鶯鶯之後,張生決定在寺裡住下,尋找機會與她機見。於是他到方丈,懇求長老在寺

裡租一間房子暫住,以便安靜的溫習經史,長老答應把西廂一間房子租給他。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3、鬧齋

張生出了方丈,正好遇著紅娘,寒暄過後便告訴她:“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

年方二十二歲,還未曾娶妻,但不知你家小姐有沒有許配人家……”

紅娘不待他說完,搶白了他幾句,轉身就走。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4、合詩

晚上,鶯鶯像平日一樣,和紅娘到花園裡去燒香,張生見了,隨口吟了一首詩,想以此打動鶯鶯,

鶯鶯聽罷連連稱讚好詩,隨口輕聲和道:"蘭閨深寂寞,無詩度芳春,料得高吟者,應憐長嘆人。"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5、匪驚

不久,武將孫飛聽說鶯鶯美麗,帶領五千人來劫,全寺驚恐,崔夫人無奈,說若有能退賊者,

不論何人都把鶯鶯配他為妻,張生寫信給知道白馬將軍杜確,解了普救培寺之圍。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6赴宴

崔夫人心中大喜,讓張生搬到院裡書房居住。次日,她又讓紅娘去請張生前來赴宴,

張生以為是老夫人給他和鶯鶯定聘,心中好不激動。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7、賴婚

宴席上,老夫人卻突然變卦,要鶯鶯與張生兄妹相稱,張生一聽此言,

好像迎頭澆了一瓢涼水,大吃一驚,鶯鶯對母親的決定,也深表不滿。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8、聽琴

從此,張生萬念俱灰,每到夜晚便在窗前彈琴解悶,

他彈奏當年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鳳求凰的曲子,

口中還說道:"夫人忘恩還罷了,只是小姐不該負我啊!"鶯鶯在窗外聽了,禁不住流下淚來。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9、傳簡

張生因此而致病,鶯鶯便叫紅娘去探望,張生以信箋相托,

鶯鶯回信,在詩裡暗示張生,要他今晚到花園裡去與她相會。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0、赴約

紅娘心想,鶯鶯當著她面假惺惺,信裡卻約張生相會;她故意不說破,

要看鶯鶯到時候怎樣瞞她。

這天晚上,她照常與鶯鶯來到花園燒香,卻見張生從牆上跳了下來。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1、賴簡

不料,鶯鶯因為沒有把紅娘支開,臨時又變了卦,她責備張生道:"張生,我在這裡燒香,

你無故來此做什麼,先生救命之恩,自當報答,只是現在既為兄妹,怎麼又生此念?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2、相思

張生經不起這場折磨,從次日起就病得不能下床了。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3、問病

鶯鶯擔心張生的病,又寫了一張信箋,讓紅娘送給張生,張生看罷信箋,竟高興得跳了起來,

說小姐這信箋說的是夫人沒睡,怕的是紅娘不穩,紅娘問是怎麼回事,張生告訴她,

鶯鶯今晚親自到書房看望他。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4、佳期

晚上,張生聽得敲門聲,忙把門打開,只見紅娘把鶯鶯輕輕推了進來,

這對情人經歷了多少波折和相思的苦惱,終於衝破了封建禮教的樊籠,結為百年之好。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5、拷紅

日久之後,崔夫人得知,拷問紅娘,紅娘只得把真實情況全盤講出,

並數責夫人言而無信的過錯,崔夫人理屈詞窮,只好應允他們成為夫妻,

但又提出新的條件,即張生必須去長安趕考,得了官才能回來娶鶯鶯為妻。

中國古代才女:唐代·崔鶯鶯(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

16、長亭

張生被迫無奈,前往長安應試,鶯鶯與張生相對流淚,千叮嚀,萬囑咐。

一個要他一路上鞍馬秋風好護持,一個要她在寂寞深閨中好好珍重。

後來張生中了狀元,終與鶯鶯結為美滿夫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