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徽州商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一、缘起:

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xi)县、黟(yi)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

其中歙县人多盐商,休宁人多典当商,婺源人多茶、木商,绩溪人多菜馆业,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全国的经济重心转向了南方。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通过新安江作为枢纽。

在这个历史的机缘里,徽商凭借着地理区位和宗族关系的优势,大规模合伙经商,获得快速发展,在东南广袤区域的徽州商帮如一颗明星闪耀在中国大地。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二、发展:

徽州商帮以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当时中国的各大商帮中首屈一指,自明朝中期到清朝乾隆时期开启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余年的辉煌。

在徽商最辉煌的明清时期,“无徽不成镇”, “全国金融几可操纵” , 成为社会一大奇观。

唐朝时期,祁门茶市十分兴盛,休宁人更是一度行商到福建。

宋代时期,宣纸已经在四川销售,并且出现拥有巨资的商贾。

元代时期,黟县商人在徽州开始发放高利贷。

明成化年间,徽商进入盐业领域,徽商自此进入最辉煌的时刻,经商足迹遍布日本、暹罗(泰国)、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等地。


三、徽商经营根本:四大行业(盐业、典当、茶叶和木材)

1、盐业:徽商所从事的第一大行业。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徽州盐商势力很大,基本把持了全国的盐业运输和买卖,徽商也在这一时期控制了全国财政的4/7。

盐业分工明确,有的是场商,有的是运商。场商从生产食盐的灶户购买食盐卖给运商,有的还自行生产食盐,利润丰厚。运商从场商买进食盐后,运至各地销售,利润比场商高很多。

运商又分为总商和散商,总商由官方指派,各散商隶属于其下,由总商监督,查禁私盐。而政府有关盐政方面的事情,需同总商商讨,总商这种双重身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总商的职位一直是徽商争夺的焦点。

清朝扬州的八大总商中,徽州商人占据四席。特别是清乾隆时期的商人江春担任两淮总商达40余年,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的现象,充分反映了徽盐商的财雄势大。是一个比胡雪岩更为风光的红顶商人。


2、典当:徽商中仅次于盐业的行业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徽商家族,需要新的牟利渠道,典当在当时就是一种高利贷行业。

徽商典当的经营策略,改变传统典当的石库形式,开始四面开门,分头接待客人来提高经营效益,贷出的银子成色好,分量足,利息仅一二分,至多不超过三分。为徽商赢得非常好的“商誉”。

并且徽商开设的典当铺遍及全国,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顾客典当物品,发放高利贷,加上极好的商誉,使得其它商帮难以插足。进而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一时无二。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徽州朝奉”更是成为徽州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和“绍兴师爷”一样成为颇具地域特色的职业。

3、茶商:徽商四大行业之三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茶叶是徽商赖以发迹的主要行业之一。徽商经营茶叶,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等多种类型。

“茶号”类似今天的茶叶精制厂,从农民手中收购毛茶,进行精制后运销。

“茶行”类似牙行,代茶号进行买卖,从中收取佣金。“

“茶庄”,茶叶零售商店,以经营内销茶为主。茶的花色品种甚多,有松萝、六方、毛峰、烘青、炒青等数类数十种,后又有各种花茶。

“茶栈”,一般设在外销口岸,主要是向茶号贷放茶银,介绍茶号出卖茶叶,从中收取手续费。

在清朝乾隆时期,徽商在北京开设起家茶行,一百六十多家茶商字号,数千家茶店。茶叶几乎成为徽商的代名词。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4、除了以上三种行业,徽商还经营着木材生意、文房四宝、瓷器、丝绸等等,在徽州土地上,这些”中华老字号“企业也见证了徽商曾经的辉煌。如:张小泉剪刀;胡庆余堂;王致和;谢裕大茶行;同庆楼;胡玉美;胡开文;余良卿;红星牌宣纸等


四、徽商击败其它商帮的三大奥秘:宗族势力、攀权附贵、求取功名


中国商帮之徽商:寄命于商,荣耀中国商界三百年

1、徽商的宗族观念: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徽商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徽商的成功的奥秘就是依靠宗族关系。徽商中有谁发了财,就会放贷给他的宗族子弟,并具体指导他们如何经营。如果子弟们经营不善,还可以宽限还债期限,提供重整旗鼓的机会;如果赚了钱,他们从中抽取部分利息,使得宗族快速发展。因此有一个徽州商人发迹以后,总会带动一大批徽州人致富,使得徽商不断壮大。

在封建社会,宗族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他们的家法,即“族规”。徽商就是利用族规来控制宗族子弟。徽商修建宗祠,祭祀祖先,建立一套等级森严的宗族制度,以此来笼络宗族子弟,增强凝聚力。就如同一首绩溪民谣这样唱道:“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跑来拐去到上海,托亲求友寻码头。同乡肯顾爱,答应给收留。”


2、攀权附贵,依靠官僚:

“以布衣结交天子”和“红顶商人”

徽商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清楚的认识到,依靠官僚才可能保证经营的长久性。徽商以宗族势力为桥梁,攀附封建政府,寻求官商的双重身份。

如胡雪岩为了投靠左宗棠,用借捐军饷和赈灾来逢迎左宗棠,使得左宗棠在皇上面前对胡雪岩大加称赞:“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慷慨。前次浙亡时,曾出死力相救,上年入浙,渠办赈抚,亦实有功桑梓。”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成为徽商中最杰出的代表。


3、刻苦读书,换取功名

徽商也深深的明白,仅仅收买投靠权贵并不是上上之策,关键是自己宗族有人在朝为官,才能更加保险。于是徽商拿出资金办学,勉励宗族子弟刻苦读书,换取功名。

他们对宗族子弟中有才华者十分重视:”族中子弟有气宇不凡,资廪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膏火,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将来作楷模,此是族党之望,实祖宗之光,其关系匪小。“

其清朝各省状元安徽省就有九个,位居全国第三。安徽省的八府五州中,仅徽州府就有四人。这些子弟的官僚身份,为徽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徽商具有”儒商“的美名。


四、徽商的衰败

任何事物有兴盛就有衰败,徽州商帮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乾隆,称雄商界三百余年,至清朝道光之后逐渐衰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是历史潮流的选择。

1、盐商遭到的打压:清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陶澍,革除淮盐积弊,实行“票法”,同时加大对盐商税收的征收,徽商的主要行业遭到严重的打击。

2、典商受到重创:对典商查禁重利,又增典税,造成典商几败。

3、国外商品倾销: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舶来品倾销全国,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在机器生产的商品面前溃不成军。

4、随着洋商的进入,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徽商优势不再。

5、资金分散:徽商辛苦一生,留下巨额财富给子孙,造成资金分散,影响了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和扩大。

6、助饷、赈灾和课税:徽商向朝廷捐助的军费开支,赈灾和日益严重的课税,对徽商资本产生了巨大的消耗。

徽商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产物,由于没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性质的转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在与新兴的闽、粤、江、浙商帮的竞争中,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徽商自此也逐渐衰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