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古代文人的傑出代表

楊慎,是小編非常喜歡和推崇的一位古代文人,僅次於蘇軾。 提及楊慎,可能民眾知曉並不多,但說起《三國演義》開篇的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可謂家喻戶曉,流傳大眾。這首詞,就是楊慎的《臨江仙》:


楊慎,古代文人的傑出代表


一、 楊慎其人生平

楊慎是明朝人,生平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朝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典型的官二代,宰相之子,然而卻不是紈絝子弟,楊慎天資聰明,飽讀詩書,再加上出生於書香門第,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公元1511年,楊慎二十四歲時,殿試第一,考中狀元。 從此,楊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臺。

當時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這個朱厚照非常貪玩,不理朝政,喜歡到處遊玩。針對朱厚照荒誕的行為,楊慎不避斧鉞,敢於犯顏直諫, 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責朱厚照"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勸他停止這種荒唐行為。朱厚照根本不理睬,依舊我行我素。楊慎目睹民不聊生,國事日非,實在氣憤不過,稱病告假,辭官歸裡。但這並不是楊慎最悲慘的時光,等朱厚照去世了,楊慎的悲慘才叫悲慘呢。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為沒有兒子,只能兄弟朱厚熜即位,為嘉靖皇帝,楊慎的悲慘政治生涯開始了,因為嘉靖皇帝朱厚熜以"兄終弟及"方式登上皇帝寶座,按照封建禮法、皇統繼承規則,朱厚熜要承認明武宗的父親孝宗是"皇考",就是自己的伯父;而自己的生父只能稱"本生父"或"皇叔父"。嘉靖皇帝這個小青年呢,也是一倔強青年,想立自己生父為“皇考”,於是就引發了著名的“大禮議之爭”,皇統與家系就成了當時內閣大臣紛爭的議題。

當時,朝廷分為兩大類派別,一派支持嘉靖皇帝,立生父為“皇考”;一派堅持傳統禮法,反對立生父為“皇考”,楊慎是反對派中的一員。這件事情不論誰對誰錯,歷史人,總有歷史的侷限性,都是基於當時的理論的判斷,所謂的“大禮議”之爭,實質上是嘉靖皇帝和功臣勳舊們爭奪朝廷控制權。有興趣的人,可以百度資料作研究,本人不做展開探討。

結局是,嘉靖皇帝勝利了,反對派大臣們下場很悲慘,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楊慎被流放了,偏遠的雲南永昌衛,如今的雲南保山。這一年是公元1524年,楊慎36歲。

二、 歷史上少了一個名臣,多了一個千古文人

楊慎,古代文人的傑出代表

楊慎被流放雲南荒野之時,36歲,作為曾經的狀元、朝廷青年才俊、冉冉升起的新星,政治生涯突然斷崖式暴跌,所受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皇命不可違,楊慎扶病上路,騎馬走了近萬里,非常疲憊,從北京抵達雲南,從此在雲南顛沛流離的生活了30餘年,直到去世。

楊慎政治的悲慘,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楊慎在“大禮議”之爭中,把嘉靖皇帝得罪的太狠,嘉靖皇帝心胸也比較狹窄,一生沒有原諒楊慎,始終不允許楊慎返回中原;另一方面,嘉靖皇帝壽命也挺長,在位了54年,根本沒有給楊慎翻盤的機會。像蘇軾那種,雖然遭貶遭斥,但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皇位變化勤,政策來回翻轉,總能遇到大赦或翻身的機會。楊慎悲催的遇到是在位時間超長的嘉靖皇帝,無語了……

命運是公正的,明朝的朝堂之上少了一個一代名臣,歷史上多了一個千古的文人。

楊慎在放逐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仍然奮發有為,不肯向邪惡勢力屈服。他路經湘西,想起了被楚懷王放逐的屈原,情不自禁地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貴州,他想起了流放夜郎(今桐梓縣)的李白,感嘆"我行更迢遞,千載同潛然"(《恩譴戌滇紀行》)。他不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為白族修史。每到一處,往往借詠邊塞奇花異草,抒發政治熱情。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如當他發現昆明一帶豪紳以修治海口為名,勾結地方官吏強佔民田,化公為私,斂財肥己,坑害百姓時,不僅正義凜然地寫了《海門行》、《後海門行》等詩痛加抨擊,還專門寫信給雲南巡撫趙劍門,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閒置散者,欲謀利自肥而倡此議",請求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所謂水利工程。

此外,雖然是無職無權的朝廷貶官,但地方有難之時,仍然挺身而出,丹青為國民。在雲南期間,聽說尋甸的安銓、武定的鳳朝文作亂,楊慎便率領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趕到木密所,與副使張峩用計擊破叛軍,平定叛亂。

楊慎在雲南的最大成就,在於文學方面:

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他居滇30餘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佔比重很大。他在被謫滇時,妻子黃娥伴送到江陵話別,所作的《江陵別內》表現別情思緒,深摯悽婉。《宿金沙江》描寫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沙萬里樓。"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對,襯出離愁的痛苦。

楊慎的寫景詩也不少。他敘寫雲南風光,描繪祖國山河,頗有特色。《海風行》寫了下關的風:"蒼山峽束滄江口,天梁中斷晴雷吼。中有不斷之長風,衝破動林沙石走。咫尺顛崖迥不分,征馬長嘶客低首。"氣勢雄偉,有雷霆萬鈞之力。而《龍關歌》:"雙洱煙波似五津,漁燈點點水粼粼。月中對影遙傳酒,樹裡聞歌不見人。"寫洱海夜色,漁舟燈火,月映水波,細膩清新。當他來到有川南勝景之稱的西昌瀘山,看到這裡的美景與火把節的盛況後,在此吟出了名句《夜宿瀘山》:"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此外,楊慎又有描述、歌頌歷史英雄、忠臣義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詩,其中也不乏佳作。

此外,楊慎一生刻苦學習,勤於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學家。他不僅對經、史、詩、文、詞曲、音韻、金石、書畫無所不通,而且對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也有很深的造詣。

三、 總結

楊慎的一生遭遇,總感覺和蘇軾很類似,天資聰明,出類拔萃,無所不能,被皇帝或權貴欣賞,但文人的傲骨和信仰,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不會趨炎附勢,導致一生顛沛流離,政治成就不高。

可貴的是,楊慎或蘇軾,不同於普通的自怨自艾的文人們,楊慎在逆境中,在生活困苦的邊疆,仍然樂觀、積極的入世,儘自己所能,教化民眾、普及文化,難能可貴。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8月8日),楊慎在雲南永昌衛逝世,時年七十二歲 。

千古文人的代表,楊慎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