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為皇帝也有無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從民間底層一步步走到萬人之上的皇位,其聰明才智不可謂不絕倫超人,但為何在其傳位人的選擇上讓大明在歷史上栽了大跟頭。導致這樣的結果,這即是朱元璋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整體的悲哀。

朱元璋作為皇帝也有無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古代皇位的繼承規矩立嫡長子,朱元璋的長子是朱標。我們現在從歷史上來看,他確實是個大明皇位的理想人選;可惜還沒等到大展洪圖之時就於1392年病逝,比他父親朱元璋早去6年。已近暮年的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心裡雖萬般無奈,但也只能接受這無奈的現實。人走了,天下的事情還是要有人繼續去做啊!選擇繼承人的事情更是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如果從自己的兒子裡選擇繼承人,雖然不如長子朱標,但是基本能力還是夠的。可是這會亂了天下規矩,如果這樣做讓後世亂臣賊子心懷不軌之心,擔心大明王朝會根基不穩。可是如果按傳統規矩來做,雖然長孫朱允炆尚缺少基本的人生歷練,可是讓他來繼承皇位,是再名正言順不過了,也少了天下無數議論之口。以儒家禮儀治理的天下,相信自己這些如狼似虎的兒子們也不敢有妄動之心,我有生之年再為他掃清路上的絆腳石,再多找幾個顧命大臣來輔佐他,大明江山應該還是穩若泰山。

朱元璋作為皇帝也有無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於是就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大明的接班人;朱元璋雖然手段狠辣,但對於自己的兒子們還是很仁慈的,26個兒子們除了亡故的以外,個個都被朱元璋裂土封王;朱元璋希望這些兒子們“上衛王室,下安生民”,以保大明國泰安康,千秋萬代!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些兒子們對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滿足之心,現在被一個乳嗅未乾的侄子來統治他們,心裡本來就有不服,更可恨的這小子一上臺就來個削藩,這還得了。於是朱元璋的這些兒子們暗裡互通消息,背地結盟起事,那管什麼父親的囑託,那管什麼儒家禮儀。到了朱允炆繼位的第二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就明目張膽的起事來奪皇位;這燕王朱棣自小就是個狠角色,又長期帶兵鎮守北邊以打擊蒙元餘孽。此時侄子朱允炆雖然有皇袍加身,可是在絕對實力面前,就真的只有吊打的份啊!於是民間傳說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打得棄袍削髮以逃命,落下了個靖難之役的悲劇。

朱元璋作為皇帝也有無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如果朱元璋傳位是以賢能為選擇的前提,而不是拘泥於封建眼光。如果他知道在元朝統治幾百年的草原文化的摧殘下,民間對儒家禮儀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死心踏地。估計也不會給大明留下這些不穩定的因素吧。讀史能讓人明智,這也間接的告訴我們,在重大事情的決定中,可以參考傳統,但千萬不要拘泥於過往,更是不能心存僥倖,用與時俱進的發展眼光來看問題總是不會錯的。

朱元璋作為皇帝也有無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碼字不易,點個關注。

文章源自本人,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