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有无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民间底层一步步走到万人之上的皇位,其聪明才智不可谓不绝伦超人,但为何在其传位人的选择上让大明在历史上栽了大跟头。导致这样的结果,这即是朱元璋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整体的悲哀。

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有无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古代皇位的继承规矩立嫡长子,朱元璋的长子是朱标。我们现在从历史上来看,他确实是个大明皇位的理想人选;可惜还没等到大展洪图之时就于1392年病逝,比他父亲朱元璋早去6年。已近暮年的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虽万般无奈,但也只能接受这无奈的现实。人走了,天下的事情还是要有人继续去做啊!选择继承人的事情更是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如果从自己的儿子里选择继承人,虽然不如长子朱标,但是基本能力还是够的。可是这会乱了天下规矩,如果这样做让后世乱臣贼子心怀不轨之心,担心大明王朝会根基不稳。可是如果按传统规矩来做,虽然长孙朱允炆尚缺少基本的人生历练,可是让他来继承皇位,是再名正言顺不过了,也少了天下无数议论之口。以儒家礼仪治理的天下,相信自己这些如狼似虎的儿子们也不敢有妄动之心,我有生之年再为他扫清路上的绊脚石,再多找几个顾命大臣来辅佐他,大明江山应该还是稳若泰山。

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有无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于是就立皇太孙朱允炆为大明的接班人;朱元璋虽然手段狠辣,但对于自己的儿子们还是很仁慈的,26个儿子们除了亡故的以外,个个都被朱元璋裂土封王;朱元璋希望这些儿子们“上卫王室,下安生民”,以保大明国泰安康,千秋万代!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儿子们对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就没有满足之心,现在被一个乳嗅未干的侄子来统治他们,心里本来就有不服,更可恨的这小子一上台就来个削藩,这还得了。于是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暗里互通消息,背地结盟起事,那管什么父亲的嘱托,那管什么儒家礼仪。到了朱允炆继位的第二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就明目张胆的起事来夺皇位;这燕王朱棣自小就是个狠角色,又长期带兵镇守北边以打击蒙元余孽。此时侄子朱允炆虽然有皇袍加身,可是在绝对实力面前,就真的只有吊打的份啊!于是民间传说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打得弃袍削发以逃命,落下了个靖难之役的悲剧。

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有无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朱元璋传位是以贤能为选择的前提,而不是拘泥于封建眼光。如果他知道在元朝统治几百年的草原文化的摧残下,民间对儒家礼仪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死心踏地。估计也不会给大明留下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吧。读史能让人明智,这也间接的告诉我们,在重大事情的决定中,可以参考传统,但千万不要拘泥于过往,更是不能心存侥幸,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来看问题总是不会错的。

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有无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

文章源自本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