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未孵化的恐龍蛋

科學家利用先進的掃描技術,重構出2億年前恐龍蛋化石內胚胎的頭骨結構,發現了一排奇異的牙齒,並推測出這些胚胎死亡時間點距離正常孵化完成的成熟度——與之前研究所認為的並不相同。

考古發現未孵化的恐龍蛋

(D Scott/PA)

這是1976年在南非發現一窩恐龍蛋,其中三個裡面含有恐龍胚胎。研究顯示它們是食草恐龍——刀背大椎龍(Massospondylus carinatus) 的恐龍蛋化石。這種恐龍成年後是兩腳行走,從鼻子到尾巴全長可達5米,有著細長的脖子和較小的頭部。

這份近期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研究,利用CT掃描技術,重構了這些小胚胎的頭骨,終於能看到骨頭髮育的情況,探索到以前所無法看到的線索。

研究員之一南非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的夏佩爾(Kimi Chapelle)說,以前研究胚胎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對於鑑定發育階段很關鍵的頭骨組織,無法石化保存下來。

現在考古學家用這個新方法重構看到了三個胚胎的頭骨,每個大約兩釐米長,還能看到兩排牙齒。

一排牙齒看起來是鋸齒形,和成年龍的牙齒差不多,可是另一排牙齒卻呈現小小的錐形。這引起了考古學家的好奇。

“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牙齒。”夏佩爾說。他們推測,可能和現代爬行動物一樣,這種恐龍在胚胎髮育的某個階段,會換掉這些牙齒,出殼的時候所呈現的牙齒是這個發育階段之後才重新長出的牙齒。

於是研究者們追蹤了非洲草龜、雞和尼羅河鱷魚這三種現代動物在孵化階段骨骼的發育情況,與現代另一種爬行動物——中部鬃獅蜥蜴進行對比。研究人員發現,儘管這些動物出殼的時間點不同,但是它們胚胎髮育的順序和頭骨的生長過程都是類似的。

研究者們認為,由於這四種動物和這批化石裡面的刀背大椎龍同屬於陸地脊椎動物,夏佩爾說,他們推測這些恐龍胚胎的發育過程可能也是類似的。

以前的研究認為,這幾個化石裡面的胚胎已經非常接近破殼階段,但是這份新研究認為,這些胚胎大概只達到60%的成熟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的恐龍胚胎化石中最年幼的一批。

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同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本頓(Michael Benton)說,這項研究很出色,利用現代技術揭示了恐龍胚胎令人震驚的細節,而且通過同類動物之間對比推測胚胎髮育階段的方法,尚屬首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