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你成長的,可能就是這件小事,真相了

荷蘭哲學家伊拉斯謨曾說:“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一個習慣的時候,就會知道你已經練習過很多次了。


阻礙你成長的,可能就是這件小事,真相了


在任何行業或者領域,最有效和最強大的練習,都是通過充分利用身體與大腦的適應能力,來逐步塑造和提升技能,從而做到一些他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試著從上面這句話找出關鍵詞,你找到了什麼?


第一組關鍵詞:強大練習 適應 提升技能


第二組關鍵詞:練習 提升 技能


在尋找關鍵詞的時候,你的腦海裡產生了什麼樣的畫面?


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步,形成體能的肌肉記憶;在中楷的格子裡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永字八法”,形成標準書寫的習慣;在學習駕車的時候,雙手緊緊地握著方向盤,好像一放手車子就會跑偏,直到你的車子的里程錶跑到了10000公里,50000公里,100000公里……


阻礙你成長的,可能就是這件小事,真相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克服原有的壞習慣,就要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好習慣就會代替壞習慣,最終讓我們受益終身。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導”。


思維習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問題時,所偏愛的一種方式和方法。


思維習慣決定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決定情緒,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


比如,悲觀消極的人總是傾向於從負面的角度看待問題,總是先想到最壞的結果;相反,樂觀的人總是能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不管處境多麼不好。


舉個例子,在沙漠中,悲觀和樂觀的兩個人都看著剩下半杯水的杯子,悲觀的人按照慣性的思維會說:“天啊,我失去了半杯水。”而樂觀的人則會說:“我還有半杯水”。


阻礙你成長的,可能就是這件小事,真相了


人的思維習慣和性格相關,在潛意識冰山下有很多潛在的因素存在。所以改變思維習慣最難,受到的阻力也是最大的。阻礙你成長的不是別人,而是過去的那個狹隘和固執的自己。


其實,有一種非常好用的思維工具,它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理清思維、構建知識框架,提升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這個工具就是——思維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