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大米事件再现,为何毒大米屡禁不止?

提要:镉大米重现,为何“毒大米”不断出现在市场上?

最近在云南镇雄县的毒大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次性查获从湖南省流入云南镇雄的99吨毒大米,并按照规定依法送进了电厂的燃烧炉,进行了销毁。不过我国可不是第一次出现毒大米镉污染事件,单单是湖南省范围内就会时不时的冒出来毒大米事件,2009年深圳粮食集团从湖南粮食局下属的中储粮采购的万吨大米竟然镉超标,2013年万吨湖南毒大米流入广东,并被南方周报所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今年云南镇雄毒大米据说来自于湖南益阳。那么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些毒大米明知道危害,为何就是屡禁不止,控制不住呢?

毒大米事件再现,为何毒大米屡禁不止?

事件发生后,也有不少网友指责农民明明种植出来了毒大米,还要销售往市场,行为实在是太过自私,也有网友认为,相关职责部门没有做好监测,有所失职。科学兴农认为,将责任归结到农民身上真的是不对的,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本质工作就是种好粮食,至于粮食中的镉含量是否超标,他们也不清楚,毕竟他们自己也不具备监测镉含量的能力。农民本分的工作也不过是如何的种植能够获得高产,将农田种植好而已。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目前是我最大的水稻产区,年产量高达2600多万吨,占到全国水稻总产的13%,而当下重金属最为严重的区域恰恰是湖南地区,对此真的不是偶然,水稻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问题,科学兴农认为有两大因素。

毒大米事件再现,为何毒大米屡禁不止?

水稻本身富集镉

水稻有籼稻和粳稻之分,在我国的南方区域主要种植的就是籼稻,籼稻的镉富集能力显著强于粳稻,而我国的北方大多种植粳稻,这也是我国北方大米不怎么常曝出镉污染的一大原因。有研究对籼稻粳稻杂交品种以及两者本身研究发现,在籼稻中有镉转运蛋白,这可能是水稻镉富集的重要原因。同时有研究表明水稻根系中的OsHMA和OsNramp5这两个转运蛋白分别转运锌元素和锰元素,不过镉同锌和锰两者比较类似,因此水稻根系在吸收矿物质元素的时候会将镉携带进入水稻中,并进行了富集。因此基于这些因素,南方水稻富集镉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该问题,育种家也早有认识,这是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而言只需要将水稻中富集转运镉的基因剔除,也就是对水稻进行基因编辑也就能够实现去除镉的目的,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在2017年袁隆平院士团队,也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对水稻的镉转运基因进行了敲除,这也就是前两年被大家所熟知的袁隆平团队的“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当然,目前由于国内转基因政策还不明朗,这项成功还尚未推向市场。

毒大米事件再现,为何毒大米屡禁不止?

​污染问题严重

南方省份众多,种植籼稻的区域也很多,然而唯独湖南方面的镉污染问题曝出频率最高,是偶然吗?一次可以说是偶然,然而多次出现的话那可就不是偶然了。在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资环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曾就湖南土壤问题表态说道,湖南土壤重金属超标是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像旱地种植的玉米、大豆、油菜、小麦等作物,水稻由于常年水浸当中,镉活性较高,更加容易遭受污染。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环保政策监管不到位,农业反倒成为了工业的替罪羊,当时大量的污水被排放到河水中,而河水反过来则又被浇灌到了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后,反而进入了人类饮食的代谢链条中。当然有点讽刺意味的是,曾经农民污水灌溉农田的时候也没有过多的抱怨,如今不少污染型企业的员工反而在听说湖南方面的污染后对农民多有指责。

当然了,监管部门也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民种植产粮污染怨土地,土地污染源污染型企业,污染企业归谁监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