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龍井蝦仁:因選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茶配以蝦仁製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

成菜後,蝦仁白嫩、茶葉翠綠,色澤淡雅,味美清口。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西湖醋魚:別名為叔嫂傳珍,宋嫂魚,是浙江杭州飯店的一道傳統地方風味名菜。

西湖醋魚通常選用草魚作為原料,烹製而成。燒好後,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味,鮮嫩酸甜。

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佈,“西湖醋魚“被評為浙江十大經典名菜。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家鄉南肉:是浙江一道傳統的名菜,紅豔明亮,瘦肉如琥珀,肥肉如水晶,芳香撲鼻,油而不膩,色、香、味、形俱佳。煮食蒸食均可,以蒸食為最好。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東坡肉:又名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嚐嚐,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荷葉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較高聲譽的名菜。在清末,相傳其名與“西湖十景”的“麴院風荷”有關。它是用當時杭州的鮮荷葉,將炒熟的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夏天食用很適合胃口。

荷葉粉蒸肉特點,易碼盤整齊美觀、荷葉可涼血解毒、肉酥爛米粉軟糯、味清香肥而不膩。用大碗或盆一隻,底上放鮮荷葉一張,將拌好粉的肉排放在上面,覆蓋一張荷葉,上籠用旺火蒸2小時至酥熟,再用小張鮮荷葉將塊肉分別包好,吃前再上籠用文火燜蒸30分鐘即成。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西湖蓴菜湯:又稱雞火蓴菜湯。西湖蓴菜湯是浙江省杭州地區特色傳統風味名菜,屬於浙菜系。選用西湖蓴菜作原料,味道鮮美,別具特色。用蓴菜作料製成的“西湖蓴菜湯”。

蓴菜翠綠,雞白腿紅,色彩鮮豔,滑嫩清香,湯純味美,是浙江杭州地區傳統名菜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幹炸響鈴:屬浙江名菜,因腐皮薄如蟬翼,成菜食時脆如響鈴,故名。該菜選用豆腐皮捲入精細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色澤黃亮,鮮香味美。

1956年,被認定為36種杭州名菜之一。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虎跑素火腿:是浙江杭州地區特色傳統名菜,色澤醬紅,形如火腿,柔中帶韌,香鮮微甜。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乾菜燜肉:是一道由豬肋條肉、梅乾菜、白砂糖、醬油、 黃酒和紅曲等食材製成的傳統名菜,有滋陰調理的功效。

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佈,“乾菜燜肉“被評為浙江十大經典名菜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蛤蜊黃魚羹:是浙江寧波市的傳統名餚,屬於浙菜系。

在寧波菜中,以黃魚為主料的菜餚較多,其中以黃魚肉丁加配料和鮮湯烹製成 的黃魚羹,口味最鮮美,特別受人歡迎。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叫化童雞:浙江杭州傳統名菜,又稱黃泥煨雞。

叫化童雞由來已久,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了。叫化童雞的由來也有多種版本,但製作原理基本相同。現如今,此菜享有很高的盛譽。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絲瓜滷蒸黃魚:是浙菜中一道精黃菜,味道鹹鮮,適合各種人群食用。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油燜春筍:是一道特色傳統風味菜餚,屬浙菜系。它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百吃不厭。

1956年被浙江省認定為36 種杭州名菜之一。2012年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自然的饋贈》系列美食之一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蝦爆鱔背:是杭州名菜之一,成菜特點是色澤黃亮、外脆裡嫩、蒜香四溢、酸甜可口。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雪菜大湯黃魚:是一道浙江寧波傳統名菜。具有補虛養身調理,貧血調理,失眠調理的功效。

黃魚魚體肥壯,肉質結實,湯汁乳白濃醇,口味鮮鹹合一。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冰糖甲魚:是浙江寧波地區最著名傳統菜餚。冰糖甲魚的另一別稱為“獨佔鰲頭”,則是從甬江狀元樓首創的,是寧波十大名菜之一。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宋嫂魚羹:創制於南宋淳熙年間,是浙江省杭州市傳統風味名菜。

宋嫂魚羹通常將鱖魚或鱸魚蒸熟後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雞湯等佐料烹製而成。

成菜後,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

十五道“秀色可餐”的浙菜!(一)

美好的生活應該充滿期待,驚喜與感激!

我是甜歌!感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