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文 | 幸孕姐

也許在大眾的認知中,老人一不用工作,二有子女贍養,不愁吃穿,日子別提有多愜意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一、中國老人現狀調查

1、廣州日報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正在或曾經在啃老,其中28~38歲這一年齡段的子女為主體,高達40.26%。

2、中國國家研究院發佈的《2015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項目研究報告》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中,接近33.1%的老人患抑鬱症。

3、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目前我國幫助子女照顧孩子的老年人比例高達66.47%,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以上三組調查數據,其實已經說明了現在大多數的老人處境十分艱難,即使年老還要負責充當孩子的“提款機”和“帶娃機器”,而且很多時候還會遭遇孩子的不解,所以出現抑鬱的幾率是相對較高的。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尤其是在育兒問題上,不少年輕夫妻抱怨自己工作辛苦,覺得老人帶娃天經地義,甚至流傳著“你不幫忙帶娃,我就不願意養老”的論調,有些老人被迫無奈,只能強撐著佝僂的身軀,幫忙帶娃,但是也有一部分“誓死不從”,拒絕幫助帶孩子,這些老人最後都怎麼樣呢?

二、不幫忙帶娃的老人,最後要面對這幾種結局

1、孩子不滿,家庭矛盾激發

很多年輕人確實面對著比較大的生活壓力,工作中的煩惱、家庭中的瑣碎壓得他們無法喘息,此時就希望父母能夠幫忙分擔一點。可是他們忘記了,父母僅僅只有贍養子女的責任與義務,至於子女的後代,父母是有權拒絕撫養的,加之父母已經為了子女操勞了大半輩子,年老後本身就有權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孩子只考慮自己的不如意,卻從未考慮、體諒過父母的不易,在聽見父母不願帶娃時,心中便會不滿,從而忍不住地跟著父母爭論,為了一點小事跟著他們吵起來,久而久之,各種家庭矛盾都會出現。

2、孩子記在心中,將來不願養老

這其實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由於現在本身就是一個講究“等價交換”的世界,人情關係因為時代的發展反倒冷漠了不少,加上現在的物價水平猛漲,雖然現在有養老保險、退休金、醫療保險等一系列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可是同時要養老人和小孩還是比較吃力的。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過自己的晚年生活,不願意幫助自己帶娃,那麼他們將來也不應該提出“養老”請求,這樣雙方的付出及索取才平均,結果才公正。

3、孩子覺得無所謂,家庭幸福和諧

這是一種比較理性化的狀態,畢竟新老一代存在許多代溝,在育兒問題上容易起分歧,老年人擔心自己老一套的“帶娃”理論無法勝任,孩子也能夠理解,並且自己帶娃也比較放心,又沒有旁人干涉,協調起來更加順心。這樣的家庭往往矛盾比較少,是相對幸福和諧的。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中國式家庭的暗傷

幸孕姐提醒: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每位年老的父母都應該受到子女的尊重與善待。如果他們願意幫忙帶娃,子女應該心存感恩之情,如果不願,也無需請求,尊重他們的選擇。(ly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