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內功,相扶助:華為前行之路勢不可擋

在這個全球一體化時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力量,更缺少不了中國科技企業參與其中。而當中國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發展到了"驚人"的時候,美國開始感到壓力了,並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制裁,於是有了去年的"中興事件",進而在後面升級為更高層面的"戰爭"。

練內功,相扶助:華為前行之路勢不可擋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中興事件"是美國限制中國科技企業的開始,事實上並非如此。中興這一記"悶棍"挨的並不是最早的,華為在很早之前就被打上各種漏洞、後門的標籤。翻開以前的歷史,美國以安全為由,已經限制了華為10多年。為此,華為與3Com、思科等美國科技企業的"糾紛"中處於被動。也就是說,美國與華為之間的"戰爭"已數十年。

從美國宣佈華為進入管制名單以來,華為的應對"胸有成竹"。但我們看到,華為乃至中國科技企業真正面臨的危機並沒有立即體現,他們需要做好足夠多準備,並付出行動。

在"科技興國"的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應當在"內部"層面"打鐵自身硬"在產品上做到無法替代,這樣就可以在商業上內部分化"敵人"。而在"外部",中國科技企業同行應當緊密協同,在困難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時,作為旁觀者的吃瓜群眾,應該更多的為中國的科技公司搖旗吶喊,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更不要充當"方舟子"那樣惟恐天下不亂的角色。

"內功"要加強

和中興捱了"悶棍"蒙圈的狀態不同,華為官方言論顯示出充足的準備,包括"備胎"、"B計劃"還有養在深閨的"鴻蒙"系統。從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華為的應對措施已經模擬了這些極端情況,預計到了困難的艱鉅性。

資料顯示,華為的整個供應鏈都在積極的運轉,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都在加班加點為華為的合同執行盡最大的努力,包括公認不額外加班的歐洲分部也在開足馬力,可見華為在科技界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雖然華為的應對從容不迫,但從整個產業的供應鏈來看,真正的危機還沒有到來。華為供應鏈體系可以應對短期的危機,所以目前在整個供貨體系上稍微緊張,但沒有混亂。但要注意的是,華為真正的危機在"外部條件"導致的一些列受限公司無法供貨以後,華為的供應鏈是否能正常的運轉,能否為市場充足供應制裁之前同樣品質的產品,值得深思!

練內功,相扶助:華為前行之路勢不可擋

假如整個國外的供貨體系完全被封鎖以後,華為的產品質量和體驗能否讓已經十分挑剔的用戶滿意,這個問題就可能十分關鍵了。包括華為的"鴻雁"系統、國內的存儲芯片供應商是否能接受住考驗,這可能就關乎到華為及整個國內及國外供應鏈體系的生死。

在華為的體系內,一方面是要認清形勢努力提升自身的創造力從各個方面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另外個方面要繼續加強供應鏈體系建設,多層次多角度的解決供應問題。正所謂練好"內功",方不怕外界干擾!

"友商"要團結

在手機領域,華為後來居上的名聲,一直讓有些"友商"憤憤不平,畢竟同行是冤家。但是,當華為已經成為了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就是中華民族在世界科技樹中的風向標。科技界應該認清當前的形勢,甚至有一些呼聲認為:華為的成功就是整個中國科技界的成功。正因為有華為的存在,各種專利流氓會很剋制,或者說懼怕華為也"流氓"。其他各個"友商"也會在這個情形下獲利,避免在無法形成拳頭的情況下被各個擊破。

無論當初5G的聯想投票事件是傳言還是真實事件,都體現出中國科技界內部還是存在不同的聲音。雖然在各個公司利益層面上來看這無可厚非,但從整個大局出發中國的科技界還是應該空前團結,拿出各自看家本領"保衛"華為,捍衛中國科技企業的研發成果,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

練內功,相扶助:華為前行之路勢不可擋

筆者認為,要對抗不講理的美國,國內的各個供應鏈廠家應該結合自身的優勢積極為華為配套行動起來,比如,京東方的屏幕、紫光的存儲、聯發科的芯片,阿里雲OS,以及國內眾多AI領域的領先科技公司,都應該積極為華為提供解決方案,或者與華為一起探討研發一套新的解決方案。只有讓國外的各個廠家看到國內替代品的出現,意識到他們市場份額的丟失,才可以讓他們自亂陣腳,為華為或者說國內的科技界贏得寶貴的發展時間。

"輿論"要正確

從行業來看,手機作為當下銷量最大的必備品,已經是全球領域科技公司爭先搶奪的地盤。而要成功,手機產品的品質擺在第一位。Mate20系列的成功,讓華為賺足了眼球,其實背後我們更可以深挖一些信息。Mate20的屏幕供應商有LG和京東方,在旗艦系列機器上用京東方的屏幕,一個是可以看出華為對京東方產品支持,另外一個信息就是京東方產品的巨大進步,尤其是在LG出現了綠屏的問題而京東方反而質量。

練內功,相扶助:華為前行之路勢不可擋

從LG和京東方產品的反差上就可以看出京東方的巨大進步,這讓國人見識到了國貨的強大。京東方從進入液晶屏幕開始就一直被各種言論淹沒,一直頂著"鉅虧英雄"的帽子。無論是企業京東方,還是投入政策扶持的管理層、監管部門,都是頂著巨大壓力。如果各地監管部門迫於輿論各種壓力拒絕扶持京東方,那麼可想而知,在華為被"絞殺"的今天,或許華為會面臨無屏可用的局面。正是因為企業、政策等方面的一起努力,才誕生出了這樣優秀的面板製造企業。

曾經的華為也是被國外廠家標以"價格屠夫",在各種宣傳口徑上口誅筆伐,甚至炒作企業的各種不好做法。作為華為來說,這正是企業發展的"狼性"所在,只要符合我國各種法律政策,我們都要寬容的看待問題,給企業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在華為被美國限制的今天,各個媒體尤其是各種公眾人物的言論,更要起到重要帶頭作用。比如方舟子的異類"備胎"言論,就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不應該利用自己大V的身份誤導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