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越多,煩惱越少

讀書越多,煩惱越少


01

我的表姐,在40歲那年離婚了,一個很讓女人尷尬的年紀。

其實表姐在婚前就隱約覺得自己找錯人了,只是礙於父母的壓力,硬著頭皮走進了婚姻。這些年,她也早已認命,辛苦操持著家庭,直到把孩子送入大學。

未料,在最該鬆口氣的時候,前夫跟她提出了離婚。

原以為表姐會不平,至少也得四處傾訴一下自己多年的忍耐與犧牲,可她卻只是短暫消沉之後,就開始了游泳健身、繼續讀書。

我很詫異,問她是不是真的不傷心。

她說:書讀多了,煩惱就少了。

表姐確實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的書櫃一直都是滿滿的,她最偏愛心理學和個人成長類的書籍。多年前我也曾聽她說過,生活裡的不滿,都是靠閱讀消化的。

她告訴我,婚姻結束,是他們倆人的感情出了問題,並不是她自己出了問題,自己明白就好,沒必要去向誰證明,也沒必要繼續糾纏。過好餘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苦悶無法排解的時候,她依然會尋求書本的幫助。她說,每次一打開書,心就靜下來了,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從書中的悲歡離合走出來,會發現自己經歷的根本不算什麼。

一個人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是由他的認知水平決定的,認知水平越高的人,越懂得與自己和平相處,也越懂得接納環境的變化。

這也是為什麼,讀書多的人,看上去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02

認識一個老前輩,是一名自學成材的中醫師。

27歲那年,他因為專業技術過硬,被我們省城醫院的領導看中,高薪挖了過來。他來的時候,行李中除了厚厚的幾箱書,不再有它。

相處中,領導發現他的醫患溝通處理得特別好,便推薦他去專門處理醫患糾紛的行政管理部門。

前輩接手後,短短一年時間,糾紛與賠償金額明顯下降。領導想給他提幹,兩次均因客觀條件受限而流產,他卻心態平和,工作熱情依舊。

他說,本就是想當個懸壺濟世的醫生,有無職務只是命運的意外。

我請教他,為何能如此淡泊超然。

他的回答與表姐的答案如出一轍。他說,從山區到省城,從臨床到行政,一路走來,質疑與偏見已成了家常便飯,就是靠著讀書逐一跨越。

前輩如今已年過半百,包裡卻隨時備著書,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常教育我說,要多讀書,保持思考。

我喜歡跟他打交道,每每工作與生活上有困惑,去請教他,他隨便一點撥就能讓我茅塞頓開,簡直就像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

格局寬廣,世事洞明,這可能是讀書人最有魅力的地方。

03

我真切體會過讀書的好處。

生完孩子的第一年,婆婆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兩個本不熟悉的人強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思想的代溝,性格的差異,讓我們摩擦不斷,再加上先生有點愚孝,我感覺自己隨時都在崩潰的邊緣。

初為人母的喜悅消失了,從默默忍受到歇斯底里,那種無法對人言的痛苦吞噬著我,我徹夜失眠落淚,母乳驟減,孩子餓得哇哇大哭。我想過抱著孩子了斷卻又心不甘。

我開始求助於書本閱讀。

起初是為了尋求改變別人的辦法,最後卻從書本里得到了自我成長的力量。

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話:人的煩惱一半來源於自己的生活被侵犯,另一半來源於想侵犯他人。

當時便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當我在煩惱別人不在意我的感受時,我又何嘗在意過別人的感受呢?

類似於這樣的時刻還有許多,我把這些道理寫在紙上,貼在牆上,隨時提醒自己,用更加智慧的角度去看待生活。

我靠著持續閱讀給我的光明,一點點地實踐於生活中。心胸開闊了,計較的東西就少了。

日子從最初的雞飛狗跳到後來的風平浪靜,如今我已生了二胎,依舊與婆婆同室而居,卻不再有當初的苦惱。當一個人心態開始轉變的時候,周圍的一切都會悄然改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讀書,拯救了我的生命與生活,讓我得到了重生。

人生在世,即便再努力再優秀,也難免遭遇不如願,和無法對人言的挫敗與不公。煩惱的時候,不妨多讀點書。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就是我們思想的“源頭活水”。

當你在書中得到了更寶貴的東西,生活中損失的那些雞毛蒜皮,就不值一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