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堂 | 一日三餐的说法从何而来?

一分钟学堂 | 一日三餐的说法从何而来?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如今,人们的饮食大都是一日三餐制,那么,古人也是这样的吗?


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通常吃两顿饭。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经常食不果腹,所以,即使一天两顿饭,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9点到11点左右吃第一顿饭,这顿饭被称为“朝食”或“饔”(yōng);下午4点左右,吃第二餐,这顿饭被人们称为“飨”或“食”。


其实,人们实行一天吃两顿饭的餐制,除了粮食有限这个原因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据《论语》记载,如果人们私自开了小灶,没有在饭点吃饭,便是违反礼仪规范的行为。庄子的《逍遥游》中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意思是说,只有一天吃三顿饭,才能保证人体基本需求,到了晚上,肚子还是饱饱的样子。


随后,一日三餐的制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汉代以后,人们渐渐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