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櫻桃紅滿市

“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魮。”現在正是櫻桃上市的時節,行走在暮春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提著小竹籃賣櫻桃的人。紅寶石般的櫻桃張著惺忪的眼,勾住了人的魂兒,我禁不住買了一些回家。

洗淨的櫻桃盛入白瓷碗內,顯得越發生動可人,鮮紅嬌嫩,彷彿唐詩宋詞裡走出來的婉約女子,一顰一笑間皆萬種風情。拈起一顆,捏著細長綠梗送入口中,細抿,咀嚼,那甜蜜的汁水倏地就流了出來,讓人口舌生津,回味悠長。

櫻桃玲瓏、古典、驚豔,猶如美人,文人雅士將其描寫得百媚千嬌。唐太宗曾這樣讚美道:“朱顏含遠目,翠色影長津;喬柯囀嬌身,低枝映美人。”南唐後主李煜在《一斛珠》裡寫道:“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白居易還留有風流名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想想古人真得很有情趣。

據《說文》考證:“鶯桃,鶯鳥所含食,故又名含桃。”後來演讀為今日稱櫻桃。櫻桃有“仙果”之稱,其“最先百果而熟”,所以特別受人重視。《禮記·月令》記載,周代以櫻桃用於貴族宗廟的祭祀;東漢明帝劉莊月夜以朱櫻賞賜群臣;清代李漁在《閒情偶寄》也說:“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櫻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則梅當王於花,櫻桃王於果……”

去年五月,我去拜訪了一位住在山裡的朋友。走進村來,只見三三兩兩的農舍依山傍水,靜篤安詳。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到處可見蔥蘢的櫻桃樹。櫻桃紅了,顆顆圓潤飽滿,俏立枝頭,熱情張揚,將整個村莊渲染成了一幅畫。賞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真有“心源一種閒如水,同醉櫻桃林下春”的感覺。

村內有不少農婦在採摘櫻桃,只見她們一隻手扶住樹枝,另一隻手捏住櫻桃的根莖,輕輕反方向一擰,櫻桃就輕鬆地摘了下來,手法嫻熟。見我們來,熱情地打招呼:“摘了吃吧,很乾淨的,不用洗,都沒打農藥。”我順手捋下幾顆,放進嘴裡輕輕咀嚼,很甜,卻不膩,有種淡淡的山野清香,就像這淳樸的山裡人,可愛、本分、厚道。

櫻桃美味可口,常吃能夠養顏駐容,使皮膚紅潤嫩白。《備急千金要方》載:“櫻桃可多食,令人好顏色,美志性。”櫻桃的藥用價值也不可低估,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櫻桃有益氣、祛風溼、透疹、解毒等多種藥效。

南唐馮延巳的《採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滿院春風。惆悵牆東,一樹櫻桃帶雨紅。”櫻桃熟了,預示著這一季春光即將離去,既然時光匆匆、歲月無情,我們當更加珍惜生活的每分每秒,把日子過得像櫻桃一樣香甜。

■ 王永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