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解讀】巫溪: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攻克“堅中之堅”

【區縣解讀】巫溪: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攻克“堅中之堅”

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巫溪 盡銳出戰攻克“堅中之堅”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

  地處渝東北邊陲的巫溪縣,是重慶市最後一批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2014年底,該縣共識別出150個貧困村,貧困人口達到8.6萬人,貧困發生率達18%,為全市最高。

  近年來,巫溪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攻克衝關薄弱環節,盡銳出戰、全力攻堅。到2019年底,該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65%,成功脫貧“摘帽”。

  數說“兩不愁三保障”》》

  安全飲水

  2019年全年投入1.7億元,實施飲水安全工程250個;

  投入500萬元專項資金,破解邊遠吊散戶飲水難題;

  投入300萬元資金用於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和特殊工程水價補貼,切實解決用水後期管護難題。

  義務教育

  2019年全年落實各類資助金5897萬元,惠及學生4.1萬餘人次;

  建立貧困學生救助檔案和貧困學生信息庫,全縣建卡貧困學生14651名,低保戶學生2823名,其他類2116名。

  基本醫療

  2019年為6.36萬人次貧困戶發放醫療救助金5229萬元,貧困戶住院自付費用已降至8.6%;

  組建32支醫療服務隊,定期入戶為貧困戶開展醫療服務17萬人次;

  在32個鄉鎮衛生院、330個村級衛生室落實日常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貧困戶患者家庭健康檔案2.6萬份,貧困戶醫療建檔率達100%。

  住房安全

  累計完成易地搬遷安置6560戶23581人(深度貧困戶697戶2376人),改造農村危房1.2萬戶,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拉網式鑑定農房1.38萬戶;

  採取“統規代建”和“統規自建”相結合方式,完成4個市級集中安置示範點、76個縣級集中安置示範點。

  多點發力 讓貧困戶搭上產業快車

  4月的巫溪縣城廂鎮酒泉村,數千畝李花開得正盛,雪白的李花順著山勢延伸,遠看就像白茫茫的積雪。

  酒泉村是大巴山深處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莊,和當地大多數村莊一樣“九山微水一分田”,且土地貧瘠,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當地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青脆李,到現在已形成3500餘畝的種植基地,2019年該村青脆李產量達800多噸,產值660萬元,戶均收入1.67萬元。不僅如此,酒泉村還依託李花發展鄉村旅遊,延伸了產業鏈。

【區縣解讀】巫溪: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攻克“堅中之堅”

▲紅池壩鎮茶山村

  不僅是酒泉村,該縣把青脆李作為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民脫貧增收重要產業加以發展,截至目前,該縣青脆李種植面積達10.35萬畝,總產量1.5萬噸,總產值近1億元。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牛鼻子”,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關鍵要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根子在於產業扶貧。自新一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巫溪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規劃發展了“1112”(即:100萬噸馬鈴薯、100萬隻草食牲畜、10萬擔烤煙、20萬畝中藥材)重點產業,同步抓好農產品加工業、特色手工業、休閒農業,帶動貧困戶通過產業增收。

  同時,巫溪縣還探索實施了資產收益扶貧、光伏扶貧、就業扶貧、小額信貸扶貧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直接或間接帶動2.36萬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

  在發展扶貧產業的過程中,巫溪縣緊緊圍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利益聯結這一主題,不斷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逐漸構建起訂單農業、資產收益、就業扶貧、聯合合作、託管代養五大益貧帶貧體系,讓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而巫溪縣徐家鎮岔路村、塘埡村依託轄區內一線天等景區,共同成立了巫溪縣國心鄉村旅遊有限公司,與景區內規模較大的8家農家樂採取統一管理培訓、統一接待遊客、統一餐飲服務、統一收費標準模式,實行“公司+貧困戶”抱團發展,不但吸納11戶貧困戶務工,還帶動100餘貧困戶戶均增收6000元。

  巫溪縣還利用水利、光電、生態等資源優勢,將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形成固定資產,構建貧困戶尤其是特殊困難貧困戶可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目前,該縣借力水利部定點幫扶契機,籌集財政資金1.47億元,撬動社會資金3.66億元,啟動建設大河、銀灣、天元、霧溪河等8座水電扶貧電站。竣工電站按扶貧資金6%提取收益金,用為工程所在的土城、烏龍兩個鄉鎮1190戶貧困戶的分紅,每戶每年可得兜底分紅1100元。

  咬定目標 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

  春節後的這段時間,市建工集團派駐巫溪縣長桂鄉金桂村的“書記”陳波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在市建工集團的牽線搭橋下,組織了31名因疫情影響延遲外出的村民到河北一高速公路項目務工,確保村民不因疫情影響減少務工收入。第二件,與重慶主城一家泡菜加工企業簽訂辣椒供應訂單,在村裡發展辣椒基地,保證在家村民收入。防止因疫情導致的致貧返貧。

  “針對今年因疫情造成的影響,我們正積極安排春耕生產,推進復工復產,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造成的損失補回來。”陳波說。

【區縣解讀】巫溪: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攻克“堅中之堅”

▲紅池壩鎮養蜂人正在採蜜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防控的特殊考驗和脫貧攻堅的時代使命,巫溪縣堅持戰“疫”戰貧兩手抓,堅決打贏這兩場硬仗。

  巫溪縣天星鄉生基村7組貧困戶朱普彩今年春節去湖北的女兒家過年,後來因疫情防控需要滯留湖北未歸,家裡的土豆、苞谷無法及時播種,眼看就要誤了農時。為了防止貧困戶因疫返貧,生基村的黨員幹部們主動站出來,幫朱普彩一家種完了所有的土地。身在湖北的朱普彩得知後感激不已。

  巫溪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巫溪將嚴格按照“四不摘”要求,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持續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繼續加大對2633名未脫貧人口的幫扶力度,實行一戶一策,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不打折扣地完成剩餘脫貧任務。

  “感謝黨的好政策,我一家四口才有了穩定的收入。”4月11日,巫溪縣大河鄉紅光村未脫貧戶何志明拿到了2019年的土地入股分紅。65歲的何志明因前列腺疾病導致行動不便,66歲的妻子王成香體弱多病,兒子患有精神二級殘疾。一家3名成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且無正常勞動能力,唯一的孫子還在上小學6年級。這一家人集中了因病、因殘、因學和缺乏勞動力等幾大致貧因素,僅靠常規扶貧措施根本難以脫貧。針對何家的具體情況,大河鄉加大幫扶力度,按照政策為他家爭取了低保、醫保、教育資助、殘疾人補貼及臨時救助等,加上何志明家2畝多土地入股了金豐泰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還可獲得入股分紅。

  同時,該縣還堅持現行標準,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我們健全了 ‘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動態清零機制,做到隱患第一時間發現、政策第一時間落實、疏漏第一時間彌補、問題第一時間銷號。”巫溪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道。除此外,該縣還加強貧困戶吃穿情況監測,重點關注“老、弱、病、殘”等群體,兜牢基本生活底線。落實教育資助,嚴格控輟保學;做實醫療救助,重點關注大病戶、長期慢性病人員;對無房戶、危房戶、土坯房進一步開展拉網式再排查、再清理,動態解決新增危房;聚焦水質、水源、水量、水價等開展排查,解決了高寒邊遠吊散農戶安全飲水問題,全面提升了“三保障”工作質量。

  精準施策 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深度貧困問題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巫溪縣是全市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區縣之一。該縣紅池壩鎮、天元鄉被確定為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同時,該縣還綜合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因素,從另外28個鄉鎮的133個貧困村中,確定了16個縣級深度貧困村。

  聚焦最困難的地方,緊盯最困難的人群,扭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巫溪縣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區縣解讀】巫溪: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攻克“堅中之堅”

▲巫溪天元鄉集中安置點

  4月11日,天元鄉新華村一棟棟彩色的房屋點綴在大山深處,與綠色的森林相映成趣。這裡是新華村農旅融合示範區,圍繞“一產變三產,農居變旅居,田園變樂園”的發展思路,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深化農旅融合,打造了一批鄉村旅遊品牌。

  巫溪縣天元鄉位於該縣最西部,土地貧瘠、產業薄弱。自被確定為市級深度貧困鄉鎮以來,天元鄉因地制宜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確定了“1135”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紅池天谷、扶貧教育基地“一谷一地”;中藥材、中蜂、特色水果三大產業,以及新華珍果園、高樓桃李園、茱萸鄉愁園、天元仙草園、蜂香天蜜園等“五園”。目前,紅池天谷接待中心已建成投運,發展“森林人家”8戶,年旅遊接待能力5000人次以上,鄉村旅遊已開始起步。2019年,天元鄉還被評定為市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

  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在天元鄉寶坪村建成年產50萬袋的食用菌基地,打造冬桃基地200畝,帶動全村137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在象坪村建託管代養中心發展養雞、肉牛等產業解決全鄉失能弱能群眾及貧困戶增收問題,僅2019年便實現銷售額200萬元,貧困戶及集體分紅19萬元。此外,天元鄉還在海拔較高的新田村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建成了天元鄉電商集配中心,申請了“天谷元鄉”區域公用品牌。在市教委扶貧集團的幫扶下,僅2019年,天元鄉消費扶貧銷售農產品金額達1045.18萬元,帶貧1452戶,貧困戶人均增收3700元以上,增幅61%。

  如今,天元鄉的糧經比已由以往的8:2變為1:9,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產業全覆蓋。截至目前,全鄉已累積減貧883戶,3149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8.59%下降至0.66%。

  而同為市深度貧困鄉鎮的紅池壩鎮,克服區位偏遠、交通閉塞、土地破碎、自然條件惡劣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和發揮大山秀水的生態優勢,緊臨紅池壩4A級景區的區位優勢,精準實施以“旅為龍頭、農為基礎”的旅遊扶貧戰略,走出了一條“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目前,紅池壩鎮以茶葉、經果、蔬菜、中藥材、中蜂和草食牲畜為主的“六個萬級”產業全面落地,產業覆蓋貧困戶1212戶。同時,按照“一戶一策、因戶施策”原則,通過代種養產業互助+政策性“雙兜底”+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為貧困戶構建“三重補丁”。到2019年,紅池壩鎮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0.5%降至0.42%。

來源 重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