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沉香不僅是名貴的香料,還是一味名貴的藥材,俗語所說“沉香救命”即指其作為藥物的功用。沉香的藥用由來已久,既是其價值的一種體現形式,也是其厚重文化中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

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沉香藥用價值

沉香屬於自然界中少數具有強烈抗菌效能的生藥材,首要的藥用價值就是抗菌和袪“惡氣”,並通過調節體內氣的運行,達到治病療疾之效果,有內服、佩戴、塗敷、燻燒、薰蒸、泡浴等多種用法。

明代大醫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沉香,氣味辛,微溫,無毒。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清人神;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冷風麻痺,骨節不任,風溼皮膚瘙癢,氣痢;補脾胃,益氣和神。治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可見,沉香可醫治病症諸多,是一味廣譜性的醫療用藥。

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局方》沉香降氣丸

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乾噦煩滿,腳氣上衝: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爁)一百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空心食。

《雞峰普濟方》沉香丸

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

現代的《中國藥典》對沉香的表述為:性味辛、苦,微溫。歸脾、胃、腎經。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現代醫學中對沉香的利用仍舊廣泛,不僅如此,還陸續發掘了沉香更多的藥用價值,如用於胃癌、腸癌、食道癌的治療等。

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新疆中醫藥》治胃癌

沉香4g,黨參30g,白朮15g,茯苓12g,陳皮、天南星各10g,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g,炒大黃(研粉吞)10g,豆蔻(後下)6g。水煎服,每日一劑。

《腫瘤臨床》治食管癌

沉香10g,礞石15g,冰片10g,硼砂60g,火硝30g,砌砂6g。共研為細末,每次3g,噙化緩下,至黏末吐盡,連服兩天即停藥。

《腫瘤的辨證施治》治腸癌

沉香曲9g,木饅頭30g,石見穿12g,廣木香6g,天龍2條,山慈菇12g,黃柏、浙貝母各9g,生熟薏苡仁各24g,制大黃9g,夏枯草24g。水煎服,每日一劑。

芳香類植物用於除瘴防疫自古有之,我國古老的《山海經》以及《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典籍均有相關記述,西方國家則稱之為即“芳香療法”。沉香具顯著的抗菌效能,可祛除四時不正之氣、陰霧瘴氣或潮溼地氣,香療效果更為顯著,含有沉香成份的“新雪顆粒”,就曾被國家醫藥部門推薦為抗擊非典用藥。

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沉香藥用歷史

我國的香療法源遠流長,沉香作為芳香植物中的重要品類,藥用歷史悠久,古籍中的相關記載不勝枚舉。最早的香療方法專集出現在南朝宋時,范曄《和香方》雲,“麝本多忌,過分即害;沉實易和,盈斤無傷”。梁時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則收集了漢晉以來民間和國外傳入的沉香、檀香、薰陸香、蘇合香等各種香藥,為香療法的發展提供了藥物學的支持和依據。

隋唐時期,香療法有了很大發展,唐顯慶四年朝廷主修的《新修本草》、陳藏器的《本草拾遺》、王燾編著的《外臺秘要》,以及唐末五代時李珣的《海藥本草》等典籍,均收錄包括沉香在內的香藥或香療法。唐代時,相關沉香的“藥品”,既有醫治心腹鼓脹等症的“五香丸”(又名沉香丸),也有醫治風熱毒腫等症的“五香連翹湯”、醫治邪氣鬱結的“五香散”等。著名高僧鑑真還將沉香等香藥和香療法帶到日本,矯正了日本之前相關香藥使用的諸多訛誤,被日本醫道奉為“醫藥始祖”。

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宋代更重視香藥醫療,朝廷專設有內香藥庫、太醫局、和劑局,並組織編撰了大型醫藥方書《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和《太平惠民良方》,收錄了大量的香藥和香療方。此外,李昉的《太平御覽》、蘇軾、沈括的《蘇沈良方》、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等著名醫家方書中,均對很多沉香等香藥和香療方予以選用,並因此產生了“局方學派”,形成了喜用香藥的局方用藥傾向。

金元時期,許國禎編《御藥院方》,收錄的以香藥命名的沉香丸、小沉香丸、沉香湯等處方比比皆是,並保存了大量古代宮廷香療秘方,如香湯方、香浴方、潄口香方等等。明代有大型醫書《普濟方》、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周嘉胄編《香乘》等,清代有陳夢雷主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香部》、張玉書編《佩文韻府》等,均對沉香等香藥和香療方做了收錄和表述。

沉香的藥用價值和歷史

宋元明時期,香藥均為對外貿易的重要物品。宋朝開寶四年,在廣州設置市舶司,專管對外貿易,其中香藥的進出口佔了首位,香藥貿易的稅收,還成為南宋朝廷的主要稅收之一。元時威尼斯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提到,歐洲人未到以前,香料交易全由中國人為主導,中國人將此種香料販運到印度,滿載而歸。明代開拓海外航線,鄭和七下西洋,取得了對外貿易主動權,其中香藥仍是主要貿易商品。

溥儀用沉香治病

清末代皇帝溥儀一生未有子女。新中國成立後中央領導曾就這個問題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會診,病歷記載如下“患者於三十年前任皇帝時,就有陽痿,一直在求治,療效欠佳……”後來,四代祖傳世醫張榮增為溥儀獻出了兩劑妙方,其中一劑妙方便用到了沉香。據說溥儀在服用此藥後病情明顯有了好轉,性能力得到了改善,可以進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

——引自胡曉鵬《沉香收藏投資指南》

特別說明:
本文所述沉香的藥用功效、所引用的藥方,僅以傳播沉香文化和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代表醫療用藥指引,相關使用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和安排下進行,本文作者和發佈平臺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