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聽96歲的外婆講故事

起床後發現氣溫比昨天低了許多,只得套上毛褲和羊毛衫。老天真會開玩笑,昨天還著穿短袖呢。武漢氣溫就像過坐山車,不可思議。5時50分從家中啟程,出門坐上出租車,6時10分就到漢口火車站。

在貴賓室吃早餐時,聽到檢票員高呼"保潔阿姨",而不是直呼"保潔的"。原來是男廁所裡沒有衛生紙了,有"貴賓"向她反映,她便這麼喊。這個溫暖的細節讓我刻骨銘心。我得向人家學習,學會尊重他人。

7時10分許上動車。此車由漢口發往恩施。在車上看《中國傳統文化十講》(高等教育出版社),看得昏昏沉沉。動車時速近200公里,8時10分到潛江,中途在天門等站未停,比平時節省至少半小時。轉上909路公共汽車,把"文化十講"掏出來接著看,旁邊那位乘客說你還看書,現在很少有人看書。經過攀談,得知他是廣州市某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家鄉松滋人,剛從廣州坐高鐵回來,先在潛江岳父家停留,然後回松滋萬家掃墓。一路上聽他說,獲取了不少信息。他說廣州的免費文化講座到處都是,說明富足的廣東人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了。

冒雨來到南海(磨盤洲)公墓,發現墓碑林立,這是以前不曾有過的,而且墓碑一個比一個氣派。這是當下人越來越富有的表症,還是越來越有孝心的象徵呢?一路上,母親提醒我說,不要走在墳堆和墓碑間,這相當於人家的家門口,要擇離墓碑較遠的地方行走,以示對地下人的尊重。

張友文:聽96歲的外婆講故事

父親墓碑上輓聯是"光明磊落(橫聯):終生儉樸留模範,一世勤勞傳好風"。我以為恰如其分。我現在活著,相比較而言的勤奮狀態完全受父親影響。父親生前掛在嘴邊的話是:"讀書就是存銀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父親一生耿直倔強,不說假話,對我的影響太深了。天下正是有像父親這樣的父輩在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後人,這個現世才像人類社會,否則與動物界無異。當然,也有不像人的父親在教育子女,結果……

父親生前自我解嘲說自己是"二把手"。他拉板車時,必須扶著兩個把手,相當於開汽車的把握好方向盤一樣。搬運工人的辛苦,我是領教過的,譬如以步行為主,一天走幾十裡是常態,有時甚至上百里。若無貨可載,倒是可以坐在板車上享享清福——讓驢子拉著,甚至還可以打個盹什麼的。貨物丟失或被盜,就得賠償;貨被雨淋溼了,也得由自己負責。夏天高溫,馬路上的瀝青都曬化了,父親也不敢怠惰。若是板車爆胎了,父親在烈日下補胎的情景可以想見。那時補胎還沒有速幹膠水,先得用平銼把舊胎反覆磨新後才能上膠水;膠水不會馬上幹,還得等上半小時左右……等到把貨送到供銷社,估計是深夜了。

在我記憶中,父親總是早出晚歸,也就是說去不見天,回不見亮。父親的寶貴時光與體力為伴,如今我的時光與書本文字(腦力)為伍,卻不知哪種生活方式好。父親的苦難,我必須書寫,否則不被外人所知。父親形象也得由我來描繪,否則被世人遺忘。"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李白語)。世間過客實在是太多了,可是記錄者甚少,甚憾!本人作為時代的書記,責無旁貸。有人說,你不是名人,你寫的東西無人看。我回答說寫都沒有寫,怎麼知道後人不看呢?寫出來後有兩種可能:一是可能有人看,另一種可能無人看。因此,我得堅持書寫,相信彼岸,相信我的堅持會有回報,相信老天會假以時日,數量上會超過張恨水。

吃苦意識的確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因父親的無聲教誨,我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不管遇多大的困難和阻力,都能勇敢地應對。現在作為一名教工,上課於我而言十分輕鬆,甚至可以說是休息和學習。多次跟隨父親出車(拉拖車),知曉底層生活不易,我教導學生時總是說:"在強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強;如果快遞的來了,你得馬上去取件,不要讓人家在風雨中久等……"

張友文:聽96歲的外婆講故事

站在父親門前,思潮湧動。將來有朝一日,我也會長眠地下,活著的我如何活著,才無愧此生呢?

下午15時到南海牛王山村外婆家。進入外婆家,沒看到她,便張口喊。等我樓上樓下跑遍後下來,看到老人家不知從哪兒摸到客廳的躺椅上坐下了。我握著外婆的手才知有些涼,勸她添加衣服。

我在外婆家度假了愉快的童年。兒時夥伴兵兒、橋兒等現在己經搬走。聽外婆說兵兒在做瓦匠,最近從三層樓高處摔下,幾乎不能動彈。苦命也!其妹蓉兒有心臟病,他們的父親49歲就走了……

外婆1922年出生,今年96歲,身份證上寫得明明白白。為了珍惜與外婆相處的時光,我不僅用筆記錄,還啟用了錄音和錄像設備,畢竟外婆離大去之日不遠矣。直到現在,才意識到實錄外婆故事的重要性。外公於2008年去世,享年88歲,如今後悔沒有追問(記錄)他在世時的人生經歷。外公是知識人(武漢大學肄業),知道的天下事應該比外婆多多了。

外婆記性不錯,說起家世,沒有憤激之情,而是像拉家常。外婆說她有一個姐姐,4個弟弟。姐姐死得早,也死得悽慘——上吊自盡。姐姐嫁給肖某人。肖某人當保長,手中有點小權,整天就是打牌,也不給外婆父母拜年。大年初三,外婆母親去姐姐家,看見姐姐在哭,並沒有問其原因。不幾天,就接到姐姐上吊自盡的噩耗。外婆連夜騎著高頭大馬趕到姐姐家。其時,肖家一個勁地給外婆家人陪不是,勸他們千萬不要吃抽席(就是吃飯時把桌子掀翻)……

外婆分析這起案件時說:如果母親及時疏導姐姐情緒,或者姐姐稍稍堅強一點……我才不尋短見呢。我的命比姐姐苦多了,嫁到婆家還要做農活,姐姐的公婆還會殺豬,有肉吃……

張友文:聽96歲的外婆講故事

外婆15歲嫁到外公家,19歲生下母親,33歲改嫁至現在的牛王山村。外婆在外公家還是過了幾天好日子,如出嫁時場面豪華,迎親隊伍一里多長,她是由4個人抬的轎子接到外公家的……一進婆家,外公母親就對她說,麼姑,我不會打豆腐,不會熬糖……外婆卻說,我會,您不用擔心,我來。外婆到婆家的第二天就脫下嫁衣,捲起袖子忙開了。外公家是大地主,本來生活富足,衣食無憂,可是外公父親依然親自下地勞作,外婆當然也不例外。據外婆說,長工、短工加起來有兩桌。

外婆做農活時,從不惜力。她甚至與短工們暗中較勁,如割稻子,她一口氣割到盡頭,也就是不直起腰喘口氣,以至於收工時,短工對我外婆的公公說,你的媳婦蠻會做事。外婆的公公臉上樂開了花,外婆的感受不亞於聽到領導表揚一樣高興。聽外婆講往事,不由自主想起著名作家劉震雲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7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舉起你們手裡的探照燈,照亮我外祖母沒功夫直腰的麥田"。劉震雲的外婆和我的外婆何其相似!

晚飯後,與外婆在家中合影,然後與舅舅在村中轉了轉。這個村子是我童年的樂園(假期大部分時間寄養在外婆家)。這裡還有我的尿跡、笑聲和哭聲。在此地與兵兒、橋兒玩得最多。有一次,兵兒做遊戲,說我的父母死了,揚言抬出去埋葬,我氣得大哭不止,那時我還是"異鄉人",兵兒則是"土著"。還有一次,外婆外出幹活了,大風將曬在竹篙上面的衣服吹落於地,我把那些衣服一件件拾起來,抱在懷中大哭不止。至今,外婆還記得這一幕。有一年春節,外婆給我一張5角紙幣作為壓歲錢。這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獲得的壓歲錢,且面額如此巨大,興奮了好幾天。這麼大的票子足以讓我在夥伴們中炫耀一陣子。母親接我回家時看到了這張票子,勸我退還給外婆。我戀戀不捨地離開外婆家,戀戀不捨地把那5角紙幣遞給外婆。

張友文:聽96歲的外婆講故事

在外婆身上發生過幾件怪事:一是一口針在手上游走幾個月,不痛不癢,只是偶爾手發麻。當這口針從手背上出來了,手並沒流血、流膿,針卻生鏽了。這是一怪。第二怪是一塊雞骨頭在她的喉管中呆了數年,用手摸得著,也是不痛不癢,後來這塊骨頭自己跑出來了,也沒有流血。

外婆又給我講兵兒的母親二秀往深水中闖的故事。小時聽後,覺得非常神秘,甚至害怕,現在不這麼認為了。據說二秀大女兒也這樣做過,說明這是一種家族病,好像是夢遊症。故事是這樣的:兵兒只有幾歲時,在床上哭,口裡喊我要撒尿。一牆之隔的外婆聽到後,覺得非常奇怪:兵兒的媽二秀這麼晚、這麼冷到哪去了。那時正是深冬,二秀計劃明天請人來殺年豬呢。精明的外婆發動鄉鄰尋找,結果在門前的堰塘看到她已經站在齊脖子深的水中了。有男將將她從水中拉起來,打了她幾個耳光,她才像從夢中醒過來一樣,外婆馬上把她放在堂屋裡,用稻草點火給她烤火取暖……

外婆說當年整(批鬥)她的人早死了。這些人為何短命呢?分析原因是心胸狹窄,氣量太小。人活世上就是一口氣呢。於是我越發相信"弄權一時,淒涼萬古"這一說。如某人不是一個好東西,與第一個女人離婚是因為那個女人洗衣時,將他的荷包裡幾十元據為已有。第二個女人卻是其長輩,這樁婚姻算亂倫……不寫了,如果再寫細一點,就差指名道姓了。死則死矣,何必與死者過不去呢?我得講一點筆(鍵盤)德。

張友文:聽96歲的外婆講故事

作者“雙十一張友文”與成龍喝酒

外婆說兩個人打架,你不能煽風點火,而要從中撮和,而不是撮翻;"金子不愛人家的黃,銀子不愛人家的白",這些話,自小時就聽母親說過,原來版權屬於外婆。

夜裡,隔壁的許昌過來了。如今他家門前的一條路與舅舅家串在一起,往來方便。在小時印象中,他們家與外婆家極少來往,中間有籬笆阻隔,如今卻走得親、走得勤,真不可思議!外婆說許昌在外面走親戚帶回的紅(雞)蛋都送給她吃。外婆特地大聲對許昌說,我死後,你給我當八大金剛,把我的墳頭堆大一些,我讓兒子給你一大塊孝布。外婆多次對我說,她這一輩子活得值,吃的苦怕說的,但是卻飽受了人間百味。她的壽材和孝布早就準備好了,放在床下的孝布還分遠親和近親呢……

夜裡,舅舅給外婆洗腳時,我注意到外婆的小腳出奇地小,腳趾偏向一邊,我用手機拍下存念。我問外婆裹腳疼不疼,她說不疼,爹媽當時管得不緊,這腳沒裹好,猶如現在有的學生沒把書念好是因為家長沒及時督促是一個道理。

如今分析外婆之所以長壽的原因:首先是勤勞;其次是善良;三是不服輸。至於與飲食有否有關,我不以為然。因為外婆不擇食,冷飯、剩菜都吃……(2018年4月4日週三)

作者張友文簡介:文學博士、副教授;自詡"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學言說者"、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學》等專著四部,受邀至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講授"公安文學"43場次,並在部分高級中學和高校進行(公益)勵志講座數場次。微信公眾號:gh_7b4e98b35f4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