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官場“墩苗”行動:5廳官任縣委書記

縣委書記就是一個“吃勁”崗位:山西省委寄希望於縣委書記一職讓他們“多經歷‘風吹浪打’、多捧‘燙手山芋’、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

要求這次選派的5名幹部全身心在縣區工作,不設時間表,不搞晉升“路線圖”,讓幹部經歷一個相對完整的歷練週期。

一場“墩苗”行動已經啟動,山西還將陸續選派年輕廳級幹部到縣委書記崗位任職,選派年輕處級幹部任鄉鎮黨委書記。

2020年4月7日,山西同日調整了5名縣委書記。此次集中調整幹部的顯眼之處是,履新的5人都是廳級官員,均為“70後”,平均年齡43.8歲,最年輕的還不到40歲。

縣委書記高配並不罕見,但像山西這樣成批次“下放”廳官做縣委書記的並不多。在他們走馬上任前,山西省委組織部專門召開了“年輕縣委書記座談交流會”,點明瞭這麼做的目的。

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曲孝麗在會上說,年輕幹部在縣委書記這個“吃勁”崗位“墩苗”歷練,是為山西轉型發展大計培養接班人的戰略舉措。

5人履新次日,《山西日報》宣佈,一場“墩苗”行動已經啟動,山西還將陸續選派年輕廳級幹部到縣委書記崗位任職,選派年輕處級幹部任鄉鎮黨委書記,這次只是開局。


唯一的正廳,比縣長年輕15歲

5名“墩苗”的廳官是山西省委從省直機關事業單位、省屬企業和地級市委班子中挑選的。

生於1980年9月的黃巍是5人中最年輕的一個,也是唯一的正廳級幹部,從山西焦煤集團總經理的位置上調任洪洞縣縣委書記。

黃巍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有多年企業工作經歷,曾在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任職。2011年4月,在山西國企領導公開選聘中,黃巍以綜合排名第二的成績,出任山西能源企業潞安礦業集團副總經理。

2017年7月,37歲的黃巍由企入仕,轉任共青團山西省委書記。那次轉崗後,黃巍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團省委書記,也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不到兩年,黃巍又回到能源企業任職,任山西焦煤集團總經理,直至此次被下放“墩苗”。

履新洪洞縣委書記後,黃巍於4月8日主持召開了縣委常委會,在洪洞電視臺播放的畫面中,40歲的黃巍幾乎是該縣10名縣委常委中最年輕的面孔,和黃巍搭班工作的洪洞縣縣長楊建軍1965年出生,比黃巍大15歲。

另4名新任縣委書記都是副廳級。原任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的王淵和黃巍一同被調至臨汾,出任翼城縣委書記。41歲的王淵也長期在企業工作,曾任中國光大銀行太原分行營業部總經理。

調任縣級市河津市委書記的李曉武,之前擔任山西雲時代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在太原鋼鐵集團工作多年。

張震海是5人中唯一出自省直機關的,1976年出生的他之前擔任山西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這次被任命為朔州市委常委兼右玉縣縣委書記,

趙沂暘此前擔任呂梁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長,還兼任了呂梁市政協黨組副書記,他赴任的中陽縣屬呂梁市管轄,出任縣委書記後,趙沂暘保留了呂梁市委常委的職務。

5人的文化程度全部為研究生以上學歷,《山西日報》的報道指出,他們是山西省委緊密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全省符合年齡學歷條件的廳級幹部中,反覆比選確定的。

山西官場“墩苗”行動:5廳官任縣委書記

2020年4月8日,新任洪洞縣委書記黃巍(左二)在調研胡林防火工作。 (洪洞縣政府官網截圖/圖)


不設時間表,不搞晉升“路線圖”

廳官“空降”擔任縣委書記,這樣的職務變動此前一般發生在團省委書記身上,且這樣的團省委書記往往是缺少基層工作經驗的。

在黃巍之前擔任山西團省委書記的劉潤民,轉崗的第一站就是擔任縣委書記, 2011年1月,劉潤民轉任晉中市委副書記兼昔陽縣委書記。

較早實施這類人事調動的是湖南,2008年11月,時任湖南團省委書記李暉轉任兼任株洲市委副書記,併兼任炎陵縣委書記。

山東過去連續兩任團省委書記離任後,都擔任過縣委書記。

2018年12月,山東團省委原書記陳必昌轉任東營市委副書記,兼利津縣委書記。陳必昌的前任張濤,2016年11月被任命為泰安市委副書記,一年半後兼任東平縣委書記,直到2019年6月升任泰安市長。貴州也有多任團省委書記轉任縣委書記。

此前團省委書記轉任縣委書記後,基本都兼任所在地級市的市委副書記或常委。

而山西“墩苗”行動則不同,“下放”的5人,目前有兩人兼任了市委常委,分別是右玉縣縣委書記張震海和中陽縣縣委書記趙沂暘。

《山西日報》的報道稱,山西省委要求這次選派的5名幹部全身心在縣區工作,不設時間表,不搞晉升“路線圖”,讓幹部經歷一個相對完整的歷練週期。


“著眼換屆需要”

雖說“不設時間表”,但山西省委組織部長曲孝麗2020年3月在《中國組織人事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山西開展縣鄉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墩苗”行動,是“著眼換屆需要”。即將到來的2021年將是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集中換屆之年。

曲孝麗表示,對有培養潛力的優秀年輕幹部,在同一正職、“吃勁”崗位上歷練充分、“墩得實”的,可以在上一級副職崗位上打破隱性臺階,相對快一些使用。

廳級幹部“墩苗”,為何派到縣委書記的崗位上?在曲孝麗的文章中,縣委書記就是一個“吃勁”崗位:山西省委寄希望於縣委書記一職讓他們“多經歷‘風吹浪打’、多捧‘燙手山芋’、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

在省一級,“省管幹部”一般都由廳官組成,各縣(市、區)黨委書記則是“省管”的處級崗位。山西省委組織部原部長盛茂林曾在一次組織部長大會上說,“一個幹部可以勝任廳局副職,但不一定能當好縣委書記。”

如何選拔配備好縣委書記,是一個曾深深困擾過山西的命題。在2015年前後,山西經歷了“塌方式腐敗”後的官場重建中,曾出現過難選縣委書記的局面。

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時任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表示,山西空缺近300個省管幹部。空缺的崗位中,有16位縣委書記、13位縣長崗位。

腐敗重災區呂梁在當時被設為山西“補官”的試點。為了補齊縣委書記,當地組織部形成了一個八九十人的備選名單,名單上的所有人被市委常委一一廉政談話後,僅有31人明確表示願意參加縣委書記的選拔。

在山西“補官”的過程中,對縣委書記的選用就打破了過去的常規,當時的新規是,要防止形成當了縣長就自然會接任縣委書記的慣例。注意從縣人大、政協正職中選拔,可以從具有鄉鎮黨政正職經歷的特別優秀的縣黨政班子成員中選拔,還可以從省市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符合條件的幹部中選拔,解決縣委書記來源渠道單一、成長路徑趨同問題。

《山西日報》的報道稱,此次“墩苗”行動是針對幹部隊伍梯次結構不合理、年輕幹部缺口大等突出緊迫問題,山西省委下大決心、以超常規舉措加強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

此次被“下放”的五位廳官中,年齡最大的李曉武1970年5月生,已近50歲。

南方週末記者 張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