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最近,我看了《玩具总动员4》,这是玩具总动员系列的最后一部了。走出电影院时,我好像真的和胡迪、巴斯光年告别了。回家的路上,我也回顾了这些年来发生过的告别。告别过的事物,告别过的人。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告别并没有让我真正少了些什么。

告别并不只会从我们身上剥落一些东西,反而每一次告别后,我都感觉自己更完整了。某种程度上,每一次告别似乎都在定义我们的人生。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我 25 年的人生里较为深刻的告别,以及它们所带给我的······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6 岁的告别,是悄无声息的。

我有点记不清,和童年的玩伴们是怎样告别的。在那条又细又长的巷子里,青苔沉默地生长,墙壁的裂缝相互交错,老人家们还坐在各自的院子门口,我曾经的朋友们就慢慢地找不着了。

那一年春天我搬走了,我的世界开始不再只有这一条巷子,还多了一个大城市。后来放暑假,

当我再次回到这条巷子,却发现,不会有人和我一起玩游戏王的卡片、一起在鸡蛋花树下扮演家人、一起抓蜗牛、一起用麻将砌房子了。也许是小孩子们的世界都太窄了,只要走远一点,就已经足以跨过同伴的一生。

6 岁的我,第一次感知到了告别。像墨水在纸张上褪色,有些人悄无声息地就离开了。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9 岁的我,告别了一位亲人。

医生说很难治好,奶奶说想要回家。端午回老家,我戴着一顶大草帽,和奶奶说:“奶奶我想喝枸杞叶猪肉汤。”其实第二天去买就好了。奶奶却拿过我的草帽,戴上就立刻出发了:“我去七婆的菜园看看还没有。”她双手别在身后,腰佝偻着。一个没有 9 岁的我高的老太太,走上了乡间大路,大咧咧地走在中间,还突然回头对我说,“阿斌!七婆没有的话也要听话噢。”

落日有不可思议的金,泼洒在她的侧脸上,是耀眼的,是刻在我脑海里的关于奶奶的最后一幕。没等我下一次回老家,奶奶就离开了。以后端午,在神坛旁边,都会有一把枸杞叶和几个买回来的粽子,像铁枝,像冰。

9 岁的这场告别,让我意识到,有一些称呼,会在某天永远地失去意义。但幸运的是,每次想起奶奶,都记得她的爱是饱满的、完整的。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15 岁,告别初恋。

QQ 上,她说:“你刚才发我那一句,能不能把挖鼻屎的表情去掉。”“我喜欢你。”我把挖鼻屎的表情去掉了。这样糊里糊涂地,我开始了第一段恋爱。害羞的我,加起来只和她牵过五分钟的手,一起外出过两次,其中一次是学校隔壁的超市。另外一次是去天河购书中心。

在购书中心里,密密麻麻堆满了书的书架之间,我摸了一次她的脸,碰到之后马上又把手缩了回去。原来女生的脸是这样的感觉,软软的,跟棉花一样。

三个月后,已经好多天没有和我联系的她,发来一条短信。她说:“我没有办法去教你怎样谈恋爱,你以后会学会的。我想要恋爱,但不想教你。”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15 岁的仓促告别,让我告别了像一张白纸的自己。「爱情」,开始在我的世界里,露出了翎毛。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18 岁,告别老师。

高二一个晚自习,阿胜突然走进教室说:“同学们,我想和你们分享阿斌的作文,我给了它 60 分(满分),大家一起来朗读一遍吧。”大家转过头,目光讶异地聚在了我身上,那会儿谁听过 60 分啊。

大家都在朗读,我厚着脸皮读自己的写的作文,同时脸不断升温,熏得我头昏脑胀。满分给了我很大自信,直接让我爱上了文字。

后来分班,我和阿胜交流变少了。我听说阿胜因为坚持“不上语文,只讲作文”,在学校里面并不顺利。毕业前收东西,我匆匆路过他的办公室,他站在了窗口,在渐暗的天色中,起伏的胸膛像一座山脉,随着我的脚步一点点隐没。

成年后的第一份获得,是发现,伯乐和千里马也会相忘江湖,忙于彼此的人生。但我会永远感谢这一份知遇之恩。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22 岁,告别所爱。

和她在一起之后,我似乎才真正地开始了初恋。我们一起在下雨的午后乘坐香港的半山电梯;

我带她去见家人和朋友,她的名字慢慢成为了我身上的其中一个标签;我们还会一起规划未来……问题就出在这里。

22 岁的我,不敢规划未来。结婚、购房、朝夕共处,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这些词就显得过分地沉重了。时间推着我们向前走。这个想要早点结婚的女孩,也有权利去找一个有决心和她踏入婚姻殿堂的男孩吧。

当时的我,无法成为这个男孩。于是在恋爱的高温仍未退却时,我们就用彻夜的眼泪,分了手。最后一次见她,我送她到地铁站,她消失在通往月台的电梯上。月台那边,有等她的男朋友。

从 22 岁的告别里,我学会的是“不要耽误”,尤其是爱一个人的时候。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23 岁,告别萍水相逢的友人。

大学毕业后一个月,我糊里糊涂地参加了飞行员培训,只身前往北京。

第一天,我就和同宿舍的三名男生相互介绍名字和老家,热切地聊了一整晚的天。北京的夏天很热。有一天在烈日底下集合。突然我听到一阵飞机的轰鸣声,紧接着有一只手用力搭在我的肩膀上,是我其中一个室友。

“看!那是东航的飞机,我就要做他们公司的飞行员!”他兴奋地指向那架飞机,眼睛里溢满了光。那个下午我分享了他的理想。他的手臂缩回去后,留下的汗水在我肩膀上透着清凉,时隔两年,我依然时时想起这阵清凉。

因为,我没有留下继续培训。我收拾好行李,下楼时看见了排在第一排的室友们。我和他们挥手,用嘴型说我走了。他们也仓促地和我挥手,然后立刻站回立正姿势。

23 岁,我接受了世界更进一步拓宽后,有些人来人往,不过像是南柯一梦。

一个完整的25岁,需要经历的7场告别

24 岁,告别第一个老板。

和第一份工作的老板告别时,我陪他去了广州花地湾挑选鱼缸。“哇,呢个正(这个好)。”他盯着鱼缸里面的游鱼,随意地问了我“你准备好去哪了吗?”

我说,我准备去一家创业的自媒体公司,传统媒体不适合我。他点点头,不再多问。向摊主要了两包矮珍珠草后,他把其中一包扔给我:“给你种来玩玩。不好种,强光,二氧化碳,肥土。”

我在原地思考他话里面的深意。他一拍我的肩膀,调笑说:“想什么?我不搞含沙射影那套,没其他意思的窝。”

最后,第一个老板,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有什么事尽管向我开口,以后多关照。”我也留下了一句相似的话:“以后有什么帮得上忙的也尽管找我。”

24 岁的我,发现“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这句话,前半句已经足够让人有安全感了。

最后。25 岁,告别意义的找寻。

回头望去,我 25 年的人生里,似乎已经付出了挺大的成本。一般来说,我应该要在这些告别中搜寻所获与意义,这样才不会浪费这些远去的人和事。但我发现在这一分钟里,我并不想这么做。

我不想再去计较意义,我更愿意不断经历,不断体验,然后等待意义的自然出现。毕竟,告别了的事情从来不会被浪费,它们只是隐没进我们生命的更深处。每时每刻,仍然在和我们共处。

如果你也赞成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那你总会发现,是一场场告别建构我们的一生。因为,告别总会夹带着成长。成长和告别,往往相辅相成。如果你还不知道最近一次告别的意义,不要着急。我相信再晚一点,它们自会向我们敞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