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你我未來福祉:民生保障制度建設“三問”

導語:社會保障關係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在建成世界最大社會保障安全網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這一新表述,強調“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當前階段,為什麼要強調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怎樣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需要把握哪些重點?

言之有理工作室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培林進行解讀。

一問:為什麼要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

李培林: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人民生活需求深刻變化,對民生保障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從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看,國內消費超過投資和出口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性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生產和消費的平衡。

未來一二十年,我國勞動力供求關係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只有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才能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大力提高勞動者的教育和技能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本支撐。未來一二十年,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也將從目前的寬裕型發展到相對富裕型,民生保障需要從注重數量增長轉向更加註重質量提高。只有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才能在就業、教育、醫療、健康、環保等諸多方面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問:這次疫情防控展現了我國民生保障制度的優勢,也對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等提出了新要求。未來,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需要把握哪些原則和路徑?

李培林:根本要求是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而必須加強普惠性民生建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必須從實際出發,首先做好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保護因重大災害、重大不可抗力產生的脆弱人群,救助困難群眾;要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堅持制度可持續原則,保證民生保障制度良性運行。

重大原則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既要堅持盡力而為,盡最大努力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又要堅持量力而行,使民生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必須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忽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導致民生改善長期滯後於經濟發展,破壞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二是追求超越經濟發展階段的高福利,導致民生保障制度難以持續,甚至造成社會危機。

實現途徑是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積極性。黨和政府承擔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職責,但不能包打天下、包辦一切。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積極性,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與群眾的自身奮鬥統一起來。在許多公共服務供給方面,需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鼓勵、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公益事業。

三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建立起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形成了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基本框架。未來,在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還需抓住哪些重點?

李培林:在收入分配方面,重點是在保障人民收入增長和共同富裕方面下更大功夫。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係。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在就業方面,重點是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適應勞動力市場深刻變化,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在教育方面,重點是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

在社會保障方面,重點是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在消除絕對貧困的基礎上,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在醫療健康方面,重點是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堅持關注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水平。堅持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