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漢縣:讓黨音鄉情厚植於流動的“旗幟”上

近年來,宣漢縣為了使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牢牢凝聚在黨旗下,確保流動黨員有家、有學、有為,使流動黨員既能聽見“黨音”,又能感受“鄉情”。

築牢基層堡壘,確保黨員“流而有家”。一是建立流動黨組織。四川宣漢縣依託在外商會,建立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六個流動黨支部和一個成都流動黨委,從而增強在外流動黨員的歸屬感;二是固定辦公場地。在外7個黨組織均設有固定辦公場所,明確了專門工作人員及相關制度,配備相關設施設備,使流動黨員活動有載體、有組織、有場所;三是發揮黨員服務中心作用。建立黨員信息庫,隨時掌握黨員信息動態,為流動黨員提供權益保障、就業指導、政策諮詢、子女教育等關愛服務,使宣漢籍農民工更好在當地生活。春節以來,已開展各類關愛慰問60餘次,惠及農民工500餘人。

豐富信息載體,確保黨員“流而有學”。一是發送“溫馨提示”。每月定期將“黨員活動日”的主題及內容收集整理,通過微信發送給各流動黨組織,規範學習內容;二是搭建“微信曬場”。動員黨員通過“抖音”等平臺,直播或錄播的方式,講好身邊的好故事、好做法,由“說教式”向“分享式”轉化,增強黨員的互動性,加大青年黨員的參與性;三是建立“指尖課堂”。依託“流動黨員之家”微信群,把家鄉的新政策、新舉措和新變化通過文字、圖片或視頻方式,及時送到流動黨員手中,做到了流動黨員學習的及時、同步,對家鄉發展的關注、瞭解。

培養先鋒模範,確保黨員“流而有為”。一是做好“牽線員”。憑藉多年在外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優勢,收集務工信息,為家鄉外出務工人員牽線搭橋,為家鄉提供了1500餘名農民外出務工崗位;二是做好“推銷員”。發揮自身優勢和組織信譽,為家鄉農副產品找銷路、找市場,使宣漢脆紅李在上海等大城市超市上架銷售。三是做好“後勤員”。自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支援武漢和家鄉抗疫一線,宣漢縣駐外流動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保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各地紛紛發起愛心捐款活動,用點滴愛心支援戰“疫”一線,累計捐款達200餘萬元。(鄭建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