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圈北京,三河將是外遷企業第一"落腳地"


城市發展的邊緣在不斷擴大,城與城之間的聯繫也在緊密加強。在國家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建設雄安新區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市內的製造企業仍在向外轉移。眾所周知,生長在北京的這些中小企業大部分是依託於大企業而生存,在產業外遷的過程中,各個企業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讓這些中小企業"離不開,走不遠",紛紛選擇環京區域"落腳",也因此帶動了周邊縣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離不開走不遠,外遷企業鍾情環京

2020年,是《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1000家左右一般製造業企業將退出北京,對於一直紮根北京多年的中小企業而言,人力資源、客戶資源、產業資源等均在這裡,向京外轉移無疑意味著"傷筋動骨"。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外遷企業選擇"落腳"在環京區域。

入圈北京,三河將是外遷企業第一

河北省京冀交界地區新增產業的禁止限制清單(注:圖片來源於長城戰略諮詢)

從北京到環京,這是產業的一次大遷徙,也是企業的一次深刻洗禮。每個企業從事的領域都是這個行業的重要一環,與其他分工協作的大中小企業有著自然的聯繫,遷移的過程中,從北京區域向外轉移尋找"落腳地",企業更加註重成本及區域產業優化的優勢,尋找更加適合企業成長的新興區域。

環京園區京企"爆棚",北三縣拔"頭籌"

選址環京,依北京而生。企業遷移的需求刺激了市場的供給,環京區域一個個縣域城市內的組團和產業園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逐漸發力,三河、大廠、香河、固安、永清、霸州等圍繞北京的中小城鎮瞄準契機迎接企業的入駐。據世聯行對北三縣及京南地區的分析統計,2019年上半年,河北環京產業園80%~90%的銷售客戶為北京企業,近10%為全國性企業。其中,北京企業選址環京產業園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引導下,做出的總部在北京、生產製造在環京的決策。

入圈北京,三河將是外遷企業第一

環京分佈的城鎮(注:圖片來源於選址960)

一直以來,環京區縣與北京的發展存在很大差異,製造產業轉移出北京是大趨勢,產業升級符合區域的發展更是必然要求,究竟哪些中小城鎮和園區更適合企業的發展,需要轉移的企業仔細對比。從區位條件來看,北三縣與北京的緊密程度優於其他各個區縣,北三縣地處京津腹地,毗鄰北京城市副中心,距北京中心城區30-50公里,處於都市圈輻射範圍內,與北京中心城區的距離,甚至比北京轄區內的平谷、密雲、懷柔、延慶等地更近,目前北三縣吸引外部投資企業90%來源於北京相關區縣。地鐵22號線(在建中)的修建更是拉近了北三縣與北京的距離,以東大橋站為起點建設到三河市,將北京主城區和三河市串聯起來,為工作、生活在此區域的企業和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

入圈北京,三河將是外遷企業第一

北三縣所在區位圖(注:圖片來源於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

銘泰率先起步,打造高品質增長極

製造業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要對象,製造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京區域,需要考慮人員去留、研發生產、場地等問題,目前一般性的廠房很難滿足研發型企業的需要,為企業生產、設計、研發、人才生活等多個方面提供充足的空間。以河北三河經濟開發區銘泰產業園為例,為滿足市場需求,解決企業"工業上樓"的問題,銘泰產業園三期在規劃之初就確定了將產品打造成"產、研、辦"於一體的中試研發樓,率先在當地實現"工業上樓"的目標,首層層高是7.9米,二層至4層層高是5.2米,多元組合的空間將滿足各類製造企業的需求。

入圈北京,三河將是外遷企業第一

銘泰產業園區內部實景圖

為改變北京"睡城"的固有印象,北三縣率先起步,將"機遇"和"勢能"轉化為"優勢"和"動能",順利"入圈"北京。企業轉移過程中,三河區域並非是"來者不拒",在產業選擇上更加註重朝陽行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產業為主導,積極承接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產業。處於三河經濟開發區的銘泰產業園主導產業早於三河區域內的產業規劃,緊盯智能化和精細化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產業,精準招商、定向招商,全力對接北京內的產業轉移。

入圈北京,三河將是外遷企業第一

銘泰產業園區外部效果圖

為解決轉移企業在人力、資金等方面的困難,銘泰產業園創新中心三層建立了眾創空間,以提供免費工位的方式解決初創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的辦公需求,讓企業在這裡既可以享受到優質的辦公環境,又能快速鏈接到行業內的上下游資源,更精準更便捷的對接市場。除此之外,園區還提供人才公寓、高端餐廳、娛樂休閒等配套,為創新人才提供全方位的生產生活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