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文/晚風暮雨


土木堡之戰,明軍慘敗,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被俘,瓦剌太師也先如獲至寶,挾持英宗到明朝邊關重鎮大同和宣府,企圖逼迫守將獻城投降。


也先這一招非常高明,等於拋給明朝守將們一個左右為難的問題:迎接皇上還是堅守城池?


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這個問題非常棘手,就是逼邊關守將在忠君和忠社稷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開門迎接皇帝,即忠君,但代價是全城會被瓦剌洗劫一空,大量平民被擄,無數人被殺;


閉門不納,即忠社稷,可以保全城池,但得罪了英宗皇帝,如果英宗將來返回大明,重新掌權,守將必定會遭到報復和清算。


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一旦做出選擇就會給自己或者全城百姓帶來嚴重的後果,但也先和英宗就在城下,又不得不做出選擇,邊關將領們該何去何從呢?


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其實,當時面臨這個兩難選擇的還有留在北京城內的官員們,他們也在忠君和忠社稷之間糾結、猶豫。


關鍵時刻,于謙挺身而出,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由,毅然聯合群臣奏請太后擁立郕王為新君,郕王朱祁鈺連連推辭:“我有何才何德,敢當此請?”


于謙道:“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願殿下弘濟艱難,以安宗社,以慰人心。 ”言辭懇切,郕王最終受命繼位,即景泰帝,隨後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也先派人到北京索要鉅額贖金,于謙已下定作戰的決心,回應道:“今日之事,知有戰而已,他非所敢聞。”


于謙在北京做出了表率,明朝邊關將領紛紛效仿。


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也先裹挾英宗來到大同城下,英宗派人入城,令守將郭登獻城投降,但遭到拒絕,郭登義正言辭說道:“臣奉命守城,不知其它!”


英宗接到回報,大吃一驚:“郭登是朕的親家,為何像這樣拒絕朕?”


英宗再次寫信勸降時,郭登說道:“賴天地祖宗之靈,國有君矣。 ”郭登所稱的君,指的是新繼位的景泰帝。


郭登是明朝開國功臣郭英的後人,驍勇善戰,密謀派精銳部隊出城劫營,救回英宗,但因瓦剌防守嚴密,未能如願。


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瓦剌後來多次進犯大同,都被郭登擊退,沙窩之戰,擊敗瓦剌數千人,斬首200級,受到景泰帝嘉獎,被封為定襄伯,食祿一千二十石,子孫世襲爵位。


在大同佔不到任何便宜,也先就轉移到另一處重鎮宣府,然後故技重施。


宣府守將名叫楊洪,沒有像郭登那樣直接拒絕,而是派人詐稱自己不在城內。


史書記載:帝既北狩,道宣府,也先傳帝命趣開門。 城上人對曰:“所守者,主上城池。 天已暮,門不敢開。 且(楊)洪已他往。 ”


英宗寫信送入城中,楊洪不看,直接派人送到北京,呈給景泰帝。


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景泰帝派人告諭楊洪:“太上皇的信是假的,你不要相信。以後來的信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要接受。”


也先見宣府防守嚴密,不敢強攻,取道紫荊關前往北京。


北京保衛戰之時,楊洪奉命率2萬精兵支援京城,趕到時,瓦剌騎兵已經被擊退,楊洪因功被封為昌平侯。


英宗返回明朝,被軟禁於南宮八年,然後利用景泰帝病重時,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


再次登上帝位的英宗,對被俘期間,所有忤逆自己的官員和將領進行報復。


土木之變後,違背英宗皇帝意願的明軍將領,下場都很慘!


首倡擁立景泰帝繼位,拯救明朝的大功臣于謙被處死,內閣輔臣王文、德勝門之戰擊退也先的副總兵範廣等人也遭殺害。


楊洪已於景泰年間病死,但英宗將他的兒子楊俊奪爵殺死,孫子楊珍削去爵位。

郭登則較為圓滑,一意迎合英宗,後來遭到彈劾,雖然免於死罪,但被貶到甘肅,直到憲宗時期才恢復爵位和官職。


于謙、郭登、楊洪等人以國家社稷為重,在社稷安危和皇帝個人意願發生衝突的時候,義無反顧選擇忠於社稷,是真正的國家棟梁!


可惜他們生不逢時,遇上英宗這樣一位不靠譜的皇帝。


參考資料:《明英宗實錄》、《明史·郭登傳》、《明史·于謙傳》、《明史·楊洪傳》、《皇明經世文編·卷五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