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內容創作的必要條件:信息不對稱理論

1970年,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發表了一份論文,叫做《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

  過了很多年以後,他和另外兩個美國經濟學家拿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份論文的核心內容是信息不對稱理論,研究方向是市場經濟。

  例如,在舊車市場,賣主知道車的真實質量,而買者不知道,這樣賣者就會以次充好,高價將低質量的二手車賣給買者,獲得利益。

  例如,你第一次到某個景區,不知道各景區之間的路程有多遠,當地特產價格,結果被坑了不少錢。

  2月24號我寫過,信息不對稱和馬斯洛理論是同步吻合的。當用戶常年累月獲取信息後,信息不對稱對他們已經沒有效果,同時用戶已經解決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提供信息的公眾號,勝在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以滿足用戶對於信息的需要。

  這幾天潛心研究,發現這個結論太膚淺了。小公舉分析了最近風靡朋友圈的10萬+文章,自己前兩年創作的10萬+,這個號撰寫過的兩篇約四萬閱讀的文章,得出了——信息不對稱是內容創作的核心要素。

  你現在去看半年前的公眾號內容,會覺得大很多文章太粗糙,幼稚,太普通了。這是由於你認知能力得到提升,得出的結論。

  你看過很多10萬+,總覺得寫的特別好,又不知道好在哪裡;總覺得特別深度,自己想寫卻又寫不出來。這是由於認知能力不足導致的結果。

  認知能力如何提升?除了靠時間,還要靠理解信息不對稱。

  一、在角度上有兩種不對等

  1、與同類公眾號之間的信息不對等。

  例如,關愛八卦成長協會,拋開早期就已經成為大號的事實,後期採取了一項措施,讓全國各地粉絲提供明星八卦信息給運營者,運營者整編後推送。和其他八卦類公眾號相比,關八就勝在了擁有更多信息。

  所以我們會發現,娛樂八卦類的公眾號有兩個極端,要麼是像關八、扒姐這樣通過粉絲提供猛料創作的公眾號,要麼就是以娛樂新聞為主的雞湯號。根源就在於能否長期提供的獨家內幕。

  2、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等。

  最典型的有本地類公眾號,本地市民或多或少了解某些新聞,但做不到了解所有新聞,本地類公眾號無疑提供類這個契機。本地類的公眾號能否運營成功,在於能否提供給本地用戶不知道的本地信息。

  技能、知識、科普類的公眾號也屬於這一種,除非個人知識庫存相當大,否則只能依靠粉絲投稿、轉載同行文章,量產內容。

  二、在形式上有四種不對等

  公眾號內容的形態有圖文、視頻、音頻等,這幾個形態其實都是信息,所以本質上公眾號是提供信息給用戶,有四種差異化提供形式:

  1、信息量的差異

  提供更多的信息,緩解逐漸在完善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為公眾號生態裡面,同類公眾號和文章越來越多,想要讓自己的公眾號更加獨特,提供更多的文章給用戶,也就是一篇推送8篇文章(有一些第三方平臺統計過,這類公眾號一般發7篇文章)。這裡的信息不對稱是:其他公眾號只發一兩篇,你的公眾號發很多篇,粉絲優先選擇關注你。

  寫科技類文章的公眾號很多,但是質量層次不齊,即便是很多數據不錯的公眾號,推送頻率也不穩定。但是業內領先的科技類自媒體,虎嗅網、鈦媒體,就把這些公眾號上的文章都申請轉載到自己的號上,也就是每天推送多篇文章。逐漸拉開與個人自媒體的距離。

  2、信息寬泛差異

  這種寬泛最常見的莫過於,新奇的,有趣的,攀比性的,迫使你有嫉妒心理的國外內容,這些內容通常是粉絲不瞭解的信息。

  第一個案例

  梨視頻裡面有一個視頻,標題叫做《400萬元人民幣能在全球各地買到什麼樣的房子?》

  視頻的內容是,從北京四環開始,梨視頻的拍客在新加坡,迪拜,日本,歐洲等十個國家地區採訪了一些房主,這些人擁有價值400萬的學區房、海景房、江景房、公寓、別墅等。

  小編進入房子裡讓房主給大家展示,全球各地價值400萬的房子分別長什麼樣,視頻很有觀賞性,收藏價值,傳播效果也相當錯。

  第二個案例

  我以前整編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做《驚呆了!日本媽媽起床後只花4分鐘搞定孩子穿衣、吃飯、上學...》,實際上就是日本媽媽4分鐘搞定孩子的穿衣吃飯上學的一個視頻。

  3、信息厚度差異

  提供更獨家的信息,擴大信息不對稱的優勢。

  是當一個熱點新聞出現時,推送速度快,信息更全,就越容易漲閱讀和粉絲。更獨家的信息通常需要向行業裡面的人收集,在知乎、微博、百度三個地方搜索相關關鍵詞,整理有價值的信息到文章裡面。

  三聯生活週刊在2月10日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大師"王林的傳奇》,這篇文章是在王林因病死亡的消息傳出後推送的。

  在這篇裡,記者深入王林家鄉調查,深刻揭露了王林的多種法術、家鄉變化、當地政府、向鄰居取證、入獄史、王林人生轉折點、朋友關係網、財富累計過程等內容,很快獲得了10萬+。

  

公眾號內容創作的必要條件:信息不對稱理論

  也就是深入事件源頭進行採訪報道,傳統媒體通常以線下形式進行。而自媒體主要以線上形式進行,每當一個熱點事件發生後,如果能採訪到當事人,能大大提高文章傳播率。

  4、信息表達差異

  這方面小公舉最佩服的就是UC震驚部,UC上的自媒體們把它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例如圖片裡的這篇文章《女性金莎從別墅樓梯滾下 緊急送醫院治療》,典型的曲解文章內容手法,誇大問題關鍵因,把摔倒換成了滾下,用到了標題裡。

  

公眾號內容創作的必要條件:信息不對稱理論

  再例如,下面這張圖裡面的文章《2歲女孩胸部比包子大,只因天天早上喝這樣東西》。典型的放大問題關鍵因,實際上只是因為吃了具有雌性的食物,胸部略有隆起,並且這種事發生的概率非常小。

  

公眾號內容創作的必要條件:信息不對稱理論

  文章前面20%通過放大一個問題,引入後面80%的內容,而後面的內容都是在介紹豆漿、豆製品類型食物的好處和壞處。但因為用戶(家長)重視小孩身體健康,總會因為戴著眼鏡放大化看問題,最終文章超出平均3萬閱讀,獲得了8萬閱讀。

  上圖裡面的類似文章,閱讀量都接近或高於10萬+,遠超平日裡不痛不癢的文章。get了這四種不同的信息傳遞方式,肯定有助於你創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