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原创/倩倩的黄金屋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常听人说:“感觉再也不会有爱了。”成年人的幸福真是不易得,所以才总有什么“人间不值得”。

不由得想到小时候,那时候一件新衣服、一颗糖都能让我们高兴好久好久。可是越长大,我们好像越缺少这种简单快乐的能力了。

是什么让孩子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呢?

《孩子们的诗》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到这个答案。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诗集,本书由果麦主编,精选了七十多首小朋友写的诗,诗的作者最小的不过3岁,最大的也没超过13岁。这本诗集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多位学者为它写作推荐语,豆瓣上也取得了9.0的高分。很多读者都说在孩子们的诗里找到了久违的感动。

易中天说:"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也许他们并不认为是在写诗,只不过童言无忌,但千万不要给它们也穿上皇帝的新衣。"

我们为什么能从孩子们的诗里获得感动?为什么人越长大,越感觉不到幸福了呢?究其原因,孩子们有一颗不被世俗和欲望蒙尘的赤子之心。而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这种纯真的赤子之心却被公式化的套路逐渐埋没了。柴米油盐,为生计奔波,我们在忙碌和焦虑中早已丧失了感受万物之爱的能力。

但在《孩子们的诗》里,你可以读到孩子们在用感官知觉认真感受这个世界,使得他们与这个世界更深的连接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从《孩子们的诗》里读到爱和感动。

下面,我将带大家一起来品读一下孩子们在诗集中体现出来的感官知觉,感受爱的力量。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籍墙面

一、感官觉知,用身心感受千疮百孔世界中的一抹亮色

感官是指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依次对应的感觉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现在的社会中总是充斥着许多的杂音,技术一直保持着对我们感官世界的刺激,却让我们日渐麻木。

而孩子因为初生牛犊,刚刚开眼看这个世界,才能在这已充斥着无数诱惑的、千疮百孔的世界中感受那一抹亮色。

1.世界坚硬而柔软,寒冷也温暖,体验找到有趣的灵魂

在《孩子们的诗》中有很多关于触觉的描写,体现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爱意。

这世界的美好,不上手去摸一摸怎么知道?于是,他们会用手去摸一摸柔软的土,抓一把飞逝的风。脚也是个不错的媒介,他们撒开腿,一溜烟奔进稻田里,脚踏在不松不软的土地上。

孩子们还能用心去感受触觉之美。他们不仅会感自己之痛,还能感万物之痛。春天的时候砸冰,一个孩子把冰砸裂了,但又心疼它,冰会不会疼呢?直到春天到来,他方释然,万物复苏,一切都值得原谅。

孩子们是天生的实干家,他们精通于用身体感受万物之美。他们用四肢、心灵实实在在地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坚硬和柔软,寒冷和温暖,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的灵魂。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中插图

2.世界嘈杂却也安静,听或不听,皆是爱的体验

我们越长大,好像对于声音的分辨能力反倒越差了。孩子们对声音却是异常敏感的。我还记得,小时候总是能很远就听到父亲回家的脚步声,早早就帮他打开门迎接他回家来。《孩子们的诗》一书中也有很多关于声音的诗。

点燃了

吸入一口一口毒气

吐出一个一个幽灵

听细微的声音:孩子在听音这件事上比成人更胜一筹。这个叫王灿的小朋友巧妙地用到“啪……叭……噗”这样的拟声词,形象生动地用声音描写吸烟的过程,瞬间就将我们带入了场景中。由此可见,孩子们总是能在细碎的日常里发现很多声音的细节。

当你看书的时候

你听不见街尾车响的声音

可当你确定看完一本书的时候

你会突然觉得街上好吵

听心流的声音:这个叫谭子洪的小朋友在看书的时候忘记了外界的的干扰。他已经进入了心流的状态。沉浸在心流中,暂时关上我们的耳朵,也是十分美好的体验。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世界嘈杂,却也十分安静,听或不听,皆是对这个世界爱的告白。入则享受烟火气,出则常备自在心。听亦乐,不听亦乐,时时可乐,这也是我们应追求的状态。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中插图

3.鼻尖有香,舌尖有甜,嗜糖的人最懂幸福

味觉产生自味蕾,而嗅觉与味觉是紧密相连的,当嗅觉失灵时, 80%的味觉也会跟着失灵。孩子们的诗里不乏味觉和嗅觉的描述。

快乐是黄色的

它的味道像糖果和巧克力

闻起来像香甜的蜂蜜

这个叫刘子敬的小朋友应该是一个吃货,因为对他来说,快乐的味道就像糖果和巧克力一样,闻起来则像香甜的蜂蜜。

在《甜与权力》一书中,作者西敏司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喜欢甜。一方面对甜的需求是人类的本能,另外一方面在很多的社会环境中,糖又会加大人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定。原始社会中物质极为匮乏,对糖的向往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向往在孩子的诗里就可见一斑,他们闻到的风也是香甜的气息,这沾了满身花香、果香的风啊,化身灵动的文字跃然纸上了。

这就是孩子们的快乐,哪怕只是吃到一口美食,闻到一阵花香,都可以高兴到写出一首诗来,因为快乐就是最简单的事情。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中插图

二、明与暗的对比,光与影的几何造型,体现出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

眼睛应该是我们使用最多的器官了。尤其对被三屏裹挟的现代人来说,我们放不下手机,一刻也不曾让眼睛休息。可是我们对色彩的追求却越来越单一,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旦荧屏化就失去了原本的色彩,万物都蒙上了一层蓝光。

所幸,孩子们似乎是天然的调光师、摄影家,他们眼中的光与影、明与暗让我们震撼。

1. 光是初生的柔和,追思盛夏光年里的纯真记忆

“神说,要有光”

在孩子们的诗里,明亮的白天、太阳、灯、月亮、星星等都是孩子眼中的光。

  • 孩子们眼中的光是可爱的:黎明是睡在黑色大睡袋里的孩子,露出脑袋却像做错了事情一样不断试探。
  • 孩子们眼中的光是善良的:他们愿意和阳光一起睡觉,却和太阳一起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 对孩子来说,从手电筒发出的光都可以是黑夜中的一根拐杖,帮助孩子们走正确的路。
  • 孩子们眼中的光是柔和的:月亮和星星是从树枝戳破的窟窿中透出的天外光亮。这种光很微弱,却能暖人心。

孩子们眼中的光大多是柔和的,是可爱的,是善良的。正如专业的摄影师往往喜欢漫射或者折射的自然光,不喜欢正面的强光。孩子们也都非常擅长于在诗中描写柔和的光。柔和的光线,就像我们美好童年的滤镜,那么纯真却那么美好。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中插图

2. 影不是光的反面,黑夜不是邪恶的化身,黑暗、夜间皆是质朴和童趣

成年人总是不喜欢黑暗的,黑暗让人恐惧,黑夜意味着危险。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黑暗、阴影总是邪恶、孤独的代名词。可是在孩子们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 孩子们眼中的黑夜成为了弱势群体:在姜二嫚小朋友的诗中,黑夜本是一张完好的布,却硬生生地被灯烫出了一个洞。你说黑夜无不无奈、委不委屈?
  • 孩子们眼中的黑夜是游戏的天堂:游俊杰小朋友认为月亮是老师,星星是学生,白天星星都在上课,晚上才被放了出来。所以夜晚是大课间,星星们都出来玩耍了。
  • 孩子们眼中的黑夜是适合诗人的:姚铭琦小朋友并不喜欢白天,她认为白天是多数人的,而且白天没有诗人,不适宜聊诗。

在孩子们的诗中,黑暗、阴影并不是邪恶糟糕的事物。孩子们可怜黑夜,喜欢和黑夜玩耍。恰恰说明了,阴影并非光的反面,在善良的小朋友心中,黑暗、夜间也都象征着质朴与童趣。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中插图

3.模糊的光与影,是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融合,体现出视觉艺术的魅力

光与影是相伴共生、相互成就的。两者不同于我们普遍理解的明暗对立,而是亦正亦邪。在孩子们的诗里,阳光可以是吃人的怪物,而黑夜也可以有抚摸大地的温柔。

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也是天生的画家。自然界的光与影是瞬息万变的,而孩子们却用自己的眼睛将这种光影的模糊定格下来,形成文字。于是我们看到了诗作中的光影变化不定,模糊,却超现实。

在《孩子们的诗》中,孩子们因为词汇量有限,很少用多彩的形容词表现视觉效果。他们将光影具象化、拟人化,却又赋予了抽象的意义,表现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在模糊的光影中,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实现了融合,体现出了视觉艺术的无穷魅力。对世界无爱的人实在写不出这样的诗作。

《孩子们的诗》:从童诗中的五感觉知,品感官艺术魅力与爱的力量

书中插图

03 从孩子们的感官享受里感受爱的力量,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我们从不缺少爱,缺少的是感受爱的能力。——《感受爱》

爱不是自然得来的,你需要去感受它。从孩子们的诗里,我们可以读到,他们真的在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而我们也可以向孩子们学习这种感受爱的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幸福,体会人间值得。

1.充分调动感官知觉,巧用非语言线索建立与世界的连接

感官知觉,即我们通过感官接触到客观事物,并在头脑中产生整体认识的过程。我们的生活因技术而舒适,但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聊天软件,我们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在虚拟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和理解彼此的非语言线索都丢失了。原本靠眼神、肢体和语言共同传递的信息,现在只能靠文字和表情包来传递,交流显得非常苍白无力,自然无法从交流中体会到爱和美好。

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从虚拟场景抽身而出。去和朋友面对面的聊天,来一场野外漫步,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爱意。当看见、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到的时候,我们才是真实的活在这世上。

2.放空大脑,体验生活,感受当下的美好。

人们总是问:"他爱不爱我?"越问却越不自信了。其实,我们感受不到爱,都是因为思考太多,体会太少。

心理学家西格尔博士指出,预先的胡思乱想,对人作出预判是阻碍我们感受被爱的壁垒。同时她提出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别让任务的繁忙影响自己体验当下的进程。

  • 可以去找一位友人交谈,与其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
  • 试着为自己找到一个感官输入的方式,如色、声、香、味、触等。这招我亲测有效,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压力很大,便买了些鲜花摆在办公桌上,每次压力大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闻一闻,顿觉心情舒畅。

总之,试着发现让你镇静下来体验生活的方式。千万不要忘记充分调动你的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从不缺少爱,缺的是感受爱的能力。

结语:

在《孩子们的诗》中,孩子们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感受这个世界,并用文字表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是天生的诗人和画家,相信万物之灵气。我们也应该向孩子们学习,充分调动感官知觉,适时放空大脑,体验当下,认真感受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