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敗當做一個機會來反思你的優點

把失敗當做一個機會來反思你的優點

在向一群處於過渡階段的高管求職者發表演講時,一位招聘人員指出,在審查了多年的c級簡歷後,她發現了一個共性:這些頂級專業人士無一逃脫過一些挫折、拒絕或錯失的機會。這一消息讓最近被解僱的受害者們感到驚訝,他們意識到,當遭遇職業不幸時,他們是在一個很好的公司裡。招聘人員是對的:失敗和遺憾不一定會讓你的事業脫軌,事實上,如果處理得當,它們還能推動你的事業向前發展。

為了瞭解成功人士在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是如何處理的,我採訪了一系列有成就的諮詢師、教練和其他商業專業人士,問他們:“你經歷過什麼樣的拒絕是最好的?”

當回想起他們沒有得到或被拒絕的工作,沒有被錄取的研究生院,或被別人升職時,所有的受訪者都認為,從長遠來看,他們會過得更好。雖然大多數人一開始都很失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認識到,早期的挫折讓他們有機會嘗試不同的東西,並獲得有價值的見解。

我的一位受訪者、自我重塑思想領袖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解釋說,她申請的每一個博士項目都拒絕了她。克拉克說:“我最終發現,一篇論文的細枝末節會要了我的命。”

課外活動協會的首席執行官吉娜·沃納告訴我:“我第一次沒有通過律師資格考試,這意味著我不能接受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給我的職位。但是,這確實意味著我可以在美國參議院競選活動中擔任志願者。當那個候選人獲勝後,我被僱用為她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更好的機會。”

高管教練查亞(Nihar Chhaya)在沃頓商學院(Wharton)攻讀MBA時,所有他面試過的頂尖諮詢公司都拒絕了他。“我很難過,”他承認。“當你在競爭最激烈的學校裡,每個人都在問誰得到了什麼,你不會想在把所有的工作和金錢都投入到一個你認為能讓你為未來做好準備的項目後,沒有工作就畢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查亞意識到他實際上“躲過了一劫”:“我在公司執行董事會的職位上竭盡全力,全力以赴,意識到輔導和領導力評估是我的熱情所在,於是我決定在那裡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些個人的“啊哈”時刻包含了一些普遍的真理,任何級別的專業人士都可以從中受益。當你曾經夢寐以求的職業目標離你遠去時,這裡有三種策略可以幫助你恢復和發展。

承認情感上的痛苦

諮詢師羅恩•阿什肯納斯(Ron Ashkenas)在他的《哈佛商業評論》(HBR)文章《拒絕對成功至關重要》(Rejection Is Critical for Success)中寫道:“拒絕常常會引發對我們自身能力和自我價值的痛苦情感懷疑,所以我們要麼試圖避免,要麼假裝無所謂。”但重要的是不要忽視你的感受。被拒絕會帶來傷害,它在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中產生的生理反應類似於身體上的疼痛。消極的反應或拒絕導致如此強烈的情緒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我們的原始歷史,當不得不離開部落後的反駁可能會導致身體上的危險,甚至死亡。如果拒絕沒有傷害到我們,我們的祖先可能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衝到野生動物或武裝敵人的道路上。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既原始又正常時,它可以幫助你更快地擺脫疼痛。

問問你自己,“是我,是他們,還是我們?”

當查亞被排除在顧問之外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尋求一個解釋。為什麼他的同學被錄用而他沒有?是他做錯了什麼還是沒做對什麼?還是因為面試官沒有看到他的潛力和他帶來的價值?現實情況是,當你沒有得到一個機會時,原因往往是你與對方的價值觀不匹配,而不是你(或其他人)做錯了什麼。

把失敗當做一個機會來反思你的優點

查亞最終意識到他真正的興趣在於執教。他說:“如果我當時得到了錄取,我想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因為這不會讓我去追求自己的激情,也不會讓我去和那些我認為相對於我的同學來說‘應該’做的事情競爭。”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最近的研究證實,當人們把挫折歸咎於不健康,而不是責怪自己或其他相關人士時,他們不太可能放棄,反而更有動力去改善。

擁抱你的長處

在Dorie Clark博士項目被拒之後,她開始寫作和諮詢,這是她的強項和興趣所在。如今,她是三本暢銷書的作者,為主要出版物撰稿,並擁有一家蒸蒸日上的諮詢公司。克拉克意識到博士學位並不是唯一的成功機會,為了找到下一個目標,她放棄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這樣她就可以毫無遺憾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你回頭看的時間太長,而不是朝著你的才能能夠閃耀的方向堅持下去,你就有可能忽視新的機會。想想吉娜·沃納(Gina Warner)決定自願參加美國參議院的競選活動,而不是糾結於無法通過律師考試。有意識地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可以讓個人成長,並發現創造性的選擇。

能夠從失敗或錯失的機會中找到一線希望,可以幫助你繼續做更大更好的事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自信。沃頓商學院(Wharton)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指出:“我們不僅僅是簡歷上的要點。我們比在面試的放大鏡下把句子串成單詞沙拉要好。沒有人拒絕我們。他們拒絕接受我們的作品樣本,有時只是在透過霧濛濛的鏡頭看到它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