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澍钰:青春接地气,驻村帮脱贫

“哗哗哗、哗哗哗……”一股清澈干净的深层地下水从刚打好的井中接出来的水管喷涌而出,达茂旗小文公乡黄合少村72岁的贫困户云高胜激动万分,握着驻村干部的手说:“后生,你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太感谢你了。”

云高胜口中“后生”,名叫辛澍钰,名副其实的“90后”,是达茂旗委宣传部文艺文化室主任。2019年5月,辛澍钰下乡到小文公乡黄合少村驻村帮扶。刚到黄合少村时,原本有着充分心理准备的辛澍钰一时间被基层工作打了个措手不及。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多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年轻人,而且还是一个‘90后’的‘娃娃’,能干出个什么活气。”感受到了村民的“不看好”,辛澍钰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我非要做出个活气给他们看看。”

辛澍钰:青春接地气,驻村帮脱贫

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却很艰难,黄合少村的基础条件让他有了莫大的压力。黄合少村现有贫困户26户53人,全村有耕地24182亩,水浇地仅有1200多亩,立地条件基础较差、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偏低、无集体收入等诸多实际困难摆在了辛澍钰的面前。困难很多,但辛澍钰并没有退缩,他抓紧时间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需求。

2019年,对于黄合少村来说是个丰收年,村民们种植的绿头蒜、雪菊产量高,养的农家鸡品相口感好,村民们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可现实却给了村民当头一棒,没有销售渠道、价格压低导致黄合少村的农副产品滞销。辛澍钰着急上火,他多方联系销售渠道,广泛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购买。那段时间,辛澍钰见到谁第一句话就是:“你买本地鸡吗?”被别人笑称是“带货”书记。在辛澍钰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滞销的300多只鸡、2000多斤蒜,还有当地盛产的雪菊、菜籽油都销售一空。这件事,让村民们对辛澍钰的印象有了改观,家里的困难也愿意和这个毛头小子唠一唠。

辛澍钰:青春接地气,驻村帮脱贫

在入户走访时,72岁的云高胜跟辛澍钰说起家里有30多亩旱地,几十年来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收入不稳定,迫切想打一口机电井实现保灌增加收入。辛澍钰积极协调联系云高胜的帮扶负责人、帮扶单位为云高胜家新打的水井安装水泵,铺设电缆线、电线、水管。如今,云高胜家里水浇地面积增加了10亩。

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让辛澍钰鼓足了干劲。黄合少村下辖9个自然村,连接各村的通村公路还有两条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崎岖难走的道路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辛澍钰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包头市住建局,将两条土路铺设为砂石路,又联系达茂旗交通局将这两条道路列入2020年全旗农村公路修建计划,将其全部改造为水泥路,彻底解决村民雨雪天出不了门的问题。

“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收入标准是4000元;黄合少村十项‘清零达标’任务已全部完成;黄合少村易地搬迁户有12户,其中包括4户稳定脱贫户。”说起自己扶贫工作,这位“90后”驻村干部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些许自豪。

驻村将近一年,在辛澍钰看来,要想真正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唯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是出路。经过摸排走访,辛澍钰发现黄合少村以东有一处600余亩林场,日照充足,地势平坦,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说干就干,辛澍钰与驻村第一书记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包头市住建局,协调帮扶资金18万元用于林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种牛养殖。目前林场项目围栏建设、水管铺设等基础工作已完成,正在筹备牛棚选址建设工作。

青春值得,未来可期。在辛澍钰的坚持和努力下,黄合少村在“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路上坚定扎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转载本文时请注明来源,否则追究责任

文:原晓婷 图:秦文秀

编辑:苏喜艳

美编:苏喜艳

合成:苏喜艳

一审:苏喜艳

二审:张睿欣

终审:黄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