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張祥斌家的母豬又生啦

4月21日,張祥斌飼養的母豬又生了13只小豬仔,張祥斌喜上眉梢,但比他更高興的是同村的老百姓。作為黨員致富帶頭人,也是司橋鄉唐岔村的副支書,張祥斌從2019年開始便以低於市場100元的價格給貧困戶和養殖戶賣豬苗。

採訪當天,養殖戶就來向張祥斌表達感謝,握著手一個勁的說謝謝,71歲的唐興權就是其中之一。

“不說少一百,就是少10塊我們也高興,小夥子真攢勁,人踏實肯幹,老百姓都感謝他”村民眼中的張祥斌年輕有幹勁、有希望。

靜寧張祥斌家的母豬又生啦

34歲正是幹事創業最好的年齡,而張祥斌返鄉創業的這幾年,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年輕時總嚮往外面的世界,張祥斌也一樣。2002年初中畢業後到了蘭州,在化工廠幹了兩年,後來覺得開塔吊賺錢,就在這個行業幹了七年。七年的艱辛和歷練,張祥斌不僅褪去了身上的浮躁,也攢下了一點積蓄。2013年,考慮到父母和家庭,張祥斌選擇了回家。

“父母年齡大了,哥哥又在蘭州定居了,照顧父母的擔子就落在我頭上了,我的妻子孩子也需要照看。”留下來的張祥斌沒有一下子找準發展方向,縣城裡也並沒有很合適的活幹,只能先幹建築工,也買了四輪拉沙子掙錢。

後來,他看到別人搞養殖,覺得養豬是個不錯的路子,自己便有了強烈的想法。但這個決定並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相反還橫加阻攔。用張祥斌父親的話說就是,一個年輕輕的大小夥幹啥不行跑去養豬,選了個沒出息的行當。這樣的家庭態度讓張祥斌備受煎熬,但人生的路是自己走的,最終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打定主意就養豬,但地方難找。幾個月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張祥斌便馬不停蹄的修了一個160平方米,一次性可以育肥100頭豬的圈舍,花了11萬,欠了4萬元債務。

圈舍是修好了,但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錢買豬苗。

“那一個多月心裡乾著急,我每天拉完沙子就到新圈捨去看看,給自己加油。”好在,攢了兩個月錢後,張祥斌終於買來了31頭豬。

一切就緒,張祥斌信心滿滿的開始養豬,但真正實踐起來卻困難重重。

本來以為只要喂吃的就行了,結果前三天就死了3頭,張祥斌慌了,立刻求助有經驗的朋友現場指導,之後自己也從網絡、書籍上學習,甚至頻繁跑去購買飼料的公司參加培訓,惡補養豬知識。努力終有回報,四個月後,28頭豬出欄了。

“豬全出欄了,給了我很大的信心”為了專心養豬,張祥斌拉沙子的活被迫減少了。張祥斌說,父母本就不支持當然也不幫忙,有時候張祥斌拉沙子外出趕不回來,豬喝不上水,其實就是擰一擰開關的事情,都沒人去。

“我拉完沙子上去一看豬口渴的樣子心裡真不是滋味。”養豬兩年,張祥斌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豬娃,不管多累,育肥和防疫一樣都不落下。為了發展,他決定嘗試自繁自養的模式,2016年、2017年先後買了母豬和公豬,在經歷了一點挫折後,2018年母豬產了13個豬仔,產仔數量從個位數到十位數的增長,這對張祥斌來說是一件大事。

同年,他也被推選為村主任。司橋鄉也開始著重培養這個年輕的力量。11月,張祥斌在司橋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靜寧縣富康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村上集體經濟承載體,司橋鄉為其合作社注入24萬元發展資金,張祥斌也藉此逐漸走上了規範、專業的養殖道路。

2019年村級支書、主任一肩挑實施後,張祥斌任唐岔村副支書,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為黨員致富帶頭人作用的發揮。

“作為村幹部,也是一名黨員,肩膀上有了擔子,心裡得有老百姓。”面對靜寧縣聚焦脫貧攻堅這項“一號”工程,張祥斌也在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給老百姓的豬價低於市場價100元;幫助貧困戶以較高價格賣掉豬;儘量收貧困戶種的玉米飼料;組織養殖戶進行培訓......“為了村裡人都能發展起來,捨棄一點利益沒什麼。”現在家人也支持並且幫他一起經營,年出欄穩定在120頭左右,銷售不愁,尤其2019年迎來了一個價格高峰期,讓張祥斌一下有了15萬的盈餘。

與此同時,司橋鄉為了真正攪活合作社這一池春水,今年投入了10萬元,用於再建母豬繁育棚,購買產床、定位欄等主要設備。

“這個項目五一就開始實施,估計建成後至少年出欄400頭,收入在80萬元左右。”提到即將實施的擴建項目,張祥斌說,鄉上的支持猶如給他的養殖事業插上了翅膀,讓他的發展更快更穩,也能更好的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來源:靜寧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