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省”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正確解讀“存錢”!

之前發表過一篇關於存錢的文章,大致講的是存錢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但是在評論中,有人說了這麼一句話,內容是:“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這是窮人和富人本質的差別”。其實看了這句話之後我並沒有急著去反駁,而是自己好好思考了一番。二者說的都有道理,只是立場不同,那麼該如何正確解讀“存錢”的概念?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分析一下。

“錢”是“省”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正確解讀“存錢”!

說實話,富人每天考慮的的確是賺錢,但是這就代表普通人存錢是錯誤的做法嗎?其實也不是,當你無法提高自己收入的時候,存錢就是財富積累最快的方式。因為你沒有辦法靠著收入的提高來增加自己的財富儲蓄,那就只有存錢。富人講究的是錢生錢,但是你沒有錢,又怎麼做到錢生錢呢?存錢,其實是為了更好的開始,有了錢之後,我們才能讓錢生錢,然後才能說錢是賺來的。

也就是說,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它們是存在一定順序的,窮人不存錢,要怎麼應對風險的到來?要怎麼去投資?存錢只是開始,是一切投資的根源,如果不選擇存錢,那就只有融資,但融資的風險有多大,想必也不需要小編多說了。存錢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財富儲蓄,有了財富儲蓄之後我們的開銷或者投資才能開枝散葉。

“錢”是“省”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正確解讀“存錢”!

如果你不存錢,可能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如果你存錢了,那麼你還可以選擇在什麼地方消費,或者是在什麼地方投資。這才是存錢和不存錢的本質區別,而不“賺出來”和“存出來”的區別。存錢,不是為了致富,而是為了讓你有“錢生錢”的資格。就好比人們常說大學學歷沒有用,因為他們參考的方式是大學學歷不值錢。但是你根本就不明白本科學歷的意義在哪裡,它只是門檻,一個可以進入大企業的門檻而已,有些企業需要本科學歷起步,而你沒有,就沒有競爭的資格,而不是說本科學歷就等於錢。

“錢”是“省”出來的,還是“賺”出來的?正確解讀“存錢”!

存錢也是如此,它只是讓你有一個“資格”而已,有了錢你才可以投資,沒有錢,那麼投資就和你遙遙無期。所以說,人們判斷存錢的標準就不對,又怎麼能有正確的答案呢?我更認為,先存錢,後賺錢,這才是正確的解讀,這兩種說法是可以共存的,而不是對立的存在,之所以現在成為兩個觀點,就是因為人們參考的標準不一樣。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出自於一個觀點,那就是資金循環。

存錢其實也是循環的一部分,只不過拉長了循環的週期而已,就好比一個人的經歷一樣,你說一個人的前半生是平淡地,而後半生是精彩的,這樣的說法對嗎?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錯,他都是一個人的經歷。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