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架構調整,組建戰力兇悍的大兵團和艦隊;轉股引鳳,吸引巨頭聯姻入場;騰雲展翅,分食新基建萬億紅利。

撰文/陳紀英

排版/GoGo

在新基建、雲計算、5G紅利、互聯網+等諸多利好交匯的超級風口,矗立著全球新一代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業智能應用服務商紫光股份。

4月24日,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發佈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紫光股份營收、利潤均有可觀增長。

具體而言,2019年紫光股份銷售收入達到541億元,同比增長11.92%;尤為亮眼的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及服務收入,同比大漲33.25%,達到290億元;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利潤則達到了18.43億元,同比增長8.08%。

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營收利潤的大漲,是業績和實力的變現。第三方權威機構IDC和Gartner的報告顯示,紫光股份在企業級WLAN中國市場、刀片服務器中國市場、企業網交換機中國市場、路由器中國市場等關鍵領域,均處行業第一或者第二位置。

資本市場上彈跳騰躍,業務佈局上縱橫捭闔,最近紫光系動作頻繁。4月8日,紫光集團宣佈了重大組織架構升級,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紫光股份旗下的兩家子公司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聚焦“雲+智能”業務;4月10日,紫光股份宣佈,在實際控制人身份不變的前提下,轉讓17%的股份,意欲引入重要戰略資源。

組建大兵團,引入戰略投資,歸根結底,是為了圖謀大市場和大發展——恰逢萬億新基建紅利正要釋放之時,紫光集團以航母級別的“戰鬥群”投入這場戰鬥。

1

組建大兵團:大象起舞之道

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其邏輯是集中優勢資源,組建大兵團,多單元協同作戰。事業群整合紫光集團旗下雲網板塊的新華三集團、紫光雲技術有限公司、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紫光軟件系統有限公司,以提升覆蓋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視頻雲、軟件服務等領域的整體能力。

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其實,類似這樣的大兵團作戰,是巨頭們的集體選擇,也是集團公司發展成為行業巨頭的必然產物。

公司發展壯大,業務必然多元乃至交叉重複,把具備關聯、協同、互補等關係的業務單元,重新排列組合為事業群(或事業部),業務架構更為清晰,組織效率也更為高效,整體競爭力更強勁。

可以類比的案例比如三星。三星集團旗下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觀光、文化等諸多領域,分別由幾大事業部統領。

2015年,三星集團特意以“觀光旅遊事業部”牽頭,由三星會長李健熙之女李富真帶領旗下的新羅酒店、新羅免稅店與愛寶樂園等觀光旅遊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在上海與攜程、中國國航等企業簽署一攬子戰略合作方案(例如通過攜程預定的優惠力度加大,國航旅客享受購物觀光的優惠等),有效拓展了中國訪韓遊客在三星旗下公司的觀光消費的整個產業鏈市場(涵蓋酒店住宿、購物、遊樂等領域)。

其實,中國的巨無霸公司也早有這種佈局:騰訊的業務極為龐雜,涵蓋社交、遊戲、門戶、雲計算、金融科技等等,2018年,騰訊進行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所有業務劃歸六大事業群。同樣,事業群(或稱“事業部”)在阿里百度也是如此。

回望紫光集團, “從芯到雲”的產業鏈完整,海內外員工超過4萬名,作為行業的領航者,此時成立事業群、籌建大兵團,正當其時,恰如其分。

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其次,事業群,有助於公司在內部進行更好的資源協同,減少重複性浪費,規避內耗和內部競爭。

騰訊過去在內部推行賽馬機制,儘管內部競爭激活了企業活力,但是也導致山頭主義蔓延,騰訊2018年重組六大事業群,正是為了推倒組織牆、部門牆。

同理,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成立後,在技術、品牌、市場與服務層面全面統一,以全新的“紫光雲”品牌面向市場,幾大業務單元協同後,將在供給側升級中達成乘法效應。

此外,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的成立,也是基於現實考量。企業市場、政務市場的需求比較複雜,需要多部門配合,事業群能夠通過整合內部的服務和產品,輸出一站式的一攬子的解決方案,適配不同業務,不同場景,不同客戶,可以提升用戶體驗。

如今,私有云和公有云的邊界已經消失,企業和政務客戶需求多元,應用場景多元,比如,不少大型企業一般外圍業務適配靈活的公有云,核心敏感業務堅持私有云,類似的“公私兼需”現象並不罕見,作為服務端的紫光集團自然必須“公私兼顧”、“公私合營”。

此外,在萬物互聯的IOT時代,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也經常相伴而行,底層的數據能力、計算能力,與前端的智能化應用珠聯璧合,首尾相連,不可分割,尤其是在To B、To G 市場。

綜上,紫光此次組建“雲智大兵團”,深度整合新華三集團、紫光雲、紫光華智以及紫光軟件系等公司的能力、產品、資源、技術,也是為了順應雲智協同的大趨勢,更好服務、賦能各行各業。,

2

瞄準新基建:紫光踏上黃金賽道

此番組織架構調整,恰逢新基建紅利蓬勃欲張之際。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集團,已經做好了“參演”新基建大戲的準備。

所謂的新基建,即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以5G、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明確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據國金證券預估,保守估計,2020年,狹義新基金投資規模將超過萬億,重點領域包括5G、軌道交通、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等。

紫光集團,恰好盤踞於新基建的風口地帶。其中,在新基建的萬億投資中,僅5G領域2020年的投資規模就高達3000億,到到2025年,有望累計帶動投資規模超過3.5萬億。

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而紫光股份及旗下新華三,恰恰是5G賽道上速度最快的選手之一:今年3月底,新華三在5G市場再添碩果——首次在核心層、匯聚層以及接入層全標段入圍中國聯通智能城域網集採,總體份額位居前三位。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紫光股份董事長、新華三首席執行官於英濤,對於5G市場,也是勝券在握,“在5G時代,新華三將擁有更多機會”,一方面新華三面向運營商的5G組網不斷擴充自身產品能力;另一方面5G讓運營商逐漸轉向企業級市場,而行業應用正是新華三的優勢領域,5G企業級業務將是新華三聯手運營商共同開拓的核心領域。

而中信建投在今年3月發佈的研報中,也相當樂觀地預測,隨著5G紅利的快速變現,“未來2年左右,紫光股份來自運營商的收入貢獻,有望從 2018 的不足10%提升至 20%-30% ”。

組建大兵團,搶佔大市場,​紫光“陽謀”萬億新基建紅利

除了5G領域,在新基建萬億投資中,國金證券預估,軌道交通領域的2020年投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之巨。而招商證券更為樂觀,預測軌道交通的2020年對應投資規模可能高達6207 億元。

在這一領域,新華三項目經驗豐富,已經打造諸多技術先進、成效顯著的行業標杆式案例,其應用方案已經落地於上海申通地鐵、溫州S1線、西安城鐵、成都地鐵等多地數字城軌建設項目中。

而剛剛成立的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則定位於“智能時代百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合夥人,以雲與智能融繪數字未來”,廣覆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視頻雲、軟件服務等領域,一個雲網融合、全面雲化的生態服務平臺呼之欲出,也是對新基建國策的呼應和萬億機會的把握。

架構調整,組建戰力兇悍的大兵團和艦隊;轉股引鳳,吸引巨頭聯姻入場;騰雲展翅,分食新基建萬億紅利。

紫光掌門人趙偉國一直致力於打造中國科技領域的航母艦隊。他曾經這樣生動描述紫光集團的架構:“紫光不是一個企業,紫光是一組企業;紫光不是一艘航母,是由包括航母在內的各種艦隻組成的艦隊。”

如今,這隻艦隊正在不斷調整和編隊,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