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有何深刻的寓意?

老孫遁世無悶


唐朝時期,詩人許渾考中進士,做監察御史。他在秋天的傍晚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見太陽西沉,烏雲滾來,涼風陣陣,於是即興作詩《咸陽城東樓》:“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原詩

《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 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 故國東來渭水流

話說詩人正在憑欄送目,遠想慨然,那一輪平西的紅日,已然漸薄西山,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見一片雲生,暮色頓至,不一時,已經隱隱挨近西邊的寺閣了;雲生日落,片刻之間,“天地異色”,那境界已然變了,誰知緊接著一陣涼風吹來城上,頓時吹得那城樓越發空空落落,蕭然凜然。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將雲、日、雨、風四個同性同類的“俗”字連用在一處,而四者的關係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自然,如此的流動,卻又頗極錯綜輝映之妙。雲起日落,雨來風滿,在“事實經過”上是一層推進一層,井然有序,將“形勢逼人”很自然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身臨其境的人們必定要作出自己的選擇:觀望、迎頭而上還是退卻?“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是這樣一種意境,後人多借用到政治鬥爭的形勢緊迫、或突發事件的暴發前夕等方面的先兆。


老張打卡北京城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有何深刻的寓意?

(原創)“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唐代詩人許渾巜咸陽城西樓晚晀》這首七律詩。

許渾,大約出生於七百八十八年,卒幹八百五十八年,字用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人。文宗大和六年進士。曾任郢州、睦州刺史等職。他學習刻苦,身體多病,其性趣愛好山林泉水,晚年因病退居京口丁卯澗別墅,後人因此稱為“許丁卯”。他作詩專攻近體詩,特別長於律詩。他的詩描寫山林田園和豋高望遠為多數,並且以對偶工整、詩律純熟為特色。他的詩被杜牧所推薦。據當代評論他的詩缺乏精闢的警策,句聯多復出,愛用“水”字,故而後人有“許渾千首溼”的譏諷。其詩作誤入杜牧集者較多。有《丁卯集》留世。

這是作者的一首懷古之作。

二、原詩及詞語賞析

一上高樓萬里愁,

兼葭楊柳是汀州。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

故國東來渭水流。

詞語賞析:

“咸陽”,秦時都城。

“兼葭”,水邊生長的蘆類植物。

“溪雲”,地名,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

“蕪”,荒蕪。指雜草叢生之地。

“行人”,過往的人。本詩中作者自指。

“當年事”,過去了的事情。詩中概嘆的秦漢興亡之事。

“故國”,咸陽古都。

三、試譯如下:

登上咸陽古城之上,

頓起萬里蒼茫愁帳,

水邊沒長穗的蘆葦,

和那青青的楊柳樹,

好象江南故鄉沙洲。

溪上片雲突然疊起,

夕陽墜落寺廟背後,

預示山雨即將襲來。

山風也鼓滿了西樓。

鳥兒叫著騰空飛起,

暮色草叢西風殘照,

秦時禁苑更加慘愁。

蟬在樹技頭黃葉上,

鳴叫這肅殺的晚秋,

悽勵著漢代的官闕。

歷朝歷代不斷更替,

來往行人不用探究,

我從東面來到故國,

這古時都城的繁華,

隨日夜不停的渭水,

默默無語向東流去。

四、賞析:

這首《七律》是作者在一個秋天的傍晚,登上咸陽城西邊的古樓,向遠處眺望,眼前的景物,以及歷史的遺蹟,勾勒出作者從古至今的無跟思緒,寫下了這篇動人而又蒼涼的懷古之作。

首句從縱逸萬里,次句收挽於眼前,一遠一近,打開了一片愁思滿懷的廣闊空間。當作者憑欄放眼,眼前出現了“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使讀者有如與作者一道登上這千年的古樓,置身於即將來臨的風雨之間。

這時,看到殘陽下的秦苑漢宮,鳥兒鳴叫下的荒蕪草叢,蟬兒在高樹枝頭的黃葉上發出悽勵的叫聲,一種蕭條滄桑之感由然而生。然後,作者以“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作結,發出了深沉的嘆喟。

詩人豋臨嘆喟的有空茫的"萬里愁“,也有悠悠長長的千載思緒。這種愁和思緒的憂以及興亡之嘆,融成了這首登臨弔古詩渾厚的內涵和高遠的意境。讀起來感到有點沉悶和壓抑,是隱含在落日沉閣和山雨欲來之中。它許象徵著詩人看到晚唐社會逐漸衰落和由此而產生的社會動亂,將對人民帶來的不安吧!

作者檀長抒發懷古之作。他的懷古詩作歷來被後人景仰,被比喻成“驪龍之照夜”,也就是被喻為稀世之寶石。這首詩歷來也被後人稱讚。

這首詩基調是十分沉悶的。其實,到了晚唐時期,戰亂不斷,國運衰落,對於一個關心國事的詩人來說十分耽憂,“山雨欲來風滿樓”,預示著國家將要發生重大變化的含蓄表訴。這才是這首詩中的沉重的含意。


高樓避愁


關於“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有何深刻的寓意?我個人理解,從字面上並沒有深刻寓意,只是雨還未到,狂風先吹滿了樓閣。

據記載;整首詩出自晚唐詩人“許渾”之手。許渾的別稱“徐立軍”,在晚唐也稱的上,小有名氣的詩人,曾有詩千首之名傳,與杜甫比肩齊之說。但我個人覺得,他並沒有李商穩,王安石,王昌齡等人名氣大。據說許渾最擅長的,是七五言律詩,下面一起欣賞他的七言詩。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從上邊這首詩,我們可以理解到;我一登上這個高樓,不由自主的心生萬里愁緒,眼中的水草,楊柳,就像是江南的汀州。

溪雲突然升起,紅日也落在寺閣之外。山雨還沒到,狂風卻吹滿了整座咸陽樓。

在黃昏時刻,雜草叢生的園子裡,百鳥照樣啼鳴飛翔。深秋的到來,滿枝枯葉的樹上,蟬鳴啾啾。

來往的過客們,不要問以前的事,只有這渭河水,一如既往的向東流。

至於“山雨欲來風滿樓”,作者的本意是,雨還沒到呢,狂風先吹滿了咸陽樓。

我們現代人,隨著思想和文化的進步,將這句詩形容為;事件的預兆。比如;夫妻之間因各種原因鬧矛盾,先是絆嘴吵架,分居冷戰,再到互不相讓,矛盾激化,乃至調解無效,最後的結局離婚。

在大的事件來說,凡事在變革前也是先有預兆的,這個預兆是什麼呢?就是用輿論宣傳,宣傳前者怎麼怎麼不對,必須要糾正,若不糾正有什麼危害等等。再看有關人的反應,察言觀色,能夠勝算,即成定局。歷朝歷代亦如此。

結束語

“山雨欲來風滿樓”,深刻的寓意為,凡事在變革並前都有預兆,這是事件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個客觀規律,學會辯正的分析處理事務,準確的認識到各種預兆,多一些理解和寬容,防止和避免矛盾激化升級。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題主。同時也謝謝系統約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