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王朝 · · · · · ·

吳哥王朝 · · · · · ·

王朝成盛世,天下奇觀。今人念昔人,睹物思人。

歷史篇

品歷史如飲白水,越是無味就越有味道。

吳哥王朝是柬埔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它存在於公元9世紀至公元15世紀初。

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自15世紀後便銷聲匿跡,直到400多年後,1860年的一天,吳哥都城重見天日,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

吳哥王朝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國王是“闍耶跋摩二世”。當時的國家已經分裂成南北兩個真臘: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所以,動盪不安的環境造就了一個國王俘虜。

需要強調的是,闍耶跋摩二世是一個俘虜,但並不是一個亡國奴。作為俘虜後的闍耶跋摩二世雖然生活並不差,但這位“國王”並非樂不思蜀。

終於在公元802年的一天,闍耶跋摩二世成功逃脫。闍邪跋摩二世出身水真臘,逃回國內後,被舊臣們擁戴為王,國家脫離夏連特拉王朝宣佈獨立,將吳哥選定為國家中心。

吳哥地區憑藉荔枝山的地理優勢,一方面可以修城築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進行軍事防禦。

與此同時,洞裡薩湖有著豐富的淡水資源,憑藉此等優勢,吳哥國民可以放心的安營紮寨不愁吃喝。自此以後,歷代國王在這片土地上統御著臣民,這裡被稱為“吳哥王朝”。

元代周達觀著有《真臘風土記》一書,詳細記錄了吳哥王朝時期的境況,成為現今破解吳哥文明的依據。公元1858年,亨利·穆奧到湄公河流域進行考古探險,發現了吳哥遺址,吳哥遺蹟得以重見天日。

公元9世紀至15世紀,統治者在吳哥城建立了無數的神廟、開鑿了眾多運河,運河將土地分割為稻田,奠定了吳哥城的農業基礎。

公元13世紀,元代華人開始掀起進入吳哥的高潮,其中不乏政治移民,很多不滿元朝統治的人移入吳哥,但絕大多數是經濟移民。海上絲路的建立也使得吳哥地區與中國經濟往來更為便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

吳哥城呈現出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意蘊深厚而莊嚴。在吳哥城東南部,曾建有一系列磚石建築,這些建築被稱為羅魯豪斯建築群,現今有三座神廟保存完好,彰顯著吳哥建築藝術的風貌。

吳哥王朝時期建造的寺廟,大致分佈於都城內及周圍區域,現存的吳哥建築群以吳哥城、吳哥寺為代表,共計約600座建築。

闍邪跋摩二世後,闍邪跋摩三世繼位,這位國王沒有突出政績,統治期間國家政局相對穩定。11世紀初,蘇耶跋摩一世奪取王位,將領域擴展勢力到湄公河下游和老撾的琅勃拉耶,蘇耶跋摩二世時代吳哥版圖延伸到今馬來半島東岸。

闍耶跋摩七世時,吳哥成為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疆域涵蓋了今泰國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地區。1431年,泰族諸王國攻陷吳哥王朝的首都。1434年,索里約波王時期遷都金邊。

從公元802年—1432年,前後630年間,吳哥王朝前後共有25位國王,他們領導吳哥人民書寫了吳哥王朝的興衰,也締造了燦爛的吳哥文明。

吳哥在經歷了盛極一時之後,開始走向衰落,具體衰落的原因,至今沒有定論。一種猜測是因為戰爭所致,暹羅阿瑜託耶王朝曾三次侵略吳哥,最終使得首都遷移到了金邊。此外,有人將其衰落歸結於宗教,也有人歸結為瘟疫流行,眾說紛紜。

吳哥王朝已成往事,昔日繁華屹立至今,令人神往。

吳哥王朝 · · · · ·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眉上珠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