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在線支付,異地怎麼進行幾百萬的交易呢?

在古代中國幾萬兩甚至幾百萬兩銀子的交易怎麼搞,那個時候又沒有支付寶,微信,重點是也沒有花唄!

我們都知道貴金屬,比如說銅錢、銀兩在中國被流通了2000年左右,從唐朝到滿清,大部分時間裡面,朝廷規定1000文銅錢等於一兩銀子,這1000文銅錢的法定重量是3.2千克,偏偏中國這個地方盛產銅,又不盛產銀,這就意味著絕大部分時候大家用的都是銅錢,如果交易額達到一萬兩,差不多就要把錢裝滿一輛五菱宏光了,而且別忘了在古代民間,因為政府公信力不足,銅錢和銀兩的匯率經常不是朝廷規定的匯率,滿清道光時期一兩銀子要兌換1700文錢。

古代沒有在線支付,異地怎麼進行幾百萬的交易呢?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是100萬兩金額的交易,一個五菱宏光的車隊都可能不夠,中國古人怎麼解決遠程交易呢?在唐朝時期,長安城出現了一種叫“飛錢”的憑證,中外商人在長安把錢交給各地的代表處,然後拿出這個憑證就可以兌換現錢了,不用你把現金帶到別的地方。從宋代開始,朝廷還設置了專門的官方服務機構“便錢務”這個機構專門負責幫商人在異地兌換現金,而且從宋朝開始這種異地兌換現金的憑證不止一種,還有交子、寶鈔、銀票,可以說這種憑證已經成為一種有價證券,部分具備了貨幣的交易功能,而且都被官府嚴密控制,於是朝廷就要來割肉啦!

古代沒有在線支付,異地怎麼進行幾百萬的交易呢?

北宋時期,朝廷規定,異地兌換現金的憑證交子必須由官府來發行,以三年為一界,每界發行約125萬貫,定期回收,且備有準備金,可以說“交子”在無形中已經被朝廷看成了一種紙幣,這種紙幣的發行量必須被朝廷嚴密控制,但是從北宋到南宋朝廷發行的交子,從來就沒有按照自己的規定來,比如說北宋,宋徽宗時期,僅1103年一年就多印了交子1000多萬貫,超發貨幣將近10倍,後來的蒙元、大明、滿清三朝,朝廷都喜歡超發異地兌換憑證,或者說喜歡超發紙幣,超發紙幣的結果就是民間通貨膨脹,各種物價飛漲,蒙元時期的王惲面對紙幣超發就說過,印造無算,物因踴貴而難買。中國是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而中國的官府製造通貨膨脹也比歐洲早了400多年。

古代沒有在線支付,異地怎麼進行幾百萬的交易呢?

或者這麼講,在官府的刻意製造下,從宋朝到滿清,中國的物價大部分時候都是高的,因為我們有這麼一個領先世界的傳統,給官府這麼一搞,異地換錢的憑證不斷被貶值,老百姓都不怎麼相信官府出具的憑證。到了明末,清初,徽商崛起商號匯票開始流行,這種匯票由商號來開出,可以在異地分號兌換金銀,而且信譽很高,再到了滿清時期,錢莊出現了,這個地方通過兌換紙鈔銅錢賺取其中的差價,以此來盈利,你想一想,官府開具的異地兌換憑證是為了撈錢,一撈就可以撈到你破產,太殘忍了,而民間的錢莊也是為了撈錢,但好歹撈得光明正大,而且還不多,如此一來,大家都拼命的往前莊靠攏了。到了滿清乾隆年間,錢莊搞起的信貸業務還出現了早期的信用卡,在滿清時期一個錢莊成立之後,老闆會派人給有錢人送上“經摺”,請求他們存一筆錢,在這個“經摺”裡面,“經摺”會寫明,用戶可以透支消費多少錢,這就等於是今天的信用卡了,如此一來,異地消費就更加方便了!

古代沒有在線支付,異地怎麼進行幾百萬的交易呢?

​不過這裡就有個問題了,異地消費當時又沒有全國聯網,如果有個人拿個假的憑證到異地去換錢,這個怎麼辦。從1826年開始,各路錢莊採取密押制度,密押以詩句來對應憑證開具的日期,這些詩句一半在收錢的手裡,一半在錢莊那裡,取錢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密押,你就不可能把錢拿出來,以日升昌這個機構為例,近90年間,這個地方沒有發生過一起憑證被冒領的現象,可見保密制度確實被嚴格執行,因為什麼事都不重要,錢最重要。從清末到民國,雖然現代銀行制度進入了中國,但在上海、廣州、汕頭這些當時的一線城市,除了有外資銀行,還有數不清的傳統錢莊,可見錢莊的信譽深入人心。 2002年之後,隨著銀聯、支付寶、微信的出現,跨地區支付越來越便捷,一個指頭幾秒間就能搞定支付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