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屠苏何人知——解读屠苏

千古屠苏何人知——解读屠苏

确是千古屠苏。

《荆楚岁时记》为南北朝梁宗懔(约501~565)撰。里面记载:“俗说。屠苏草庵之名。昔有人。居庵中。除夜遗闾里一贴药。令井中浸之。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一家饮之。不病瘟疫。饮必自幼。云少者得岁。故先饮。老者失岁。故后之。”谓曰:屠苏酒。

又有记:唐人孙思邈有道术。……屠苏思邈庵名。(元 王莹撰 群书类编故事卷二 时令类 饮屠苏酒)

说相传屠苏,起始于晋(又传流行于晋),那时有一位医者,每到除夕夜便分送给众邻里一包草药,教大家缝于布袋里,投入井中,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酒,全家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能增强免疫力不会得瘟疫。饮屠苏酒须从年龄次序,由幼及长。祝贺幼者得岁得饮,长者又能得饮。寓意爱及幼小故先饮,期望像长者一样康健,祝愿家族团聚长长久久,幸福吉祥。

虽有配方,却不知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医生居住的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酒。又传说此医是孙思邈,其屋名为:屠苏思邈庵。

《岁华纪丽》中记载,屠苏是指草庵,因为在这里酿的酒,所以称屠苏酒。屠,割;苏,腐。合意为:割腐草为药。引申为用草本复苏长成后炮制过的药草泡酒,即"屠苏酒"。


千古屠苏何人知——解读屠苏

渐渐,屠苏的民间形象更加丰富多彩:相传屠苏酒是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首创,被同时代的张仲景、后世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家所推崇,并被众多医药典籍传载、发扬,相传疗效显著,由此奠定了千年民间实践口碑,使其具有至上权威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之,人们新年之际世代相传形成了习俗。

虽然据医史学家考证,华佗的完整本医著和医案已佚,流传下来的部分配方中没有确切记载。但华佗体恤民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五禽戏”,发明麻沸散,辅以轶事典故中传奇、专业的医学精神和亲民的民间形象的缘由,我猜测大家更愿意相信在屠苏酒的配方使用和习俗建立推广惠民方面,是这位神医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虽只是我国古代至尊医者中凝结着我们尊敬崇爱的一个代表,正是这些无数医者世代传承自己的至高初心使命,才有了百姓幸福的健康保证。

千古屠苏何人知——解读屠苏

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图,字形像画一样,寓意精美独特。屠:亡者被土埋葬不见天日,倒置强调。特别是“苏”像是一个拥有了鱼儿那样富裕生活的人,去在高高的山上采药材,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还在做艰苦的探寻采集和应用研究以不断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屠苏产生的背景就是这口古井,智慧的医者施爱救民的地方:人们取水做饭、沐浴、洒扫庭院和和酒依次饮用。

屠苏的时代形象,如此伟岸闪烁:水乃生命之源,古之上医,治未病,施治于丼,恩泽于民,开年之处即引导百姓管理家族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远离各种疾患,民意流传,感恩千年。

古往今来,屠苏的历史形象的奠基和发扬,更多地还是来源依靠于中国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文化传承者和权威医者的认同和推广传播。 能建立起如此良好彼此信赖长达千年之久的医民关系,建立健全中国古代的防疫习俗文化,此丰功伟绩令人惊讶称奇,堪称世界医学史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