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該選一流專業,二流大學,還是一流大學,三流專業?

當年,填志願的時候,爸爸要我選師範類的大學,這樣出來後就可以留在本縣內教書了,不用大老遠地跑到其他大城市去打工,避免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幾趟家的命運。

那時候的我,其實意願是跟我爸爸所期望的嚴重相背的,而相背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做老師發不了財,若我真做了老師,那麼我的未來還有什麼可能去當富豪呢?還有什麼機會讓整個家庭富裕起來呢?

志願該選一流專業,二流大學,還是一流大學,三流專業?

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天真可笑,當年的自己居然對未來抱著那麼大的期望,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大富豪。

其實那時剛得知高考分數,而將要進行志願填寫的時候,我除了知道做老師無法發財之外,對於未來行業以及職業方面的瞭解,那是非常有限的。

有些同學說未來要是做老師的話,雖是不賺錢,但是貴在穩定,而且運氣好的話,做老師還比做公務員要更加的輕鬆。可是,在未來的工作上,穩定與輕鬆並不是當時年少氣盛的我所需要考慮的因素

有人說計算機軟件編程現在是熱門,未來也同樣是熱門,也有人說網絡安全才是未來,同樣生物科技,還有汽車能源方面也大有前景。

無論怎麼樣,那都是未來的事,那時的我雖沒有遵從爸爸的期望,但卻聽從了一些權威,選擇了自己的興趣,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專業。後來,我將自己的第一志願交給了生物類的專業,然後第二志願交給了化學類的,第三志願才是計算機類的。

最終第一志願敲定,我被一家本科大學的生物工程專業錄取了,而被錄取後,我馬上去網上詢問,並搜索一切有關於自己的專業的相關看法。看完之後,我整個都低落了,為什麼憑藉自己的感覺以及興趣選出來的這個第一志願的專業會被那麼多的人唱衰。

志願該選一流專業,二流大學,還是一流大學,三流專業?

其實,包括生物類的在內,被唱衰的專業會有很多,比如哲學社會學類的,心理學類的,歷史類的,還有金融類的,它們都是畢業後較難找到相對應的工作的專業。

對於較難找到相對應的工作是很好理解的,比如說哲學,這是一門經典的空有理論而嚴重缺乏應用場景專業,當前能想到可供哲學類專業對口的工作,數起來連手指都不用扳。又比如看起來很有錢景的金屬學專業,粗略地瞭解,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讀了這個專業出來後,可能會整天穿著高大上的西裝領帶並時常出沒於各大商業機構與各大高管老闆高談金錢投資項目,談發展方向。可又有誰願意去想象,實際上這工作出來後大概也只能做個銀行的大堂經理,或者是理財顧問而已。但是若做大堂經理或者理財顧問,那還不如去賣保險做信貸業務員賺得多。

當年選擇了生物工程,雖一直以未來最具前景的專業之一來安慰自己,但心裡卻也一直擔心著畢業後找不到相對應的工作。

其實擔心自己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是沒有必要的,畢竟當前有很多的工作並不需要太專業的知識水平,而僅是需要泛專業的知識基礎即可,不過要找到真正屬於高薪類的工作,那確實是非常難的。

以當前畢業生就業薪資水平的情況來看,行業是決定一個人薪資高低的基礎,因此從這一點上看,很多需要填寫大學專業志願的學生需要清楚的是,專業是志願選擇的首要考慮因素,其次的才是大學

不過這話通常僅適用於普通的高等院校,因名氣高的高校通常所需要注重的就是綜合的素養能力,這在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會較一些普通的高校的低。因此,在一定的區間範圍之內,專業的選擇應該要排在首位,其次才是去選大學。

有很多人說,到了大學是可以轉專業的,所以大學的名氣才是首選。這話是沒錯,可實際上有些大學為了班級生源的均衡性,到了大學不是說想轉就能轉得成功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當前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進一所全國綜合排名為第50名的大學裡面學地理學專業,而另一個選擇是進一所全國綜合排名為150名的大學裡面學軟件工程,假如這兩個需要選擇的專業既不是你的興趣專業,也不是你討厭的專業,那麼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在全國綜合排名為第50 名的大學,那是非常有名氣的大學了,而對於那個排在150名的大學,可能不過是在其所在的區域範圍內有名而已。對於你到底是怎麼選擇的,我不可能知道,而我能知道的是,若是給當年的我選擇的話,在極大的可能上,我會選擇綜合排名在第50名的那所大學,然後進去修地理學專業。為什麼我會選擇它呢?原因非常簡單也非常粗暴,那就是它的名氣要遠大於排在50名的那所大學,上它,我肯定更有面子。

面子當不了飯吃,今天的我或許會後悔當初的選擇(雖然專業佔主導的影響因素,但很多人綜合的現狀卻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只能用“或許”來說明我會不會後悔),因為你所上的大學只能給你一時的榮耀,而伴隨你一生卻極有可能是你的專業(大學畢業後,不從事與自己本專業相關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在這裡只能說是“可能”,而不能絕對)。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選擇的專業所必然要首先考慮的是未來就業以及就業後的經濟收入問題,其次才是興趣愛好。當然也有很多把興趣愛好放在首位的,從開始選擇到參加工作的這段時間,這樣把興趣放在首位的選擇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但是可能出現問題的將是在參加工作之後。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很多人都期望著自己的專業能與未來的工作對標,即是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興趣,可實際上這種情況卻只能是少數的存在。

僅有40%左右的人畢業後是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的,還有很多的大企業招人僅看985或者211,這都是存在的事實。自己所學的專業雖然不要求與未來的工作崗位能有多高的匹配度,但專業往往註定的就是未來自己從事領域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相信會有很多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去分析,而我個人的立場僅是以大部分非超級名牌的大學畢業角度去看而已,因為從某種程度上看,企業看人才更看重的是超級名牌的大學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而看非超級名牌的大學則更側重於專業性的技能,尤其是工科類的。

志願該選一流專業,二流大學,還是一流大學,三流專業?

很多人到了真正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工作就僅僅是工作而已,若是還是像當初那樣想將工作當作是興趣,這顯然很難的。

因此,專業的選擇就如同未來行業的選擇,它是在充分考慮到個人興趣的基礎上,然後去衡量未來可能最有利於自己發展的一個專業的決定

因為,我們需要明白,有些選擇(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硬件設施)是註定陪伴自己的一生的,而自己的狀態,即是自己的興趣,自己的認知以及自己的態度(這些可以理解為個人的意識)是會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的。

例如,小時候,我們的興趣可能是玩泥沙,讀中學的興趣是看小說,大學時是打籃球,可參加工作後呢?現實的結果可能是,除了要讓自己不停地工作賺錢外,然後發現自己好像已經沒有什麼興趣可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