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01

有一群人,他们天生以抬杠为己任,不分是非,不论对错,但凡想说,一律开怼。

他们就是人人闻风丧胆,退避三舍的杠精,又名不抬杠不舒服斯基。

简单点来说,就是那些抬杠成瘾的群体,他们并不关心事实的观点,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你在朋友圈发了美食九宫格,配上一段超级开心的文字,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这家餐厅。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不点赞就算了,反手就是一记:“这家店其实也就一般,米其林一星都没评上,我上次去的那家才叫……”

你微博转发了爱豆的美照,花式表白比心心。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冷不丁就给你评论一句:“其实从五官上严格来说他算不上帅哥,而且他有好多黑历史吧,追星之前把眼睛擦亮点行不行?”

你收到了追求者的礼物,有点小开心但又不敢太嘚瑟,于是默默地礼物摆在了不偏僻也不怎么显眼的位置。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斜着眼幽幽地给你来一句:“有没有发票啊,别是A货吧,现在男人都爱玩套路。”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们就不想让你好过。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02

杠精们最常用的一个句式就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唱歌超级烂的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个色号巨丑的吗?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你应该换种穿衣风格吗?

……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我想就该这么怼回去:

对,没错就你一个人,你是天地万物之灵秀,你是历史缺失的拼图,你是文明遗漏的珍宝,你是限量款,你是绝版独苗,你是天选之子,你是最后的晚餐,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智障。

别人的生活,什么时候轮到你来瞎比比了,你算是哪根五香麻辣葱啊?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03

而这种为人厌恶的存在,其实自古有之。

比如清初的经学大家——西河先生毛奇龄。

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苏轼先生的一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中有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杠精大佬毛奇龄一看就火了:“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春江水暖就鸭先知,那你把鹅放在哪里呢?没看出来毛先生还有为鹅代言的志向。其实这般无意义的抬杠,根本就只是在抓语言漏洞。

可诗词这东西,本就很难去细究。

否则李太白说“手可摘星辰”,难道还真让他摘颗星星送给你吗,你当你是小苹果啊?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04

若说古人太远,我们再把目光放回到现今。

曾经有一部《中国有杠精》(误)《中国有嘻哈》火了一把,这档综艺里头的张震岳和MC热狗,可以说是杠精本精了。

-张:我觉得不行。

-热狗:我觉得OK。


-张:我觉得很普通。

-热狗:我觉得其实可以。


-张:他可以,那么XX一定也可以。

-热狗:如果他不行,那后面的也不行。

你说Yes我说No,看谁能比谁皮厚。

当然,他们的互相抬杠diss,还能够被理解为是严格做事,为了公平公正。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05

而生活中的那些杠精,就没有被原谅的理由了。

朋友A君之前就跟我吐槽过他的一个同事,实打实的杠精一枚了。

有次杠精同事点了个外卖,外卖小哥准时准点送达,满脸笑容地对她说“麻烦给个五星好评”,她没回答。

正巧也下楼拿外卖的A君和她一个电梯上楼,就听见她在给朋友发微信语音,说外卖小哥长得太磕碜了,偏偏不给五星好评。

然后挑眉笑着给了个一星差评。

外卖小哥做错了什么?是偷吃你的外卖还是没给你准时送达,因为与职业毫无关系的原因就背上一个差评,也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才遇上了杠精顾客。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06

当然,杠精的“光荣事迹”还不止于此。

前段时间公司新来了个挺漂亮的实习生妹子,性格好做事也勤快,大家都蛮喜欢她就都挺照顾,没事就请她喝个奶茶吃个蛋糕啥的。

可没过多久,A君偶然间得知,杠精同事居然说实习生妹子跟大boss有暧昧关系。

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才来多久啊就听说快转正了,大家又都这么照顾她,怎么可能跟boss没关系。

挤眉弄眼,一脸你不懂世间险恶,姐姐给你上一课。

这样的嘴脸,实在令人食不下咽。

可偏偏在杠精们自己的眼中,自己却是真性情、不虚伪。

而事实上呢,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没教养、不识相和惹人厌找借口罢了。

他们永远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俯视着指点别人的人生。

对此,我只想说八个字:杠精你好,请这边滚。

无处不在的“杠精逻辑”,假装自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作者:丫丫,聚焦热点,挖掘观点,保持思考。多平台签约作者,永远在码字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