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虎父生犬子,明朝之亡,完全是敗給了朱棣!

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在老家鳳陽時對民情頗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後,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稱帝。明太祖二十六子,除長子朱標慈孝忠厚大仁大義,十二子湘王文武全才外,其餘諸子皆不肖,包括燕王朱棣(後來明成祖)。朱明一代,先後出了王振、劉瑾、魏忠賢之類一手遮天權傾朝野的大太監,究其始作俑者元兇巨惡就是朱棣。之所以會出現宦官專權、閹黨橫行,最後危及皇權社稷,其根結,就都是從朱棣開始的。

朱元璋虎父生犬子,明朝之亡,完全是敗給了朱棣!

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就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朱棣出生於元末亂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應天府的南京。此時前線傳來了陳友諒進攻太平(今安徽塗縣)的告急文書。陳友諒如果攻陷了太平,並要接著進攻應天。但軍情緊急,朱元璋甚至對這個兒子都來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線指揮打仗去了。當年朱元璋定天下,對宦官專權是有所警惕的。朱元璋汲取前朝教訓,其建國之初,鑑於歷朝歷代宦官誤國的經驗教訓,對宦官限制極嚴。他曾立下規章制度,不許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宦官兼任外臣文武銜,不許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級亦不得超過四品等。他甚至還在宮門前掛一塊高三尺的鐵牌,上面刻有“內臣(即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幾個大字。然而,到了朱棣一朝,情況全然改觀了。朱棣“靖難”之役,多依賴身邊內臣,已是事實;待其大軍逼進南京,又有許多建文帝宮中太監投其帳下。

當年七下西洋的鄭和,原本就是一位太監,其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之一,據說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在此期間,明成祖朱棣還多次委以太監重任,或出使,或為官等。朱元璋早年定下的規矩,已被他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明朝自太祖建國後,太監本是不許讀書識字的,但由於在“靖難”之役中許多平時被建文帝管教甚嚴的太監們私自給朱棣通風報信提供了大量建文帝宮裡的機密情報,給朱棣帶來了莫大甜頭,因此作為回報,朱棣違反祖制破例允許太監們讀書了。至此,明朝皇宮中的太監們,個個已斷文識字、且通曉古今了。這就為他們今後的專權,打下了堅實基礎,宦官擅權亂政的條件已然成熟。畢竟,文盲宦官干政不易。不過,後來也有例外,比如目不識丁的魏忠賢。

朱元璋虎父生犬子,明朝之亡,完全是敗給了朱棣!

再就是朱棣一再戰略失策,徹底毀壞了他老子朱元璋的在經營邊防上的苦心部署,直接導致了後來明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與再後來的滿清入關,從這點上說,朱棣不光是他老子朱元璋的千古罪人,也是他的子孫明英宗、崇禎的千古罪人,明朝之所以會走向衰落與滅亡都是朱棣一手造成的惡果。朱元璋在世時,蒙古勢力雖被趕回蒙古草原,但他們積蓄力量後仍不斷南下,襲擾明朝的北部邊境。為此,朱元璋積極加強北方邊境的防務,親自制定了北方的防禦計劃,建立了塞外兩大戰略軍事據點大寧和開平。他在臨終時還親自授予朱棣北方邊防方略,依託塞前的開平,大寧據點,阻止並吸引來犯之敵,調集明軍主力,從左右兩側實施向心突擊,聚殲敵人使明境內不受干擾和破壞。這一計劃的最大特點是在戰略防禦中採取進攻手段求殲來犯之敵,是積極防禦中最有力的作戰方案。可惜這一優秀的方案卻沒有能實施,而親手破壞它的正是朱元璋令之‘爾實察之’的朱棣。

後來,朱棣在靖難之變初期襲取寧王於大寧,得到蒙古兀良哈三衛的幫助。為酬答其功,公元1403年朱棣遷大寧都司於保定,將其故地並給兀良哈,指望其能防守大寧,成為明廷的藩籬。不料,兀良哈並非誠心歸附,不久便叛離明朝,與之為敵。這樣一來,開平便孤立突出於塞外,兩側暴露,無法立足。只得於公元1430年遷至獨石。這樣一來,原來塞外二三百里的防禦縱深便白白放棄給了蒙古,明朝北方的防禦線便退到了長城一線。朱元璋制定的防禦方案被徹底破壞。而開平成了蒙古軍的進攻出發地域,佔有了戰略上的主動和行動上的自由,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攻明朝。而長城之後就是北京,又無防禦縱深,一處被突破就可直接威脅北京。明朝完全陷入被動的地位。(後來的土木堡之變與清軍入關洗掠就是明證)。

朱元璋虎父生犬子,明朝之亡,完全是敗給了朱棣!

朱棣為鞏固北方邊防,先後五次親征蒙古,又遷都北京,採取‘天子守邊’的政策,可終究擺脫不了戰略上的困境。終明一朝,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始終是明朝沉重的負擔,明朝最終滅亡在入侵的滿清軍與李自成的大順軍的夾擊下。這一切都與朱棣破壞北方防禦的戰略失策所埋下的禍根是分不開的明之亡,實亡於朱棣。明成祖以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對外,凡五徵漠北,皆親歷行陣,假使建文承襲祖業,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國威者無不歸功於永樂之也。”“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