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和非洲人超愛吃的食物,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你敢吃麼

春夏的時候,一下雨或者下雨過後,就能在附近植物的綠葉下發現一種生物,那就是蝸牛。小的時候上科學課,老師都會讓班裡的小朋友自己去田地裡、草叢中抓蝸牛,在家和課堂上進行觀察學習。有的小朋友覺得蝸牛這種小生物非常的可愛,一點也不會覺得害怕;有的小朋友就如臨大敵了,覺得蝸牛黏黏糊糊的實在太噁心了,一上科學課觀察蝸牛就瘮得慌。

你小的時候是哪一種小朋友呢?美食君就是後面的這種小朋友,對蝸牛這種軟趴趴黏糊糊的生物莫名感到恐懼。都說中國吃貨什麼都敢吃,連老外們認為是“生化武器”的皮蛋都甘之如飴,卻對蝸牛“不敢下嘴”。誰能想到這種應該只會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被觀察的生物,卻在外國大廚們的手下成了高級美味?老外們對經過烹飪後的蝸牛十分喜愛,吃起來毫無顧忌,但中國吃貨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它作為一種食材,有些難以接受,無法下手和下口。中國吃貨“不敢下嘴”的食物,老外卻每年吃上萬噸, 真沒人敢吃嗎?

法國人和非洲人超愛吃的食物,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你敢吃麼

我們之所以難以接受蝸牛為食物,是因為這種帶殼的軟體動物自帶黏液,是我們從小進行科學探究觀察的對象,大家從小就已經形成了這種認知,也從沒想過這種小生物能被烹飪食用,突然說這玩意兒能被煮來吃誰也接受不了也不敢吃。但在國外,蝸牛這種生物一直可以被視作為一種食材,因為老外們很喜歡吃,尤其是法國人,他們還會專門養殖蝸牛。因為需求量大,不會去找野生的,也不安全,就自然而然有了蝸牛養殖基地來提供蝸牛給餐廳。

國外的蝸牛樣子也跟國內的差很多,品種個頭都不太一樣,國外的蝸牛好像會大一些。老外們在烹飪蝸牛前,要先把它們放進淡鹽水中泡一下,讓蝸牛將雜質和髒東西吐出來,這種操作跟我們吃蛤蜊前讓它們吐乾淨沙子差不多。將髒東西吐乾淨了的蝸牛吃起來才不會有心理負擔,最常見的烹飪手法就是焗烤。

法國人和非洲人超愛吃的食物,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你敢吃麼

法國有一道非常有名的高級料理叫做法式焗蝸牛:

首先要把裡面的蝸牛肉取出來,殼留著備用,把蒜泥、荷蘭芹碎、洋蔥碎和無鹽黃油、鹽、黑胡椒一起攪拌均勻,塞進蝸牛殼中,再放入蝸牛肉,放進烤箱180℃-200℃,烤八分鐘就完成了。

法國人為了吃法式焗蝸牛,還配備了專門的盤子來盛裝,還有專門的工具以便於取食蝸牛殼中的美味。雖然一隻蝸牛也就那麼一點點的肉,但經過精細講究的烹飪之後,他們仍舊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他們吃蝸牛還講究少而精,一次不會吃太多,也就幾個,慢慢吃慢慢品,中國小夥伴表示這完全不夠塞牙縫的。

法國人和非洲人超愛吃的食物,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你敢吃麼

當然吃蝸牛的烹飪方式不僅僅只有法式焗蝸牛,只是這種烹飪蝸牛的方式最有名而已。白葡萄酒焗蝸牛、紅酒焗蝸牛等等,摩納哥還有蝸牛湯呢!你有吃過蝸牛嗎?擺一盤烹飪好的蝸牛在你面前,你敢吃嗎?

法國人和非洲人超愛吃的食物,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你敢吃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