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美共生的師生關係

理想的師生關係什麼樣?師生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在相互陪伴與相互見證中,享受、發現和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這是教師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切管理措施和行動的意義所在。本期刊發鄭立平關於班主任工作的第三篇——

————————————————————————

不同的師生關係決定著師生不同的學習狀態和生命狀態,影響著教育活動的展開和教育質量。如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

從“師道尊嚴”下的緊張、對立,到“應試教育”下的冷漠、割裂,師生關係走入了“唯分數”的誤區,其重要性被過度追求成績的“唯分數論”掩蓋,逐漸遠離了“潤澤生命,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核心價值。

其實,教師如何認識、處理和建構有價值的師生關係,取決於教師的教育觀和教育理念。

在古代,師生關係的理想狀態表現為“亦師亦友”。孔子與弟子的關係無疑是師生關係的楷模。《論語·先進》記述,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言其志”。子路率先回答,接著是冉有和公西華,孔子對他們的回答都沒有明確表態。曾皙本來一邊聽同學談志向一邊“鼓瑟”,孔子問他,他才放下瑟琴作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聽後很感嘆:“吾與點也。”這段描寫既傳神又動情,形象地表達了孔子與學生的和諧關係:他熱愛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學生對他尊重敬仰,親密無間。正因為有這樣美好師生關係的孕育,才有了孔子師徒生死相依、周遊列國的傳世佳話與文化經典《論語》的傳承。

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常常有一段艱難的征程。受應試教育評價方式的影響,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大、內心急躁,從而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緊張、對立。這種矛盾加劇了班主任的職業倦怠,使其深受其苦,更可怕的是,班主任承受的種種壓力又會通過各種方式轉嫁給學生。正如詩人紀伯倫在《論工作》中指出:“如果你漠然地烘烤麵包,你們烤出的苦麵包只能救半個人的飢餓。如果你怨望地壓榨著葡萄酒,你的怨望會在酒中滴下毒液。”顯然,緊張、對立的師生關係會破壞和諧的教育生態,甚至會威脅師生的生命健康。受此影響,許多班主任經常稱自己是“帶著鐐銬跳舞”。

在知識經濟、智慧經濟、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信息大量產生並迅速傳播。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個性化、泛在化、跨界式、共享式等新型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學習方式的改變導致師生關係隨之發生變化,知識、經驗、道德等授受關係將逐漸模糊,去中心、去邊界的朋友式的民主協商關係、社會角色間的交往關係、研究任務驅動下的同學關係、教育生活中的共同成長關係在日益顯現和建構,師生關係的發展和走向也被賦予新內涵。

因此,我們倡導構建“和美共生”的師生關係。這種師生關係更符合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能使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和”即“和諧”,這是關係建構的前提,也是關係建構的基礎,不僅包括和善、包容等主張,也濃縮了平等、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美”即“美好”,這是關係建構的目的,也是關係建構的願景,包含了科學的方式、途徑、方法等內容。我們很難相信,沒有好的過程能結出美的果實;“共”意味師生雙方的緊密連接、互構、同在;“生”則表達了關係依賴與反哺的生活和生命兩個維度,也表達了不斷生長、生成的狀態。

“和美共生”超越了以往一味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接納、友好、關愛的單方面付出關係,突破了現代社會中泛化的民主、自由,直指師生關係的根本——一起生活、學習、成長,一起在相互陪伴與相互見證中,享受、發現和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而這恰是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的目的,是教師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切管理措施和行動的目的、意義。

“和美共生”的師生關係改變了班主任固有的刻板角色,使班主任從班級控制者變成班級建設者,從被動接受任務、命令的無奈承擔者變成主動創新、研究的快樂耕耘者。同時,它也讓班主任自身成長這個重大問題進一步凸顯。班主任不再一味地認為學生有問題,代之以接納、欣賞、發展的眼光,這樣就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自由,擁有了更多可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使班主任進一步理解教育生活的真諦不是做“紅燭”,而是與學生彼此潤澤、精彩成長、共享美好。

(鄭立平,湖北省武漢成豐學校校長,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山東省首屆十佳班主任、全國十佳班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山東創新教育研究院班主任專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出版個人著作18部)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9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