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共享汽車推行10年,效果寥寥

共享經濟這個詞,在近幾年裡可以說是火的很,彷彿只要將共享方式推廣開,就能拒絕一切浪費,就能立馬實現節能環保,阻止大氣汙染了。可事實上呢?近來,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發佈了一份共享汽車在德國推行10年的研究報告。結果很讓人遺憾,整整十年的堅持,並未能取得減少私家車數量的預期效果。

根據報告顯示,自2009年共享汽車業務在德國啟動以來,德國載客汽車數量增加了580萬輛,目前達到4710萬輛,增幅為10.4%。10年來,德國“汽車密度”從每千人504輛增至567輛。更絕的是,作為共享汽車主要市場的大城市,如柏林、慕尼黑,私家車數量自2009年以來也高速增長。10年來私家車數量分別增加了11.3%和18.5%。數據很明顯,該買車的基本沒拉下。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共享的,又共享給了誰?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在報告發佈會上說,多數共享汽車公司只允許用戶在城區駕車,這大大降低了共享汽車的吸引力。也是共享汽車業務難以實現盈利的原因之一。為此,歐寶、馬自達和雪鐵龍已停止在德國經營共享汽車,戴姆勒和寶馬則合併了共享汽車業務。

而德國共享汽車聯邦協會人士則覺得,在這個事情上,責任並不全在企業對汽車的範圍控制上,政府政策也是一大原因。近年來,德國共享汽車市場確實在增長,但仍屬小眾市場。這更多是由政府政策多年來鼓勵民眾購買私家車,使得大多數德國人將私家車列為家庭必需品的觀念造成的。

從這個理由來看,單靠市場自己推動共享經濟,最起碼在德國,估計是沒什麼戲了,或許更多政策扶持才是解開這一市場的關鍵。


德共享汽車推行10年,效果寥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