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香逸名苑小區,被雜物包裹的電瓶車。

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香逸名苑小區,垃圾倒在三輪車裡。

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奧園瀚林銀座東苑9號樓對面,長約十米的垃圾帶。

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奧園瀚林銀座東苑,噴泉旁的大樹根。

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萬達悅府B區13號樓旁的地下室,汙水從裂開的水管中向外噴出。

蚌埠:建築垃圾堆積 油煙直排小區 電動車亂停放 這些小區環境需改善

◥萬達悅府B區,披上被褥的健身器材。小區環境的好壞關係到居民的幸福指數,忙碌工作一天之後,下班回到舒心的家,沒有人希望自己居住的環境是堆堆垃圾,蠅蟲飛繞,亂糟糟的環境會攪亂好心情。蚌埠市自建成國家級文明城市以來,小區的環境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得到大大提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意識淡薄,一些生活中的頑疾,又漸漸顯現出來。4月23日,淮河晨刊記者走訪了蚌埠市3個小區,看一看如今小區生活環境咋樣了。

香逸名苑:垃圾倒在三輪車裡電瓶車隨意放

香逸名苑小區位於龍子湖區,該小區面積不大,共三棟樓。走進小區,路面還算乾淨,沒有發現亂丟的生活垃圾,然而記者遍尋小區,卻未發現一個垃圾桶。小區綠化帶內,除了幾株稀疏的綠植外,其他大部分均為黃土裸露,一輛共享單車在綠化帶內靠樹停放。2號樓裡,電瓶車在狹小的單元樓下一字排開,一直停到單元樓內。在小區一垃圾池旁,記者發現一輛三輪車停在角落裡,居民說,小區裡沒有垃圾桶,此處是唯一倒垃圾的地方。“我們的生活垃圾就倒在三輪車廂裡,每隔幾天就會有人來運走,對居民來說,很不方便。”

繼續向小區深處走去,一輛壓著塑料布的電瓶車停在綠化帶的休閒椅旁,塑料布上壓著磚塊,似乎長期在此停放;不遠處,同樣一輛壓著磚塊並且全身裹滿塑料布的電動車停在休閒椅旁,四周還用路障圍住。供居民使用的健身器材倒伏在綠化帶內,還有的健身器材上晾曬著被褥。走到小區後門,此處應為消防通道,可記者發現鐵門外開設了一家洗車店,門旁堆滿了廢舊輪胎,這些雜物將門堵住。據居民反映,此門長期不開,經營了很多年的洗車店,乾脆就在門口的空地處做生意。

奧園瀚林銀座東苑:垃圾倒在露天地面鐵皮圍擋歪歪斜斜

“來我們小區看看吧,這裡到處都是建築垃圾,有時候水泥攪拌車、挖掘機這樣的大型車輛就直接開進小區裡施工。”在該小區業主李先生髮來的視頻中記者看到,一輛水泥攪拌車停在綠化帶邊,旁邊還有一輛挖掘機正在作業,兩輛大型車輛將道路堵死。昨日,記者應李先生的要求來到奧園瀚林銀座東苑。

走進小區大門,一排藍色的圍擋映入眼簾。圍擋由鐵皮製作而成,有的已經歪歪斜斜欲倒的樣子。乾涸的噴泉旁,幾塊斷了的大樹根丟棄在路面。繼續向小區內行進,長椅邊兩堆水泥、磚塊等建築材料堆在地面。一棟單元樓進口處,設置了長約2米的路障,路障內散落著磚塊等建築材料。隨機走進一棟單元樓,電瓶車停在樓內,電梯轎廂地面滿是垃圾。

位於小區9號樓對面,十多米長的一塊綠化帶被用來堆置建築垃圾以及生活垃圾。據李先生反映,此處被用來長期擱置垃圾,“垃圾就倒在露天的地面,還有夜裡來偷倒建築垃圾的,物業就任其發展,等天熱了,這地方肯定又髒又臭。”隨後,在10號樓後面,記者又看見一堆建築垃圾隨意堆放在綠化帶上無人清理,一旁的樓道里,也零散地放著板材等建築垃圾。

萬達悅府:樓下油煙直排小區門禁形同虛設

最後,記者來到萬達悅府。據居民反映,該小區門禁未使用過,一直形同虛設,任何外來人員都可隨意進出單元樓,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該小區業主意見最大的,還是長期以來油煙直排小區。昨日下午13時許,記者來到萬達悅府A區,走近10號樓就能聞見陣陣油煙味。10號樓旁的圍牆,是沿街開設的飯店,牆上窗戶大開,順著牆根查看,由於長期受到油煙的燻烤,光禿禿的綠化帶上,堆積著厚厚的黑色物質。走到11號樓下,一扇打開的窗戶裡,飯店工作人員正在洗碗,洗碗的水流順著牆根的白色管道直接流入小區的窨井內。

隨後,記者又來到萬達悅府B區,小區內同樣是陣陣油煙味撲鼻而來。13號樓一窨井上,較粗的白色水管從牆根飯店處接出來,此時正突突向外冒著水。偏僻的地下通道樓梯處,和飯店連接的數根管道出現破裂,汙水順著裂開處向外噴出,樓梯上堆積著泛著油光的汙水,氣味難聞,令人作嘔。“小區最大的問題就是油煙問題始終不能得以解決,氣溫逐漸回暖,蚊蟲也多了起來,有時候在油膩的窨井旁,還能看見黑壓壓的一片蒼蠅,如果不及時把油煙問題解決,夏天到了這裡會更加臭,影響居民生活環境。”居民希望,街道社區及物業公司,能儘早解決小區內油煙問題,還業主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